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融合的必要性及促融措施探讨
2021-01-02许菁菁
许菁菁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前言
基础工程项目建设状况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容易受到当地经济环境的影响。工程项目建设往往需要大额甚至巨额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施工成本预算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和工期控制目标的基础[1]。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由注重量的增长向注重质的提升而转变,各级政府部门及大中型企业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审查越来越严格,施工单位除了按时、保质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外,还需要创造性地实现施工预算控制多种手段的高效融合,通过财务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实现项目建设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两条主线,企业积极谋求两种预算方法的高度融合以发挥财务资产管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杜绝预算工作“两张皮”现象,提升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全面预算管理的能力[2]。
一、两种预算方法概述
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预算方法,是施工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互相关联,做好两种预算工作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1.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定义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务预算是指一切与企业日常运转活动和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建设过程相关的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的预算,即企业各项具有实质性的基本活动的预算。主要包括生产预算、材料采购和消耗预算、施工机械投入预算、直接人工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产品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等,直接对应具体的时间点,属于某个时间点上发生活动的财务支出情况统计[3];财务预算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相对应,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收支预测与决策基本情况做出的某一段时间内企业资金投放与收益、各项活动收入与支出的统计分析,与时间段相对应,直接反映了企业某段时间内的运营成果及资源分配情况,具体包括现金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具体形式。
2.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关系
在企业运营和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是预算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共同统一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目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业务预算是整个预算体系编制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直接着眼于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的日常资金收支,通过对具体活动过程(比如材料采购、人力资源调动、施工机械投入、预制件生产等)的资金投入与建设效益综合比对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财务预算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整个预算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汇总业务预算数据并与经营利润目标进行对比,在决策预算中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资本预算等数据传递过程中掌握现金流流动情况,并输出成为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成果形式,实现对资本投入收益比的预测,从而为成本管理活动提供重要参考。可以说,业务预算侧重于对已发生生产经营和建设活动所产生资金使用情况数据的统计分析;财务预算侧重于数据统计对资金执行情况和工作状态进行预测,通过与预期目标对比发现偏差从而纠偏以实现预算控制目标。总的来说,业务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财务预算是业务预算的拓展,两者互相作用并共同构成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方面。
二、施工企业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融合的必要性
施工企业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实现融合运作的可行性。
1.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融合有助于打破部门协作壁垒
现代企业管理追求扁平化架构模式,通过压缩管理层级实现高效管理。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这种管理架构模式并不能消除很多部门之间存在已久的“各自为政”现象。企业预算管理涉及所有部门,能够将所有部门的工作有效地串联起来,因此,是消除部门协作壁垒的有效工具。企业各个部门必须要依据全面预算控制目标而运营,通过将固定时间点和特定时间段的收支情况进行汇总以实现预算管理控制。因此,基于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相互之间的高效协作,各个部门只有独立做好了各自的业务预算工作,或者相互协调使业务预算总和在预定目标之内,才能确保财务预算得到控制,否则,必然带来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混乱。利用预算管理可以及时地发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状态与协作关系,通过预算控制发现部门之间产生协作壁垒时及时进行人为干预,确保各个部门之间共同配合以完成好企业总体生产经营活动。
2.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融合有助于优化资源动态配置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开展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工作,也是对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材料和机械设备、现金流等)调配情况的总结与预测。通过将资源流动情况与计划额度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差异并进行调整,确保资源始终按照计划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全面控制,这是施工企业开展运营的最常用手段,同时也非常有效。总之,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在利用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对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整合各种有用的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并扩展预算的维度,才能为施工企业运营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有效保障。
3.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融合有助于实现运营效益的量化考核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且两者互相依存和影响。预算工作的实施可以串联企业内部所有部门的工作,并且可以掌握资源动态流动的情况,实现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的高度融合。做好资源实时流动情况的掌握并对资源在预定时间段内的整体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实现全面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和传递,使预算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能够利用不同时间点的数据对其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表征,并且使预算控制的各项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最终为合理量化经营业绩、科学考核经营成果提供依据。
三、促进施工企业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融合的措施
在现代企业发展理念中,积极追求业务一体化并通过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和量化管理,一直是企业建设的目标。施工企业为了实现财务工作的一体化管理,需要积极探索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融合的措施方法,这样才能发挥预算控制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引领作用,最终实现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积极转变观念并探索寻求多部门协作的途径
在施工企业内部,很多人认为预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且仅仅是财务管部门的任务,这种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略了预算管理对整个企业的整体协调作用。为了配合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更好地融合,企业需要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一方面,需要讲解清楚预算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作用,使全体员工明确需要在预算范围内开展生产活动,需要在特定时间点进行业务预算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财务预算核对成本收支情况,便于对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掌握;另一方面,需要讲解清楚企业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融合的重要意义,从协调资源配置、优化运营管理的高度敦促全体部门和员工行动起来,共同配合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管理。另外,需要打破现有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运行的财务管理电子化信息平台,将各个部门的办公网络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并基于共同的平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实现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并实现多部门联合协作。
2.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程序并建立目标偏差反馈管理机制
为了实现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融合,需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标准,采用统一的格式和计算标准编制经营预算表、资产预算表、财务预算表和其他统计分析类表格,并且利用电子办公的形式进行计算和存储,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预算编制与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既要向他们讲解最新的预算编制与核算知识,也需要向他们普及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流程、资源调配情况、企业运营状态等,必要时可以安排企业部门主管与财务管理人员联席办公,共同做好企业资源流动情况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共享。另外,需要建立目标偏差反馈管理机制,将融合后的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数据与企业年度甚至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的支出目标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偏差并及时将偏差额分配到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目标中,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对这些偏差进行调整,将偏差控制到最小或者趋于零,最终实现偏差消除,确保企业各项收支在管理控制之内。
3.完善预算融合之后的业绩评价制度
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掌握企业的运营状态和资源流动情况;另一方面是为了协助做好对企业、部门和员工的业绩考评。为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以财务考核指标为中心,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在严考核、硬兑现、强管理的约束前提下,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顺利完成,最终实现企业的预算目标。
四、结论
预算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成本、工期和质量管理的基础。在工程项目建设和企业运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积极地探索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融合的措施方法,这样才能在统一的平台基础上做好企业收支情况和资源调配管理,最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在对企业预算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融合对企业现代化运营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了促进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融合的措施方法。在后续研究中,需要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实施背景对这些预算措施进行适用性扩展,增强这些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