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春来沙家浜》的演唱分析和艺术处理
2021-01-02陈柳江
陈柳江
摘要:歌曲《春来沙家浜》是由著名词作家闫肃和曲作家徐沛东创作而成,作品巧妙地借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脍炙人口的唱段《智斗》一出的音乐体裁,有效融合了戏曲风与民歌风,对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但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极强,深受大众喜爱,成为各类文艺晚会和高校声乐教学的常用曲目,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唱段《智斗》 演唱分析 情感处理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3-0051-04
歌曲《春來沙家浜》是电视连续剧《沙家浜》的主题曲,作品以传统样板戏①为基础,在传统京剧《智斗》曲调的基础上,融合新民歌的创作风格。独特的曲式结构、新颖的创作手法、郎朗上口的唱词,加之音乐制作大气、旋律婉转、清新而不失京剧韵味。以竹笛开头,引出震撼的交响乐队,紧接着京胡拉奏出浓郁的京腔,为人们呈现出一幅美妙祥和、民族风格浓郁的音响画面。近年来,这首声乐作品不但在各大文艺晚会上频频出现,深受好评,还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用来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的常用曲目,是一首极具舞台感染力与表现力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技术分析和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声乐演唱者和音乐爱好者的演唱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作品创作背景和介绍
(一)歌曲《春来沙家浜》的创作背景
《春来沙家浜》是由著名词作家闫肃和曲作家徐沛东为电视剧《沙家浜》创作的主题曲,该曲发行于2010年,是一首戏曲风浓郁的经典作品。在我国,像这种具有京剧风格的作品很多,例如:《梅兰芳》《千古绝唱》《故乡是北京》等。《春来沙家浜》将京剧与民歌巧妙结合,借用了京剧《沙家浜》唱段《智斗》一出的音乐和歌词,无论从艺术表现还是情感抒发来说,该作品都表现出高度完美的结合效果,同时融入众多音乐要素和写作手法,很好地诠释了所谓旧中有新、新不离旧的创新思路。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春来茶馆的老板娘阿庆嫂为保护新四军伤病员安全归队,与敌寇斗智斗勇的紧张画面,该故事完美诠释了沙家浜的地下党和群众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气势,作品风格新颖脱俗,京剧特色别具一格,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作品的一处亮点,成为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展现抗日爱国人士无私奉献精神品质的代表作。
(二)京剧《沙家浜》中唱段《智斗》的内容简介
现代京剧《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沙家浜》创作起始于1964年末“文革”前期,它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而《智斗》是出自京剧《沙家浜》中最精彩的唱段。歌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一段融入了戏曲风格,是阿庆嫂的精彩唱段,该唱段生动、充满活力与激情,被广大人民传唱不衰。唱段主要描述了阿庆嫂(春来茶馆老板娘)为掩护伤病员(新四军),防止刁德一(忠义救国军参谋长)和胡传奎(忠义救国军司令)两个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而展开的斗争。剧情颇有趣味性和惊险性,其突出的主要人物是茶馆老板娘阿庆嫂。事实上阿庆嫂是一名共产党的地下联络员,因局势的不稳定,所以她隐瞒身份,阿庆嫂精明强干,善于灵活变通,一出场就是个机智勇敢的茶馆老板娘形象。戏中另外两个反派角色胡传奎和刁德一,他们是打着“抗日救国军”的名号,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剿灭共产党人,阿庆嫂深知他们的狡诈与凶险,也了解到他们彼此之间的矛盾,当听出他们是来打探新四军伤病员的情况后,阿庆嫂冷静淡定,举止大方,巧妙灵活的面对敌人的询问,最后成功掩护,化险为夷,为伤病员(新四军)的撤离赢得了时间。
