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与二十四节气
2021-01-02马俊利
>>>马俊利
(本文责编:牟锋)
洛阳是个好地方!
洛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以洛阳为核心地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制礼作乐”这一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大工程,就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周公何许人也?他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没错,就是咱们看的那个《封神榜》里面,讨伐商朝纣王的那个姬发的弟弟。
要说他和洛阳的故事,那可多了去了,他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还建造了洛邑,就是周朝的都城成周城,还在洛阳制作礼乐。不仅咱们这座洛阳城是他在几千年前建造的,就连几千年来对中国有深刻影响的二十四节气都是从他这儿,从洛阳地区发源的。
洛阳市定鼎路上的周公庙,就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元圣”周公建造的。
其实在周公之前,我们的老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发现,一年之中,太阳投射到地面上的日影长度总是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于是人们便利用日影的长度变化来判断时间与季节。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谁让咱们国家古代是个农业国家,只有掌握了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才能有个好收成填饱肚子嘛。
早在黄帝时代,就派专人“考定星历,建立五行”,来观测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了。到了周朝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
武王伐纣成功建立了周朝,接下来就是定都了,他想把王都定到一个“天下之中”的位置,这样四方诸侯来朝时走的路程都是一样的,也方便管理民众。
这么重要的事儿,武王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便带着一队人马出发了。
那到底哪里是“天下之中”?依据是什么?他是怎么测出来的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周公手里就有这么一件趁手的工具——土圭。别小看这个简单的仪器,它可是中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了,也叫圭表,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
今天大家都知道,我国处于北半球,冬至那天白天最短,日影最长;夏至那天白天最长,日影最短。至于依据,《周礼地官大司徒》记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周公认为,夏至那天日影长“尺五寸”、冬至那天日影长“丈三尺五寸”的地方就是“地中”。最后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一个地方,那就是洛阳。
夏至和冬至一确定,加上春分和秋分,这四个节气无论东西方都有。除此,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的命名还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其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考古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蔡运章说,周公“土圭测景”的科学方法,不但求得“地中”,找到营建东都成周城的最佳位置,而且还为“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奠定了科学基础。今天我们国家小学课本上的“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就是用二十四节气的名字所作的诗歌。2016年,“农历二十四节气”也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消息,让人们很兴奋。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洛阳一带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重要发源地和实践地。
1999年版的《洛阳市志》中,用了很大篇幅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还有很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农业谚语。
另外,不少曾在洛阳生活的大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其诗词作品中也出现过“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
蔡运章说,“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精神,在当今也有重要意义。
“现在人人关心的雾霾问题,正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对大自然不够尊重而造成的。”蔡运章说,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值得大家学习了解。
“二十四节气”虽然最初主要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但对城里人同样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养生方面,什么节气该有什么样的饮食、作息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具体要求。蔡运章认为,现在的上班族多按照阳历来安排作息,显得简单、机械,如果能多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城里人的生活将更亲近自然。
当前洛阳及周边地区的农耕仍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更替运作,并流传有大量的农谚、俗语及歌谣,一些节气还和民间文化相结合,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例如宜阳农村的“冬至习俗”。相传从周朝开始,冬至节即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汉朝以后,冬至成了岁时的重要节庆。
在栾川,谷雨节气有打鱼习俗。陶湾镇鱼库村伊河拐弯处岸边,有一个自然山洞,每年“谷雨”当天,鱼从洞里成群而出,周边群众争相去“打鱼”,日打鱼300~400斤,“谷雨”过后消失。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谚语:“谷雨谷雨,鱼库打鱼。”
豫西地区,处暑还有“打秋”习俗。处暑时分天气逐渐转凉,部分秋季山果如核桃、大枣、板栗成熟,需要用竹竿等工具打落,民间称之为“打秋”。
除此之外,河洛地区还有白露做凉粉、霜降吃柿子、小雪送寒衣等习俗。
…………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一句诗道出古都洛阳的悠远历史。这是洛阳历史地位的写照,见证了中华四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洛阳真是个好地方,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