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食品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现状与提升

2021-01-02朱新荣李宝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食品

朱新荣 董 娟 李宝坤 姬 华 张 建*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

习总书记曾再三强调,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从而开启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模式[1]。

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从而培养出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具备坚定的政治觉悟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食品专业人才,是高校食品学科专业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食品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现状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学科特色优势,迅速确立了“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要求、评价体系等顶层设计,并通过诸多举措引导和激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教学效果的反馈中发现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专业课程教师思政的优势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起着关键作用,并明确要求:“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运用好课堂教学,重视对课程的思政建设”[2]。专业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和成长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课程思政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3,4]。食品专业的思政课主要集中在学生的大一和大二阶段,由于课程性质导致授课对象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力度不够,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效果有限。而专业课教师在实施“三全教育”上则具有明显的优势。专业课教师大多与学生相同专业或相近专业,因而在课堂和课后的交流中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感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自2004年我院所有本科生都开始实行导师制。学院在学生大一阶段就组织各学科的骨干专业教师,定期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专业学术和科普讲座,此外还组织专业知识丰富的教授给各个专业的学生分别开设了“食品学科概论”理论课程以及“认知实习”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因此,从大一开始专业课教师就能与学生在很多层面有较多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学院还要求学生在大二阶段根据自生情况,完成专业方向及专业导师的选择。导师可针对学生自身特点通过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就业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不仅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还会关注学生的思想教育。导师在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师生相处比较自然和谐,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同时,导师的言行也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专业课教师,应勇于肩挑“思政重担”,由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做学生成才的“铸造者”。

1.2 专业课程教师思政的不足

学院通过专家督导本科教学和学生评教反馈结果以及教师座谈交流等途径发现,一些专业课程思政还存在以下问题:

1.2.1 “课程思政”理念未完全直入人心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泾渭分明,有部分的专业教师习惯认为思政课老师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专业教师则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倡导“课程思政”初期,一些老师还未适应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双重身份,没有完全意识到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而老师们缺乏主动性,不能静下心来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进行完美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自然融入思政元素,更未在课程思政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只埋头拉车不看方向,使思政课陷入“孤岛”困境。

1.2.2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各自为政”

我院2017版、2019版食品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逐步加强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因此,部分教师相对更为重视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指导和教育,指导本科生做自己的科研课题、“挑战杯”、“SRP”等实践活动,以及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尽管近几年我院的第二课堂中很多老师和学生通过参加国家、兵团及校级专业竞赛成绩斐然,但总体上全院专业课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视不够,有时还认为这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造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

1.2.3 部分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完全缺失

与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相比,部分教师对思政教育观念薄弱,还有部分教师,想要但又不知如何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单纯的说教和生搬硬套模式效果不仅收益甚微,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原因之一,可能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大都不是专业的思政课教师,上岗主要依据其专业能力的素养,思政教育的资源主要来源于其学生时代或者后期从网络、书本等获取的认知,在上岗之前很少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方面的培训,造成专业课教师思政知识相对薄弱,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不够扎实,缺乏丰富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经验和技巧所致。党员教师除了学院组织的集中政治理论学习之外,每周还开展定期的党组织生活以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而非党员教师提高政治素养则主要依靠老师自学,而大多数教师缺乏提高自身思政知识和素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部分专业课教师尽管开始积极关注对课程的思政建设,但课题研究还比较浅显,针对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中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完美结合的重难点和前瞻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 多渠道提升食品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2.1 增强教师思政意识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只注重向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目前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食品专业课教师应快速完成自身作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多重角色的定位和转换,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思政意识和责任感。首先通过学校、学院定期组织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学技能等多种培训提高政治素养和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还要主动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反思,从而更加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争做“四有”好教师,给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榜样[5,6]。

2.2 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

食品相关专业因涉及跨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课程设置相对较多,每门课程都有其独特的思政元素,但总体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在备课中应充分挖掘食品专业各课程中知识点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爱国教育、人文关怀等),并注意及时更新信息。根据食品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知识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实现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7,8]。

例如食品安全学课程是我院食品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对于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型食品专业人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授课时可从章节内容出发,明确德育目标,融合思政教育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7]。课程可通过举例200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在氯霉素事件中受到的巨大损失,以及后期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重点分析导致造成“大头婴儿”的劣质奶粉、“龙口粉丝”中发现添加具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事件、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肉制品、在食用辣椒制品发现工业用“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添加了尿素、恩诺沙星等违法添加剂)、味千拉面“汤底门”事件以及最近频上热搜的梦龙雪糕的双标新闻等食品安全事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也可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食品安全专题小组研讨会,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研讨会就学生感兴趣的相关食品安全事件为主题开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并通过文字总结方式进一步反思,以明确自己作为食品专业人士的社会责任。

2.3 探索适合当代国情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

2020年以来线上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已成常态化。考虑学生能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工具进行在线学习,因而专业课教师要努力掌握和精通多种教学媒体软件,通过多种传播媒介,例如QQ、微博、微信、抖音采用灵活多变、采用适合当时网络环境的教学方式,加强跟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我校教育网络资源,例如智慧树、雨课堂、学习通和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平台,多方位的引导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和讨论。在教学中始终不忘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思政元素这些正能量有效传递给学生。

2.4 以赛促教,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水平

食品专业课教师可通过参加国家、省级以及校级等各级别的思政教学竞赛,提高自身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首先教师之间可通过思政教学竞赛进行更深层面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其次,通过参加和观摩比赛,专业课教师不仅能接触到最新的思政育人理念、更有效、切合实际教学的思政教育教学技艺和手段,还能借与同行高手切磋的契机取长补短,消化吸收,为我所用[9-12]。教师们在备赛、参赛时都会借鉴历年获奖作品优点,反复推敲打磨自己的参赛作品,学习掌握许多新的信息化技能。同时,教师备赛过程不仅是对参赛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实施的过程,也是对该课程系统建设的过程。通过竞赛,专业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使用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更为可贵的是在思政教学竞赛过程中还能锻炼和造就出一批技术过硬的教学名师队伍和业务骨干。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以个人、课程组或教学团队等方式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和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此推动我院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食品学院在本学期末举办了课程思政竞赛,学院的13位专业教师参加了比赛。教师们根据本学期所授课程,选取适当章节内容认真进行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通过竞赛,老师们不仅锻炼了自身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同时还系统梳理了对所授课程的建设思路,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建设任务。

2.5 提供良好的思政环境保障机制

对于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中增加思政教育内容相当于增加了一项艰巨任务。为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学校和学院要有相应的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有了合适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才能提高教师主动在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保证思政教育的质量[3]。在激励机制方面,石河子大学和食品学院也分别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及相关教学竞赛,积极探索思政元素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实践的累积;采取个人或者课程团队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争取开展课程思政研究课题,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在学院推广课程思政经验,以带动全院教师广泛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实施课程思政课如有获得相关成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也有相关分量较重的倾斜政策。此外,大学和学院也采取各种途径为专业教师们提供提高其思政素养和能力的各种培训机会。例如通过经常邀请校内外的教学名师,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QQ直播或线下方式给老师们介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技巧。学院还定期召开全院教职工会议组织学习国家关于最新的教育和国情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以上方式,让专业课程教师首先从思想上重视思政教育,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思政教育,同时赋予其在专业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