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轮复习方法之我见
2021-01-02吴迎新
>>>吴迎新
(审稿:刘连军)
(本文责编:牟锋)
关于如何应对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想法与建议.希望能助力莘莘学子。
一、通读精读教材,抓牢基础知识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轮复习是高考胜利的基础。如果做好“精”读.相信你的一轮复习定会效果显著.事半功倍。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难易度以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标准划分.分值比例大约为3:5:2。其中.30%的基础题和50%的中档题.基本集中于基础知识。那么.能否抓住基础知识实现有效得分?这便主要依靠高考一轮复习的效果。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通读精读教材。如何通读精读教材.本文给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
(一)阅读教材目录,合理规划,顺势而为
历史一轮复习.基本以通史为主线.也就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恰好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也是以中外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为主线的。通过阅读目录.结合之前所学.回忆重点难点.合理规划阅读计划.务必坚持执行.留出微调时间。同时.阅读目录时.也可以顺势回忆.及时反复查看.对于自身完全回忆不到或记忆模糊的章节应重点加强。总之.目的是通过阅读教材对基础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构建并完善自身知识库中的历史事件时间体系。
(二)精读、细读教材内容,不留死角
基于每个同学的阅读习惯、理解力、专注力不同.请自行掌控阅读速度。建议使用铅笔在教材字词下划线的阅读方法。要特别注意前后事件的纵向对比。比如: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都有哪些?经济制度、政策都有哪些?农业、手工业、商业(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面对高考试题.审题最为关键。历史一轮复习必须养成逐字、逐词、逐句阅读的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词语.不放过任何一个图片、表格、地图等.总之教材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必须弄懂。对于似是而非甚至完全不懂的词语.务必及时查询。对于印象不深的知识点.一定要反复阅读以加深印象。这种“地毯式”阅读.会有很多意外“收获”。
(三)阅读时学会“借力”,提高“搜商”
首先.每个同学在一轮复习时.手中至少应有一本教辅书籍。可以说博闻强记、广泛参考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基本方法。借助教辅书.可以解决自己教材中不懂的词汇或概念.也可以帮助细化教材知识。所以.“借力”教辅书籍很重要。
其次.可以“借力”公众号、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搜索教材相关知识。比如:搜索“如何评价最新部编高中历史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会搜到系列文章。通过阅读.可以概括出文章中提到的“以时间为序、古今并重、注重史实、图文结合、海洋意识和边疆意识体现增强”等内容。依据这些内容.可以更充分地把握教材的优点.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就会更得心应手。
最后.要多与自己的历史老师或成绩好的同学分享交流.“借力”他们会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不管是目前处于何种水平的同学.只要认真通读精读教材.夯实基础知识.就会提升你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明确复习基本方向,掌握核心素养
高考试题突出体现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那么.一轮复习中如何体会并培养这五种核心素养.也是每位同学的重要任务。高考试题的考查是综合性的.在一轮复习中.同学们由于普遍没有形成综合素养.所以可以分类掌握单项素质.后期再综合。至于试题中哪些词语属于核心素养.哪些词语可以通用互换.则需要在复习中不断积累。下面介绍些具体方法。
(一)以点带面,掌握唯物史观
复习之初.关于这个概念只需掌握四个核心要点就足以应对大部分涉及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类的问题.尤其单项选择题。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根本原因从“物质”范畴角度找即可.比如社会存在就属于“物质”范畴.那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当这两个词语或这一类词语作为选项出现.而问题是关于根本原因时.我们就知道如何选择了。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作为根本原因出现.衡量生产力先进与否的标准是生产工具与技术先进与否。这又跟前述内容联系上了.因为生产力、生产技术也属于“物质”范畴。所以.一看到有关根本原因的问题.首选生产力.也就是工具、技术这一类;其次再选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角度。第三.也是很多同学熟知的.经济决定政治.或者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很多同学都知道根本原因从经济方面找.但如果把经济和生产力放在同一题的选项中该如何解决呢?比如选项中同时有经济繁荣与生产工具先进或技术先进.这样的情况该如何选择?这时请一定记住.优先选择生产力.因为生产力才是历史进步的根本。第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千万不要忽略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性角度思考历史。帝王、名人、伟人以及能力策略等.属于个体因素.是次要原因.而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
