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现状浅析

2021-01-02张婷婷李宗宪韦昌伟覃璐莎何彦妮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志愿广西大学生

张婷婷 李宗宪 韦昌伟 覃璐莎 田 婷 何彦妮*

(右江民族医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志愿服务是一个社会文明与发展的缩影,志愿服务日渐常态化,日益深入人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促进社会发展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7月在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志愿者积极有序开展专业医护、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心理疏导等应急志愿服务,成为抗“疫”一线的亮丽风景[1]。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成为国家向世界展现精神风貌,文化底蕴,体现国家实力的另一张名片。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西南,因地理、自然资源、人口分布,教育资源及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现状存在一定的局限与不足,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目前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广西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向东盟各国更好地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面貌,笔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6所大学的大一到大四各专业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750份,回收2688份,回收率97.7%;同时随机对27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1 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随年级增长而递减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中大一和大二的占 90.95%,大三和大四以上(含大四)仅占9.05%;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服务频率和服务时间,低年级相较高年级频率高、时间多。访谈中大部分高年级大学生表示大一大二课业少,压力小,可自由掌握的时间较多,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选择参与志愿服务,进入大三大四以后,专业课压力大,会优先考虑把时间放在专业学习和提高专业能力上,为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故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减少了。

1.2 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类型存在局限性

广西大学生选择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主要集中在绿色环保,无偿献血,大型赛事,义务表演,大型宣讲活动服务领域,此类占比77.5%;而社区服务,文化教育,文明交通,致残志愿服务,禁毒防艾宣传,家教助学,医疗服务,法律援助,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等类型的志愿服务相对较少,此类占比22.5%。访谈时,大部分同学表示,绿色环保,无偿献血,大型赛事,义务表演,宣讲等类型的志愿服务对专业能力的要求相较其他类型低,且开展志愿服务的方式简单,故更倾向于选择此类的志愿服务。

1.3 校内外支持体系联动有待加强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由校内各级志愿者组织举办,占87.58%,校外非营利性志愿服务组织、校内外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举办的均不足10%。而联动开展活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多形式是以高校之间的联合为主。

1.4 志愿服务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由调查可知,部分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保障仍需完善,如针对志愿服基本保障的相关法律规定未得到切实落实、基本保障的经费需求未得到充分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所获得的经费中76.64%是向其所在院系或学校申请,23.36%是通过拉取社会赞助所得,这些经费通常多用于准备志愿服务活动中所需的物品,很少甚至没有用在保障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所需的保障上,如出行保障、饮食保障等。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是无偿的,但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需要经费,资金不足阻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稳定、发展、壮大[2]。

1.5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落实力有待加强

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和激发大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广西壮族自治区志愿服务办法激励办法(试行)》中就有明确提到如:对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的激励应当坚持精神与物质激励相结合,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也针对激励制定了相对应的规定。但是在这些激励机制的落实未能使人满意。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认定中 74.6%是通过给予志愿时以于认定,颁发证书或奖状的志愿服务认定占23.4%,通过颁发笔记本或者纪念品等类型的奖励少有,这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2 原因分析

2.1 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重视度和认可度还不够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日益多元化,志愿服务的范围及形式也多元化。但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各项政策、制度的重视度不足,未能根据实际制定更接地气的办法和措施,甚至有些流于形式。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西方享乐主义、金钱至上论等不正确的价值观流入国内,这些不良文化腐蚀广大民众的思想[2],广大人民群众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往往浮于表面,对志愿服务的精神和内涵不了解,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更是所知不多,人们常认为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是形式主义、免费的苦力、为了任务摆拍交差,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目的及意义产生一定的曲解。这严重打击大学生志投身愿服的积极性,不利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2.2 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认知存在偏差

第一,大学生眼界、学习领域的宽度和广度、知识的积累,教育资源的分布,人们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了解与接受程度等使大学生对志愿服务领域的选择存在偏差,认为志愿服务完成就好,未将志愿服务与个人发展结合。第二,低年级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会成为大学生开展专业领域志愿服务的绊脚石,使之容易胆怯,缺乏自信,开展志愿服务时束手束脚,从而会对涉及自身专业性如医疗服务,法律援助,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等领域望而却步。第三,部分志愿服务占用工作与学习的时间较多,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流于形式,志愿服务政治化的倾向重,服务地点偏远等原因,降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第四,大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因志愿时与学分,评奖,评优等挂钩,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有从众心理,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浮于表面,很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随大流,无法真正领会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使得志愿服务的开展缺乏意义,流于形式。

2.3 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内外联动不足

大学生志愿服务校内外联动不足体现在广西大学生对社会公益组织了解少,需求合作方法少,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合活动存在一定难度,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开展主要依托于学校的志愿组织,与社会公益性组织合作鲜有,这使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实力、创新力、吸引力;同时体现在大学生缺乏对社会发展动态的了解,走进基层和深入群众不够,对人民群众的所急所需和社会发展需求认知不足,校内外联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很难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很难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 推进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考

3.1 结合广西实际积极推动各项大学生志愿服务政策落地

中国关于志愿服务制定了很多相对应的规定,如《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志愿服务激励办法(试行)》《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文件中,都提到了如何规范志愿服务行为,志愿服务的认定,认证表彰以及处罚的款项。据此,政府和社会相关机构可利用广西各地的教育资源,经济发展,地理优势等特点,制定更接地气的相关志愿服务条例,规范或制度,明确大学生提供志愿服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基本保障得到落实,完善志愿服务的认可与奖惩制度,办人民需要和认可的服务。

3.2 构建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联动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

构建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联动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即学校牵头,广西各大高校对学生的志愿服务意向、就业方向进行收集整合并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接着由政府主导,根据高校的反馈,结合广西各大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人口分布,教育资源及等因素,制定符合推动社会与高校联动的政策,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驾护航;再根据政府制定的政策通过社会协助、可利用的志愿服务平台将社会的需要与大学生的专业进行匹配,既能解决大学生学有所用,减缓部分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恐慌,拓宽就业方向的问题亦可使大学生的志愿服务不受地区限制,可跨地区实现不同地区,同时开展志愿服务,奉献温暖,解人民之所需。

3.3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

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可根据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联动的方式,借助电台、电视、报纸、刊物、广播等途径,多元的宣传形式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精神,宣传大学生与人们共享志愿服务的动态与发展,充分展现大学生志愿者的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形象,同时也可使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改变人们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认知偏差,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3.4 针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开设课程,强化志愿服务能力

当习近平主席曾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为能够更好的开展志愿服务,大学生首先要打好理论基础,强化专业技能,以防专业性志愿服务出现力不从心的尴尬局面;其次要学会有效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志愿服务开展的基础;再者应该在志愿服务时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积极向前辈们学习志愿服务的工作技巧,并且及时主动了解志愿服务发展的动态与需求。志愿服务可以在镜头下,可以在文字中,可以在屏幕里,当然也可以在课堂上。把志愿服务加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课、公共选修课中,把志愿服务讲到课堂上,让志愿服务精神通过课堂走进大学生的心里,也让大学生明确志愿服务的目的与意义,通过课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志愿服务的信息,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拓宽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办人民需要的志愿服务。

猜你喜欢

志愿广西大学生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