APP下载

深恋龙胜这山城

2021-01-02谢永爱

南方文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樟树油茶县城

谢永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爱这座山、这块地、这方水土,恋那棵草、那株树、那座城池。人居山城中,常饮桑江水,身心又何尝不是宛在水中央?

——题记

(一)想要去县城

小时候,我没去过什么地方,没见过什么世面,以为最远的地方就是龙胜县城,最想去的地方也是龙胜县城。

家住深山九曲弯,出行难或许就是制约我的一大因素。常听父亲说起我小时候体质较弱,经常感冒生病。每当我高烧不退的时候,父亲就得背着我下山求医。在那个没通客运车,又没有摩托车的年代,只能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向下,经过一个又一个寨子,跨过一条又一条水沟,到郭医生处就诊足足要走上一个半小时,到达卫生室时父亲早已是汗流浃背。

这一路上,我总是不停地问父亲,到底还有多远才能到。父亲常说:“看到屋,走得哭,还远着哩!等你退烧了,我带你到街上吃一碗米粉……”

有了米粉的誘惑,我仿佛感觉路途没那么遥远了,打针也不疼了,只因那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美味的食物,我经常把米粉的汤也喝得一滴不剩。父亲看到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又开始上起了“教育课”:“要多吃饭感冒才能好得快,身体才能好。”比起他说的,我倒是更想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省力的交通工具,告别“走得哭”的艰难。

盼望着盼望着,1998年12月10日,一个寒风凌冽的日子,我们寨上终于迎来了第一辆班车,给我们这群“走得哭”的村民送来了无限温暖。

当时的我只有6岁半,听到班车开进寨子的消息,乐得手舞足蹈,拉着兄弟姐妹也要去看个热闹。

因为山高路远,司机叶师傅也因开车需要住到寨上,每天早上7点40分从寨上出发前往龙胜,每天下午1点40分又从龙胜县城回到寨上,出发是早晨,归来已是夜幕,在每天的穿梭间,叶师傅一跃成为全村最受欢迎的人,父亲也因此不用再背着我走山路到郭医师那里去打针买药了。

一次到县城吃酒席的机会,实现了我要去县城的愿望。记得第一次去县城的那天,天刚蒙蒙亮,我就爬了起来,扎上个马尾辫,穿上了最喜欢的红色衣裳,快快地吃了早饭,便迫不及待跑到屋后的马路上等车。

看到班车从寨上最大的那棵桂花树旁露出头,一边响着喇叭一边朝我家开来,我激动不已。踏上车的那一刻,竟以为自己开始了远行。

班车一路颠簸,车上的人一路说笑着,我朝着窗外一路凝望,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棵树,每一个村寨都是如此新奇。一路走走停停,途经三门镇、瓢里镇、龙胜镇的都坪村、勒黄村,近4个小时,终于到达我心心念念的县城。

下车后,只见县城依山傍水、精致秀丽,整齐的房子,平坦的马路,县城里孩子幸福的笑脸直入眼帘。到县城后,我才知道除了米粉以外,还有这么多好吃的;也才知道除了泥巴和树叶以外,还有这么多好玩的。

在一个山里女孩看来,县城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我梦想着有一天也做一个生活在县城里的人。

(二)求学在县城

2007年秋天,我来到县城读高中。从在寨上读学前班和低年级混合教学班到村完小读高年级,从在镇上读初中再到县里读高中,我觉得这就像是闯关晋级,在求学路上不断由深山走向远方。

我所就读的龙胜中学,创建于1942年,校园环山而建,依山而上,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乃龙胜县城最高学府。高大挺拔的香樟树成了龙胜中学的标志性建筑。

少不更事的我们,还读不懂香樟树的稳重、坚毅与包容,也不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人生哲理,只知道“大树之下好乘凉”,课余饭后,我们便有了一个纳凉休憩的好去处。

在香樟树下,我们开始结识伙伴,小伙伴来自全县10个乡镇的不同民族,在这样一个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里,作为汉族女孩的我,仿佛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那时的我,对各民族语言颇感兴趣,时不时让苗族的同学给我从1数到10,又时不时让侗族的同学教我如何用侗语跟食堂阿姨套近乎,学得两句苗语侗话,便开始乐呵起来。