该唱段人物形象鲜明,节奏紧凑,情绪高涨,京剧韵味醇厚,与作品前段形成鲜明对比,更富戏剧化。由于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和关系,产生了妙趣横生的戏剧性冲突效果。在危急时刻,阿庆嫂不顾自身的安危,尽心尽责挺身而出,这份伟大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了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成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二、《春来沙家浜》的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结构是歌曲的载体,是音乐表现的逻辑形式。歌曲为E大调,4/4拍,中速稍慢,旋律柔美与高亢交织,结构为A、B段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引子开始(1~5小节)、A乐段呈示部(6~22小节)、连接部(23小节)、B乐段展开部(24~34小节)、尾声(35~36小节)组成。
A段是由a(6~9小节)+a’(10~14小节)和b(15~18小节)+b’(19~22小节)组成。a和a’两个平行乐句组成模进平行乐段,a和a’在结构上是4+5结构,因此它是不对称结构。调性为E大调是单一调性,最后一句拍子由4/4变换到4/3,速度平缓稍慢,曲调柔和,旋律走向较为平稳,起伏不大。歌曲开始,收拢性乐段结构很有带入感。b和b’两个平行乐句组成同头异尾平行乐段,b和b’4+4方整性乐段结构,最后一句拍子由4/4变换到4/6,旋律婉转起伏。“春梦无痕,秋月如霜”表达春夜如梦境般易消逝不留痕迹,一轮秋月如冰霜般照在心头,使演唱者如临其境。跨八度的演唱,使情绪更坚定,情感色彩更加明亮,两个平行乐段最后一个音都落在主音上,紧扣主调。
d(26~32小节)与c句比较,情感表达有所不同,节奏和旋律走向也有所不同,情绪更激昂。d句加入6/4、3/4、7/4三种混合拍子,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都加了装饰倚音,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演唱者根据拍子的强弱关系和情绪变化将戏曲的特点呈现出来,给听者带来更强烈的听觉感受。作品结束时的两个语气词“啊”,演唱第一个“啊”时情感较缓和,演唱第二个“啊”时,情绪越来越激昂,引出歌曲的另一个高潮,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做了进一步升华,给观众强烈的终止感。
三、《春来沙家浜》的演唱分析与情感处理
(一)气息的运用
“气”在中国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人云:气者,人之根本也;也有说:欲歌者,必先调其气。所以,我们平时谈论的“气”与歌唱的“气”有所不同,歌唱中的气息更深、更讲究,掌握正确的歌唱气息运用,是唱好歌的基础。气息也是歌唱的动力,好的气息会让演唱者的歌唱表达更灵巧、鲜活感、更生动。在歌唱中,演唱者不仅仅要传达给观众动听的声音,还要让观众感受到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的内心感受,及对作品的理解和诠释。歌曲《春来沙家浜》在开始句“有的往事,可能遗忘,那段情缘缠绕在心上”的演唱,刚开始情绪较为平静,气息运用上要自然、流畅、舒展,娓娓道来,像说故事一样,将观众带入作品的意境中。接着气息不能放太快,要有意识的控制好气息量,做到强音“收着放”弱音“放着收”,把握好气息的强弱,控制好音量的大小,使作品演唱更流畅、完整。尤其结尾处“啊”的演唱,气息要饱满,要拖住唱够拍,最后结束在强音上。音色与节奏的运用调整,都需要演唱者有着良好的气息控制能力,从而让声音随气息的流动收放自如。
(二)咬字和行腔
歌唱中的语言表达是声乐学习的重要功课,想要完美的演绎一首声乐作品,吐字咬字是关键,正确的发音只是咬字的基础,必须做到字正腔圆,行腔自如,既要保持原有的民族风格,又要咬字、吐字清晰。在《春来沙家浜》整首作品的演唱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哈欠状的口腔状态和身体的舒展,使自己进入积极兴奋的歌唱状态,在咬字过程中,嘴巴放松,不要过多的变换口型,位置统一,咬出字头,做到清晰快速和自然。作品中每一句最后一个音,例如“上”“唱”演唱很容易吞掉字头往后咬,这样咬字就会含糊不清,必须靠前咬字,“s”和“c”的发音要辨别清楚。在音调较高的地方,例如“芦苇青青,碧波荡荡”“yi”和“ang”发音,音调较高,如若技术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咬字变形,声乐位置改变,发声尖锐刺耳,从而给观众带来不舒服的感受,一定要保持位置一致,打开腔体,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情绪,推开气息,提前做好应对高音的准备,呈现最好的状态,才能给观众更好地情感体验。
行腔是一种歌唱的表现形式,是演唱者对曲谱的理解从而进行处理的唱腔。《春来沙家浜》这首作品融入京剧经典唱腔,有着独特的味道。戏曲唱腔的发声通道是放松的、流畅的,腔体立着,后咽壁有力,保持正确的咬字和发声,位置统一,音色明亮,注重口鼻腔共鸣效果。在这首作品中,京剧《沙家浜》中唱段《智斗》一场,阿庆嫂的唱腔用的曲调是西皮流水,该曲调活泼、欢快,唱腔刚劲有力,节奏较紧凑。演唱者在演唱时要运用气息的支撑,咬字清晰,情感表达到位,通过技术和情感的完美结合,传达给听众,从而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
(三)情感处理
