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的思考

2021-01-02肖龙华刘晓黎

中国医学人文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风行风医德

文/肖龙华 张 永 刘晓黎

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医疗机构的日常运营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该项工作在实践中往往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实。要想做好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需要对其内涵及影响有比较深刻的认知。同时对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着深入而正确的理解。这样,医务人员才能从内心认同、重视这项工作,才能将这项工作做深做实,本文试着对以上两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给出医疗机构开展医德医风和行风工作的意见建议,以供相关机构及人员参考。

医德医风和行风的内涵及其影响

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总和。医风是指医务人员的工作中所体现的整体的风气、作风。行风是指整个医疗行业的风气,相较医风其范围更加宽泛,是某一部门和行业形成的一种较普遍的做法和倾向,具有一种整体性的特征。

传统医德的主要内涵

我国传统医德以儒、释、道文化为背景,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医乃仁术、人命至重、大医精诚为主线,包括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仁爱观;性命相托、人命至重的生命观;精进医术、精勤不倦的治学观;普同一等、一视同仁的平等观;淡泊名利、重义轻利的义利观;谦虚谨慎、互相敬重的医际观1、2。很多医学典籍对医德都有深刻的论述,如《黄帝内经》、张仲景的《伤寒论》、孙思邈的《千金方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吴楚的《医医十病》、徐大椿的《医学源流论》、吴瑭的《医医病书》等。

当代医德的主要内涵

当代医德是在传统医德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传承了传统医德的核心思想,融合了西方医德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比传统医德的思想内涵,当代医德丰富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师的职业性以及职业精神、契约及服务思想、伦理学的成果、尊重并保障患方的知情权与选择权、行业团体以及政府的引导与硬性约束3。

医德医风和行风的影响

医德不仅可以形塑医师个体与其所服务患者及家属间的关系,还可以形塑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这个群体与患者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医德医风作为医务人员的道德风尚,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进医院管理、推进医学发展、培养人才具有积极影响。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关乎医疗行业的形象,关乎医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更关乎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医务人员的执业环境;也深刻影响着医务人员自身、人民群众、医药相关产业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不仅是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更是为医务人员自身营造和谐、安全、舒心的执业环境,同时也为医药相关行业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

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医疗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无论在何种文化中,人的生命都被视为最重要的价值,而医疗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健康。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明代龚廷贤的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病家求医,寄以生死”都深刻地揭示了医疗的特殊性及其必然的道德要求。医疗从业人员要有较高道德要求,患者才能不因贫富贵贱、不因出身而被区别对待。做到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的“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冤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的主体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及其家属就医虽对医疗机构及医师具有一定的选择范围,但患者普遍医学知识储备不足,对于诊疗方案的选择、相关检查的必要性、药品选择等方面基本没有判断能力,只能完全依赖医务人员。而检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对患者的经济负担有较大影响,重症患者甚至可能影响到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完成其后续诊疗。鉴于医患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要想保障患者的权益并使医疗行业得到社会的信任与尊重,就必然要求医疗行业从业者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

医学的局限性。尽管当前医学已高度发达,但面对很多疾病,人类所能做的依然有限。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道出了医学科学不完美的现实,又揭示了医疗服务的真谛和医生应尽的人文关怀。医学除了药物与手术之外,人文关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俗语说医生有三宝“语言、药物、手术刀”,语言即人文关怀是排在第一位的。医学的局限性及人文关怀在医疗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要求医务人员具有很好的德行及个人修养。

医学本质内涵的内在要求

医疗作为一种特殊行业,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医务工作者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他们的工作关乎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健康和生命是世界万物中最宝贵的。

医学人文内涵的要求。医学为至精至微之事,儒家讲“医乃仁术”,医学是施行仁道、济世救人的术业,要求医生以仁爱体恤病人,竭力为患者解除痛苦,医者要常怀恻隐之心、推己及人,强调医术与医德的统一。医乃仁术的思想,实质上是医者外在的医疗行为规范转化为内存自觉的医德要求4。自古有道未学医先学德,因为医生及所有从业人员的行为和言行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苦乐。

医学模式内涵的要求。从宏观视角看,医学模式总体上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个阶段。无论何种模式都对人文关怀层面具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为医者要有很好的品德及人文修为。

医师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大医精诚”是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的重要内容,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学医者必须至精至诚。“精”是指医生的医学知识要扎实雄厚、医疗技术要精湛过硬。“诚”是指儒家为人之道、立身处世的中心思想,是一种真实不欺的道德境界,既包含医者内心的态度也指其外在的言行。“诚”是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和医社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名医或良医就必然要求要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宋代《省心录·论医》就明确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医疗机构对其从业人员的必然要求

鉴于医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根本特点及医学本质内涵的要求,社会对医师给予很高的评价与期待,如明代龚廷贤所提的“良医济世,功同良相”,当今人们普遍将医务人员称作白衣天使。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信息无障碍快速传递的挑战,医院医德医风情况成为人们就医时考量的重要因素。医德医风建设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务人员良好的医德是医院的立院之本、信誉之根。

行业组织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鉴于各界对医务人员的高期待,使得该行业不能有害群之马,一旦出现会严重影响医患信任、损害行业声誉,医师行业对其成员也有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如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提出的“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答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南丁格尔誓言、医学生誓言等都是对医疗从业人员在品行修养方面自律性、规范性的要求。另外,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等行业组织也对其会员在行为规范方面有所要求。

政府履职尽责回应民生关切的必然要求

医疗行业与人民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群众对医务人员有很高的期待与要求,而医疗又是一个严重信息不对称的行业。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光靠医师自觉或行业自律显然是不够的,必然要求有政府的力量参与。政府层面要想保障基本民生、履职尽责、回应社会关切,必然会对医德医风相关工作进行有力的监管。

医疗机构加强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的建议

加强医德医风相关理论的培训

医德需要经过内化这一心理过程才能为个体所接受并外化为具体的行为。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过程5。医疗机构要想加强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相关理论的培训,使医务人员深刻理解其内涵及各界的期待与要求,从内心认同并重视相关工作,才能更好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加强相关管理制度、机制建设

医德医风和行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容易被虚化的一项工作。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如要有健全的医德医风个人档案、畅通的投诉渠道、规范的工作流程、具体明确的年度工作计划等,只有这样才能将相关工作做实做细。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医院特色和行业特征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环境形象的统一体6。医德医风是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医院文化同时也是医德医风的重要载体。通过医院文化建设,不断发挥医院文化的引导、约束和教育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医德医风建设。

猜你喜欢

医风行风医德
医院行风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临床医德实践对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与价值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修身守正 立心铸魂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浅谈医院医德医风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如何做好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老百姓心中有杆秤
——全省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测评调查侧记
新时期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