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现状与特点研究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信任度信任辅导员

赵 颖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江苏·南京 210023)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从学习到生活,与学生接触最多,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群体。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既是高校里各种关系中最基础的一种类型,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类型。探索和研究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分析其现状和特点,对辅导员工作理念的转变和构建和谐校园,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现状

1.1 相互之间总体信任现状良好

高校辅导员是在学生上课时间之外,与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辅导员由于分工不同,与学生群体接触的侧重存在差异,年级辅导员会由于日常管理工作和对应年级学生打交道,就业辅导员会由于就业、创业以及职业规划和相关群体学生有交往,负责团学工作的辅导员会和学生干部有较多接触。通过对各类学生代表的走访、座谈以及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辅导员的工作还是认可的,对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也表示充分理解。大学生总体来说认可辅导员的辛勤付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辅导员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认为辅导员与自己的关系亦师亦友,辅导员既能够给予大学生亲人般的关怀,又能够给大学生指明努力奋斗的目标,还会和同学们天南海北畅谈人生,与大学生分享课堂学习和校园生活中的收获与快乐。

1.2 局部范围信任危机仍然存在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是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想法比较丰富的一代,有部分大学生对辅导员老师这个群体的信任度并不高,认为辅导员老师总体年龄较轻,很多都是研究生刚毕业或毕业不久,无论管理经验还是社会经验,都不比自己丰富太多,于是本能产生对年轻辅导员的质疑、不屑、甚至抵触。还有的大学生因为辅导员老师在工作中存在的疏忽、失误,或者自认为辅导员老师在处理事情过程中存在武断或者不公,从而形成对辅导员老师的极度不信任,甚至产生抱怨和逆反心理。同样,高校辅导员老师对学习态度较差、经常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信任度也会急剧下降,对这些学生容易持怀疑、否定的态度。

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信任危机的存在,会将师生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将师生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生疏,彼此都不愿意再多做沟通和分享,这既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辅导员在职业生涯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1.3 不同群体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程度不同

在高校,大学生根据各种类型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群体。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对高校辅导员的信任程度是不同的。首先,按照性别不同,男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相对较高,男大学生更愿意在课后时间与辅导员多沟通,多交流,而女大学生相对较少。其次,按照年级不同,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程度总体上是根据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对辅导员的信任程度最高,而毕业年级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最低,中间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基本上是依次递减。再次,按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在学校、二级学院或者班级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度相对较高,而普通同学对辅导员的信任度相对较低。高校辅导员群体对学生的信任度,通常也会因为自身工龄长短、工作经验多少以及因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好坏或者是否愿意积极参与学校以及二级学院各类活动而呈现信任度不同。

2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特点

2.1 相互之间存在不对等性

高校辅导员因身份和所处地位的不同,与大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存在不对等的特点。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辅导员既是思政课的专任老师,又是各项管理工作的生活老师。作为老师,辅导员的权威性和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大学生是截然不同的。在课堂上,辅导员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负责对大学生的出勤、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给予评价;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就业推荐等重要方面均处于优势地位。这些都势必会造成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存在着信任关系的不对等性。

2.2 沟通交流存在非直接性

高校辅导员因分工侧重的不同,面向的大学生群体也存在差异,比如负责就业的辅导员主要与各毕业班级担任就业信息员的学生们保持密切联系,负责团学工作的辅导员主要与团总支、学生会的干部和各班级团支书联系较多,而负责年级日常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则和各班级班长以及部分主要班委联系紧密。除此之外,辅导员老师还会对平时存在问题较多、家庭经济特别困难以及身心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群体关注和打交道较多。而对于大部分普通同学,辅导员直接见面可能仅限于召开班会和偶尔组织活动时,而且也只是简单见面,所以大部分同学对于辅导员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来自于上述特殊群体学生的印象和感受,而非直接接触或者交往。此外,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微信、QQ群早已成为辅导员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新方式;[1]在目前阶段,为减少人员聚集,各种线上会议APP也成为辅导员召开会议、传达通知的主要途径。通过这些新媒体方式开展工作固然方便快捷有效,但同时也大大减少了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直接见面和深度交流的机会。

3 构建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信任关系的原则和建议

3.1 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高校里,学生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就是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做到“善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改造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2]我们要引导大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各学科文化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创新意识,持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有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校、二级学院以及班级的各项事务中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大学生积极的建言献策,认真思考,与辅导员老师充分的沟通和了解,大学生对于学校或者是辅导员老师提出的相关政策或要求将更加接受和认可,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校相关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更是有效促进了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大拉近两个群体间的距离。

3.2 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促进大学生和辅导员的相互信任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首先要有公平公正对人对事的态度,才能获得大学生群体的尊重和信任。对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评奖评优、党员团员发展、工作单位推荐等事宜,务必要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评选过程一定要做到公开透明,绝对不能因为和部分学生走得近、关系好而有所倾斜,否则就会伤害大部分其他同学的情感,认为学校存在不公平,从而导致大学生对辅导员失去信任,不愿靠近。

3.3 辅导员通过不断提升自我,赢得大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做到不断进行自我提升。首先,辅导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这样才能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教育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管理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专业、更加高效。其次,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树立职业威信度,做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真心关爱学生,全力服务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学生,做学生成才道路上的保护者和领路人。[3]最后,辅导员还要真正做到以认真的态度、饱满的情绪、昂扬的热情投入到辅导员这项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中去,真正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通过以上做法,高校辅导员才能够真正走入大学生内心,走近大学生身旁,赢得大学生们的尊重和信任。

猜你喜欢

信任度信任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全球民调: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最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基于信任度评估的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
信任
2014,如何获得信任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