假如说歌唱技术是一座房屋的框架,那情感才是房子的灵魂,离开情感表达谈演唱是没有意义的。歌唱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演唱者既赋予了作品血和肉,更倾注了情感,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将最美的声音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这首作品中,首先要认真分析和理解作品,体会主人公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才能声情并茂的完整演绎这首作品。《春来沙家浜》的思想内涵丰富,兼具戏曲和民歌两种艺术表演形式,艺术表现力极强,对演唱者的艺术表现力要求较高。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歌词以一种思念的情绪开头,“有的往事,有的歌曲,缠绕在心上又回荡在耳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在回味往事,深深感慨的思念之情。而后的歌词“春梦无痕,秋月如霜,更觉迷茫,俊俏的模样在心中徜徉”表达了主人公对这场往事就像做梦般,毫无痕迹,如冰霜般照入心头,又时常在心里记起一番模样的无奈之情。这部分是段落的过渡,是主人公感情的进一步升华。在演唱时,演唱者应该将自己置身其中,通过声音与情感的融合,把作者从思念到无奈的情绪呈现给观众。“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一段是《智斗》的经典唱段,是作品的展开部。融入戏曲风格,声音透亮,情绪激昂,充满了画面感,完美诠释了沙家浜地下党和敌人斗智斗勇的气势。歌曲的最后,又回到了开始的意境,“芦苇青青,杨柳青青,鱼米稻花香,春来沙家浜”再次唱响。再现了主人公对沙家浜景色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的语气词“啊”字,使整首作品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演唱者要用最真实的情感点燃观众的热情,体会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打动观众的内心。
(四)京剧唱段部分的艺术处理
中国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极具舞台表现力。京剧《沙家浜》中《智斗》作为这首作品中被“引用”的经典唱段,是整首作品的亮点,成全了作品的戏剧化处理,使得整首作品更富有张力,更具舞台表现力。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的京剧表现形式中,其中“念白”是这首作品中呈现出来的另一艺术表现形式,“唱与念”完美结合。“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一段属于西皮流水的曲调,是人物阿庆嫂的唱段。该节奏为快板,演唱时要节奏稳实,所谓“念中带唱”,就是在注意演唱旋律的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语气的表达。演唱者通过声音表达情感,在表演之前,姿态和表情非常重要,要做到雍容闲雅。在京剧表演上,要做到精致细腻,唱腔悠扬委婉,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三者相辅相成,惟妙惟肖。
四、结语
分析作品,是为了更好地演唱表达作品,通过对声乐作品《春来沙家浜》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处理,可以帮助演唱者对作品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更完美的演唱作品和展现作品。一首声乐作品兼具民歌风和戏曲风,在演唱技术上对演唱者的要求确实较高,而情感的处理更不容忽视,只有二者完美结合,才能给观众呈现完整而独特的视听感受。
参考文献:
[1]丁翼芳.京剧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分析及演唱要点——以《梅兰芳》和《千古绝唱》作品为例[J].艺海,2012(11):71-72.
[2]任粉平.浅谈声乐演唱技巧与戏曲唱腔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9(14):27.
[3]宋磊.论民族声乐中的咬字吐字[J].智库时代,2019(23):285-287.
[4]宋飞飞.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作品分析[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6):91.
[5]褚艳玲.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声音技巧[J].戏友,2019(04):60.
[6]杨丽.京腔京韵自多情——谈《故乡是北京》的艺术特色及演唱技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04):96-97.
[7]万桂君.影视歌曲《春来沙家浜》的艺术特征和演唱分析探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8]孙颖.浅谈气息在京剧演唱中的運用[J].北方音乐,2015(11):8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音乐学特色专业,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8〕179号。
①戏样板是指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