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安县乡村振兴发展形态与乡村产业发展思考
——学悟党史促乡村振兴

2021-01-02中共万安县委党校徐莉妍

区域治理 2021年49期
关键词:农业文化发展

中共万安县委党校 徐莉妍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乡村发展受思想观念障碍、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政策偏向城市等因素影响,突出地表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缓慢,老龄化、空心化日益严重;农业劳动力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当前中国农村正处在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其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人口的变化,随着城乡社会转型的加速,农村留守人口显现出一些新的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为我们正在开展的乡村振兴和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要着重分析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道路,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最优效果。

二、万安县乡村发展形态

(一)生态化

万安县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加大投入,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近几年来,我们投入项目资金重点对危房、巷道、路灯、绿化带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着力打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乡村美得有活力。万安县还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高铁沿线环境整治初见成效,拆除沿线28个村庄危旧房109 栋、附房444间,实施黑改彩270栋、平改坡191 栋,立面粉刷847栋。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全力打造赣江最美岸线,新增绿化1万亩,完成森林“四化”建设面积1170.5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79%,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50天攻坚”行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1个,正在建设2个。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窑头、宝山、潞田3个压缩中转站已完成主体建设、设备安装、配套污水处理池建设等工作,沙坪镇垃圾压缩中转站目前已完成二层主体框架。

(二)现代化

万安县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富硒产业发展”两大计划,扎实推进柑桔类水果、富硒大米、毛竹、中药材种植业和果子狸、肉鸭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修改完善了《万安县2019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办法》,加大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效益。目前全县建立中药材、柑桔类水果、有机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261个,其中,中药材基地11个1916亩;有机茶叶基地6个1000亩;稻渔共养基地19个3270亩。柑桔类水果、有机茶叶、油茶、毛竹累计种植面积分别达15.2万亩、4.07万亩、25万亩和28.8万亩。充分利用我县86万亩富硒资源优势和“全国富硒示范县”金字招牌,扎实推进富硒产业发展,打造了33个富硒产业基地,面积8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的有8个,开发了“一江秋”富硒大米和脐橙等一批富硒农产品,10个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正在加紧制定,我县被列为富硒大米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县现有多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60个,完成绿色食品认证16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我县被列为脐橙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减轻非洲猪瘟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县积极引导生猪养殖户转型转产,大力发展果子狸、肉牛、山羊以及肉鸭等养殖业。

(三)改革化

万安县全面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结束,共颁发承包经营权证 55795本,颁证率为100%,颁证面积33.39 万亩,确权数据库和各项数据已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充分利用农村土地使用权、农民房屋产权、产业基地经营权评估抵押贷款政策,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三变改革”,通过建设光伏电站、盘活闲置资产、挖掘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兴办乡村旅游、创办经济实体等多种途径,以及实施化解村级债务五年行动,不断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18年底,全县135个行政村年收入均在8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120个。全力加快新型农村幸福社区创建,根据区位、人口、文化、产业等特点,在打造亮点、特色方面狠下功夫,至2018年底,全县已成功打造产业兴旺型、文化旅游型、美丽宜居型、乡风文明型四大类特色鲜明的农村幸福社区25个。

万安县还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文、图、博三馆齐全,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馆,博物馆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县实现了村(社)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同时配置了相应设备,有各类别的出版物45余万册。一是立足文旅融合,延伸相关产业发展。精心打造了田北农民画村、西郎山“画里人家”、夏木塘游戏村、红豆杉养生谷等。二是发展乡村传统文化。打造了以坛上巷、儿郎文化展示馆、鱼文化展示馆、景观游廊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以麒麟狮象灯、元宵唱船、龙舟为代表的民俗节庆文化资源。三是发展乡村饮食文化,举办万安县“品鱼节”、万安湖生态鱼烹饪大赛、“中信万安湖杯”全省钓鱼锦标赛。四是宣传红色文化,加强了万安暴动战斗遗址—万安城墙等红色文物保护,开展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五是加大文化传播力度,开展了文化下乡活动,旨在弘扬正能量、宣传新风尚。