在复习中掌握好以上四个核心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深化理解.关于唯物史观方面的很多问题就能游刃有余地解答了。
(二)纵横对比,构建时空观念
一轮复习基本都以时间为序.但往往是分别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按时间顺序复习一遍。很多历史事件又发生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即不同空间。建议在一轮复习中尝试把中外历史事件按总的时间顺序结合不同空间(不同国别或地区).用列表和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记忆。
这里介绍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依托教材后边的大事年表重新排列组合.适量增加历史事件。建议同学们复习时结合历史地图册.以及中国地图、世界地图进行对比并标注整理;也可以尝试结合洲别、国别等.先分类.再按时间列事件年表。一轮复习.就是要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不同时期的地理知识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历史时空观念。
(三)论从史出,辨析史料实证
首先.必须学会区分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因为二者的可信度是不同的.比如出土文物属于一手史料.书籍属于二手史料。其次.史料辨析最关键的是了解史料作者的意图.并判断史料的真伪。最后.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答题的可靠证据.也就是答题要做到描述精准.论从史出。当然.在一轮复习初期.这种能力的运用尚不熟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信通过一轮复习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练习.经过不断思考积累与感悟反思.必定能熟练运用与提升。
(四)史论结合,客观进行历史解释
一轮复习需要不断积累史料.在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在复习中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理性客观地看待某一历史问题.而不同史料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可能千差万别。比如.在电影《非诚勿扰》桥段中.葛优与徐若瑄二人提到了“解放”和“沦陷”词语之争.实际是不同区域、不同意识形态.对于解放战争结果的不同宣传和叫法。我们也要通过一轮复习学会从历史的表象中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这样.我们才能在解题中对题目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避免错误出现。
(五)胸怀天下,培养家国情怀
一轮复习格局要大.新时代的学子要有理想、有情操、有抱负。学习历史要有正确的思维导向.即养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新教材和新高考中.对于边疆问题、主权问题、民生问题都有所增加.这些都属于“家国情怀”范畴。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主要是指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情热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的理想追求.包括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归属感、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感。在考试中常常涉及的词语如“家国同构”“实业救国”等就属于家国情怀范畴.需要在一轮复习中重点体会。
三、大量练习,注重实战积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量练习是增强熟练度的好办法。但是一轮复习的练习.应侧重基础训练。这么做的好处是扫除知识盲点.夯实基础.掌握方法.增加自信。但是一旦碰到难题.该怎么办?笔者建议适度取舍.充分做好错题记录与解析。可以对题目做不同标记.区分掌握程度.为后一阶段的复习缩小范围.提高针对性。
另外.除了准备不同轮次复习的错题本.还要准备一个不同轮次复习的好题本。可以把整体正答率偏低.但自己却能做对的题整理留存。这将是自我感悟提高历史思维水平的支点。还可以通过这些题举一反三.形成辐射效应.有利于之后的复习和提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一轮复习时间跨度相对漫长.希望每位同学保持良好心态.既不能等闲视之.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戒骄戒躁.持之以恒。
轻松一刻
上课中间,老师走到小明身边。“小明,怎么不认真听课呢?你在做什么呀?”小明仰起头回答:“老师,我在写座右铭。”“哦,是吗?”老师边说边拿起小明的作业本。只见上面写着:座右铭:我发誓以后一定按时完成作业,如果没有按时完成,那我永远不再发誓。——小明
课堂上,老师出了一道判断题要求同学们当场判断正误。老师:“小林,请你判断一下。”小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错误’。”老师:“为什么呢?”小林:“因为前面小燕回答说‘正确’,但你没有让她坐下。”
有一位老师发卷子的方法很特别。一天,他正在发考完的试卷,发到考得好的同学,就举到头顶再发给他;发到考得一般的同学就放在桌上再给他;发到考得不好的同学就放在地上再给他。发完后,还剩了三张。他说,这几份试卷今晚将定点埋藏,挖掘地点另行通知……
班上有一个男同学,因为其好友欠他五十元未还,他想向好友索取,可是碍于情面不知道如何开口,于是打算用写信的方式来告诉他。可是想了老半天还是不晓得要如何说,就来询问我。我建议他直接说,他觉得不妥,还是决定写纸条。我看到那个同学写的字条真的快笑倒了,内容是这样的:李兄,久未来鸿,甚为挂念,不知近来可好!瞧!今天天气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白云随风飘荡,和煦的阳光映照着大地,碧草如茵,山容水意,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皓月千里,春和景明,心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