高中时代的艰巨使命自然是高考,为了鼓舞斗志,老师时常会说起关于龙胜的传说。古时龙胜为桑江之地,龙虎相斗,虎败归山,因而取名“龙胜”。虽然这是没有文献记载的传说,却赋予了龙胜美好的寓意。龙胜中学所处地理位置犹如一条龙脉,我们面向的山脊犹如龙之脊梁,龙胜中学的学子就是龙的传人,必将成为龙胜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

每每听到这传说,我仿佛又有了新的动力。奈何我的数学成绩拖了后腿,所以我不得不选择复读。高中毕业那年,正好赶上了自治县成立60周年。虽然没有考上什么名牌学校,也没选到什么王牌专业,但我始终觉得,奋斗过的青春就无怨无悔。

近年来,教育扶贫的春风吹遍龙胜大地,描绘着“山区小财政,办好惠民大教育”的新画卷。高中毕业后,每每听到有龙胜中学的学弟学妹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的佳讯时,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也时常怀念起高中时代香樟树下的青春。

后来我才明白,那绿荫如伞的香樟树,正如我们含辛茹苦的老师,为了能够助力我们圆梦大学,关心我们的生活起居和心灵成长,包容我们的叛逆与过错,并将所有知识倾囊相授,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却依然保持教育的初衷和教学的热情。

后来我才明白,那四季常绿的香樟树,正如我们风华正茂的同学,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高考这一个战壕里建立起来的友谊,弥足珍贵。就如香樟散发出的淡淡香气,任由岁月的洗礼,依然持久。

后来我才明白,那高大挺立的香樟树,正如我们饱经风霜的人生,温润柔弱的身躯里藏着不可估量的隐忍和坚强,明媚清丽的身影在光阴的荏苒中淬火成钢。更教会我们“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懂得感恩,人生之路才会走得更宽、更远,一路欣然如花,一路微笑向阳。

(三)深恋这山城

2015年8月,大学毕业的我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龙胜发展,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便是马堤乡苗乡。

记得到马堤报到的第一天,就下到张家村,走进苗寨,朴素的苗家吊脚楼直入眼帘,时有袅袅的炊烟伴着油茶的酥香。我正沉醉其中时,热情好客的苗家人给我们端来了香喷喷的油茶。看似一小碗,里面的料可不少,米花、黄豆、花生、玉米、粑粑果、香菜、葱花,如果喜欢吃辣,再放几颗泡椒,泡上几瓢茶水,简直美味至极。

在与苗嫂的闲聊中我得知,苗族是很崇尚礼仪的民族,用油茶招待客人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苗族人每天喝油茶,常备有充足的油茶原料,以便待客,必不可少。他们在各种红白喜事、重大节庆活动中常举行油茶宴。

在马堤工作的那几年,无论到哪家哪户,我都能享受到这高规格的待遇,也让我这个汉家女儿深深爱上了这苗家油茶的味道,更爱着那里的风土人情。

后因对文字的热爱有幸调入县城,因工作需要有时会深入瑶家壮寨、苗岭侗乡,不再只是从高中同学那里学习只言片语,而是真切体会到苗、瑶、侗、壮、汉各民族的文化魅力。

如今的我已经定居龙胜,生活在这名副其实的“世界梯田原乡”,在这没有围墙的多民族生态博物馆里,在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宝地上,在这红军长征撒下革命种子的红色热土上,聆听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幸福乐章。

漫步在龙胜大桥上,远眺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她依然是那样恬静、端庄,精致玲珑之间透着钟灵毓秀,恰如一幅微雕作品、浓缩的盆景,坐拥在桑江的中央,环顾着黛色的群山。桥下桑江之水欢腾跳跃,市场码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滨江公园里乘凉的人络绎不绝,散着步,悠闲自在。微风吹过,任由思绪放飞,在这里你或许能找到宁静致远,无欲则刚。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魅力龙胜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便悄然释放,五彩斑斓,风情万种。整个县城仿佛进入了一天最清闲的时刻,三五好友,抛开工作的烦恼和家庭的琐事,随意逛会儿街,在桑江北岸找间小店坐下,或是吃点烤鱼烤串,或是喝着奶茶花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不用刻意找话题,就感觉有说不出的轻松惬意。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每每看到这句话,我不由得心生感动,这仿佛是我对龙胜山城的绵绵情话,深情可抵岁月长。

现如今,我走过闹市,看过繁华,深恋的地方依然是龙胜这座小山城。

(编辑 吴翠)

猜你喜欢

樟树油茶县城
“回流县城”是这代年轻人的时代机遇
县城的“饭碗”
县城买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香樟树之恋
香樟树,樟树香
延津县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称号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