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2021-01-02汤智
汤 智
(中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9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企业本身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重要延伸。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要求,应当紧密围绕审计质量水平为中心,要坚持用户需求导向,展开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内审工作完善与优化[1]。由此需形成审计需求导向下的全方位覆盖的内审工作模式,依托全员参与的内审质量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和完善内审工作质量水平,切实保障国有企业内审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进而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施的作用
1.实现全面提质增效
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管理涵盖内审计划、组织协调情况、财务预算状况、审计工作质量、人力资源管理几个方面。因此,国有企业实际内审工作当中,应当全面把控企业内部运营发展情况,做好企业的整体排查,要发挥出联系不同部门间的纽带作用,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提升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水平及外部的市场竞争力水平。高质量的内审管理,能够促使国有企业内审工作与企业发展目标协同一致,促使企业内审与国家审计工作要求无缝衔接,最终达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2.全面推动依法治企
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国有企业内审工作是监督和保障国有企业始终坚持依法治企的关键所在。因此,国有企业内审工作本身作为审计监督管理的一部分,其同样承担着督促企业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职能。内审工作应紧密围绕国有企业生成经营发展的不同环节而展开,并且直接与纪检监察、财务稽核等多部门紧密配合,一旦发现问题必将严肃纠正,由此能够促使国有企业各部门协调有序发展,从而最大程度地预防行为失范、管理失据等情况的产生。最主要的是能够促使企业完善管理漏洞,不断增强内部人员自我约束民族志达成依法治企的效果[2]。
3.有效增强风险控制
当前国有企业内审工作在履行自身职能中,一旦发现相应问题,就必须严格增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全程审核管理,在此基础上比对相应的指标数据内容,深入分析相应的问题案例,需要在此基础上深度揭示实际生产经营当中存在的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同时汇总评价可能影响到内审质量及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及时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举措。在此基础上相应内审机构可依托系统、规范化的方法和手段来针对企业风险防控及管理体制的合法、有效性进行分析,最终促进企业规范经营行为的效果。
4.助推内部党风廉政
国有企业审计工作本身具备经常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因此也使得审计监督工作开展能更好地准确、及时地发现问题,可见审计工作是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部分审计机构及部门在研究企业新形势下的贪污腐败案件时,通常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准问题的多方领域,由此来及时规避违法违规情况的产生。重点在于依托企业内审来完善权力的运行制约及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集中于治权层面,依托制度制约权力,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推进内审监察体制变革。最终,据此形成完善的廉政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内权力始终处于制度范围内良性运行。
二、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审内容难以符合审计需求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主要侧重于传统的财政审计和财务责任审计。审计监督部门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收益水平。其中,有部分企业根据内部项目重要性和资源分配制定年审计计划,并将年审计划方案提交至管理层进行全面审批。但由于此类审批模式本身具备相应主观性,因此在制定年审计划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计划内容趋于简单且缺乏中长期审计计划,也忽视了公司的战略目标,没有充分整合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3]。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事后审计。同时,传统的内审工作在审计内容上整体较为单一,且审计模式更为陈旧,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背景下,已经不能满足内部审计的要求。为更好地体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免疫”功能,由此提升企业价值,需将国有企业常规审计内容拓展到政策执行层面,促使审计工作开展涉及更广、更深的领域,实现审计纵深发展的效果。
2.内审执行程序不够科学合理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审计计划缺乏科学合理性。部分国有企业内审计监督部门结合自身情况所制定了《年度审计计划》,并报备审批。但是年审计划的制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因素影响,在具体执行当中审计计划执行很容易出现不合理的状况。例如,审计人员减少审计样本的数量,甚至精简审计流程,以求尽快完成任务。这种情况会增加审计风险,影响审计项目的质量。(2)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没有完全覆盖过程。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审计准备、审计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明显不足,尤其是审计实施阶段,对于被审单位持续跟踪工作安排及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将由此对审计结果有效性造成直接影响,难以实现全面质量控制的效果。(3)内部审计和外部评价机制尚未建立。部分国有企业并未由此建立内部审计的外部评价机制,对内部审计业务的质量管理评价仅限于二次审计和管理层审计,整个过程缺乏独立第三方来评估内审工作开展的质量,致使企业的内审质量并不理想。
3.内审组织及团队建设待提高
当然,仍然有部分国有企业在内审组织及团队建设方面亟待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内审机构独立性不足。内审机构的独立性非常重要,是切实保证内审工作人员更为客观、公正从事审计工作的前提。但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独立性缺失,其内部部门间并行发展,搭配开展相应纪检监察,所监察内容涵盖党务工作、行政职责。因此,这就很容易直接呈现出党政不分的情况,进而致使部门内控混乱,直接影响到内审质量水平,极大地削弱内审工作权威[4]。(2)内部审计师对工作没有足够的了解。部分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不能有效保障审计人员的利益。部分审计人员责任感较弱,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有部分内审工作人员为了能够最终完成相应的审计任务,其选择在此基础上缩减审计样本、步骤、数量等。也有部分审计人员担心切身利益遭受损害,通常采取敷衍或变相妥协的方式开展工作,由此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权威性。(3)内部审计师人数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由于部分内审人员短缺,严重依赖从其他部门调岗而来的人力资源,因此导致内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由于多数内部审计师是从其他部门调来的,此类人员本身缺乏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因此实际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关于国有企业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1.搭建审计需求导向的全面审计模式
国有企业的审计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企业本身、社会群众和政府。国有企业内审计工作重点在于实现风险的有效防控,达成企业发展增值的效果。当前广大社会公众对于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关注点着眼于贪腐和工作作风层面。因此,根据审计需求,应构建一个全面的审计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公司和审计师实现完美组合。依托反腐倡廉发展新形势,内审工作开展需重点关注被审单位责任人的个人职责履行情况。一是需要将重点关注其是否存在“独裁”的现象,是否存在侵犯权力、个人利益等,以及公司责任人的权力应用状况。二是审核企业责任人的工资薪酬,在此基础上详细核验责任人的绩效考核的结果。并且注意公司负责人的个人生活状态,具体观察其是否有任何不规范或不道德的行为出现。(2)境内外审计相结合。首先,国外社会经济法律环境与我国的差异异常明显,重点是查看外国国有资产所有权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因此,要求国有企业境外资产必须以国有企业及其名下子公司的名义登记,其中法律和合规程序需要以他人的名义进行。其次,境外资金流动的过程及流程非常复杂。在进行境外投资采购时,应当高度重视资金流动结果是否能够符合最初的预期目标,进行大量的余额审核。(3)审计数据与审计信息系统的结合。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突飞猛进,但相应的网络安全、信息泄露、垃圾邮件等风险问题依然存在。因此,需要严格审核相应的信息系统。总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断完善和健全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内容;其次,应当强化信息系统的开发与修订,并且依托符合规定的流程做好审批管理;再次,要求明确数据平台系统运营管理是否最终达成权限的科学、合理化配置,相应的审批制度内容是否真正符合最初预期的成效;最后,在通信、接口控制、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系统的健康、防火墙技术能否有效应对风险等过程中存在漏洞和失真[4]。
2.完善内审质量全过程控制,促使审计质量持续提升
(1)初步审计的准备工作。审核准备阶段重点在于制定明确的审核计划,此类计划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秩序,更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价值。预防是综合质量控制理论的主要焦点。这也是全面质量控制的主要原则之一。审计计划在内容上应当保持相应的客观、真实性,要能够充分地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及相应的问题。此外,对于临时项目,内审部门应当在此基础上明确制度管理效果,并且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好相对应的紧急预案。
(2)实施中期审计。审计工作的执行与实施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得到重要阶段,在内容上要求应当切实做好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由此来取得审计证据、审计底稿等。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内容。一是多维数据分析。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巨大。重点在于持续挖掘真正具有一定价值的数据内容信息。同时,数据分析工作应当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主要要求审计工作人员本身应当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技能知识,要能够由此来进行数据的全面整合。同时,需以动态发展的角度来明确其发展变化势态,进而发现关联数据内容。二是做好审计监督。内审工作中审计监督由项目责任人开展。所进行监督的目的在于严格把控工作节奏,充分掌握相应工作动态,从而切实有效地应对多样化的突发事件。
(3)审计报告的编制。审计报告阶段是对准备和实施工作的组织和总结,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产物。内部审计师在编辑审计报告时应将客户体验放在首位,除了在审计报告中客观真实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状况外,审计报告还应使读者能够快速、清晰地了解读者最想要的是什么。因此,审核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写作能力。
(4)审计后阶段。跟踪审计阶段是对正式提交的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看被审计单位是否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同时,应任命一名专员,跟踪审计项目跟进的进展,及时向部门负责人反馈整改情况的具体实施情况。并且定期开展审计项目回访工作,总结审计工作经验和规则,不断提高内审效率水平。
3.建立全员参与的内审质量管理机制
全员参与内审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内审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让公司与员工共同实现企业价值。具体来说,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加强组织独立性。根据《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国有公司和独资企业按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审计委员会,并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审计部分,制定相应内部控制机制。审计委员会必须由至少3名成员组成,包括至少1名独立董事,同时必须具备足够的财务和审计专业知识,审计管理部门成员必须充分熟悉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具有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此外,为保障审计管理部门的独立性,要求内部人员在最近两年内不得受聘于公司或其关联公司。会员的配偶或亲属在过去两年内未入职于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成员及其亲属控制的公司不与公司有业务往来。
(2)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一是内部审计师需要正视自己的审计工作质量,明白自己的工作质量与公司的生存发展和个人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二是审核员需要充分理解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了解其在整个过程中的状态,更好地了解其价值。三是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具体针对对员工或整个部门团队的行为、工作、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并由此针对最终考核的结果实施奖惩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出员工或组织的工作积极、主动和创新性。四是内部审计师专业能力有待显着提升。首先,企业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审核员自主学习。同时,企业需要注重审核员培训,强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其次,实施轮值制也是快速提升审计师专业知识、增加审计师技术空间的有效途径。最后,需要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问责制。由于缺乏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问责机制,审计人员的责任感较弱,工作热情不高,甚至可能给公司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需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3)转变非审计人员观念,积极投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一是营造全员参与内审质量控制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的发展理念将由此逐渐渗透到员工的思想观念中,进而转变人员工作观念,真正引导员工朝着领导期望的方向成长。二是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举报机制起到了“预警控制”的作用。通常有效的举报能够极大地增强企业本身的风险防控能力,因此内审工作人员可充分结合举报人所提供的线索和证据,及时地掌握企业内控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因此,应当积极鼓励企业全体职工带头解决公司运营管理当中的不良问题,建立完善的举报奖励机制,这样必将切实提高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度和意识。
四、结语
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特性,本身具备显著发展优势,而这一优势也成为限制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阻碍。主要由于多数国有企业内部体制僵硬化,因此在应对市场灵活性及变通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成为当前多数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在具体实施上,要求应当搭建审计需求导向的全面审计模式、完善内审质量全过程控制,促使审计质量持续提升、建立全员参与的内审质量管理机制,由此才能真正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审计质量水平,切实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