三、万安县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考

(一)产业有基础、发展有机遇、竞争有优势

万安县立足县域资源和条件优势,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通过招大引强、质量提升,着力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并将农业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较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我县土壤天然富硒,据地球化学质量调查,境内可利用富硒土壤面积达802.09平方公里,占调查区面积的61.9%,具有发展富硒产业所必备的资源禀赋优势。全县共建立富硒农产品基地33个,面积达8万余亩,有4家企业获国家级富硒产品认证,如一江秋公司富硒大米、联正公司及万雅公司富硒水果、万安湖公司富硒茶在中国富硒农业发展大会上分获“富硒好米”“富硒好果”“富硒好茶”称号,“一江秋”富硒大米在国内一线电商平台天猫商城、京东商城已有旗舰店,平台访问人数达2万人次/天,呈现20%的年递增速率,目前是天猫超市富硒大米品类销售第一,2019 年销售总额达1.48亿元,其中电商销售额达4109万元。

(二)明发展方向、明产业定位、明发展目标

我县将农业产业发展与休闲、观光、采摘、养生等功能对接,着力推进农旅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田北画村被认定为省5A级乡村旅游点(2020年10月28日已接受国家级精品园区审核验收),百嘉镇艮方、枧头镇夏木塘被评为最具乡愁村庄,绿丰农家乐被认定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并先后举办了全国农民画创作大赛、生态鱼烹饪大赛、客家美食节等国家级活动;我县将田北画村、红豆杉养生谷、黄金茶观光园、万雅农业园、夏木塘、贵澳鲜花小镇等农旅基地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条集农业观光、健康 养生、设施农业为一体的三产融合休闲农业示范带;我县积极扶持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后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省农科院成果转化示范服务基地、江西省农业大学富硒农业产业基地、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农业精准技术及装备》示范基地。全县现有龙溪农业示范园、高陂农业观光园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实施“漫柚硒谷”田园综合体项目1个。

(三)总体布局清、重要载体清、路径举措清

近年来,万安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为目标,全力推进农村人居整治和美丽建设,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村点,塑造了多个依托村庄特色、做好乡村旅游的典型。

1.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保障人力资源。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现实社会中的人才还是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所以仅靠市场力量是不够的,还需政府的有效引导、政策倾斜。此外,需注重乡村的形象宣传、需求宣传、亲情感召等,让走出去的离退休干部或成功人士,心系家乡,愿意告老还乡、未老还乡,并将自己的能力、威望、积累以及毕生所学投入到家乡建设。想方设法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注入新动能。实现产业兴旺、绿色兴农需要高质量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要将农民放在主体地位,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只有农民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始终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才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在基层扎根。

2.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力争产业“特”而“强”。

农业相对于工业、服务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从农业内部结构中顺应由传统农业向有机农业、品牌农业转化的趋势不突出;从产业间结构中顺应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趋势不明显;从产业技术构成中顺应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技术集成趋势不完备。现有基础生产能力比较薄弱,发展农业需要大量的土地,但现存土地普遍碎片化严重、规模程度小,导致不能对机械等生产资料合理有效利用。现有的产业在市场对接上存在不足,抗风险能力差,比如一些农产品滞销。科技转化比较弱,许多农民往往更加相信经验,不愿意相信科学,对农业新技术的需求非常低。

提升农业效益,振兴农村经济,我们要打造产业升级版,要在服务链、信息链、供应链、资金链、价值链、销售链、保障链、溯源链、监管链上下功夫、做文章,要切实增进产业品牌的自知自强。以第三产业为例,努力体现出“全时体验”新模式,力争实现“旺淡季”“白昼间”的乡村发展市场和消费均衡发展。

3.深挖文化内涵,打造康养生活,提升乡村活力。

万安县现存公共文化资源对乡村的供给不足,乡村没有更丰富和优质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严重缺少例如学校、影剧院、图书馆、运动场、文化广场等公益性文体娱乐设施,导致村民相较于城市居民精神娱乐生活缺失,影响乡村活力的释放。城市中有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但农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非常匮乏,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少或者单一。我们要低成本整治村庄面貌,尽可能保留原始形态,系统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让人记得住乡愁,让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乡村文化建设信息化当中互联网普及率还有待提高。

4.科学规划职业教育,符合乡村发展需求。

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没有什么吸引力,因此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和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正是因为城市集聚了国家种群的精英阶层,乡村现有的农民结构可不可以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答案似乎是不确定的。在搞好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需高度重视技能培训,比如金工室、木工室等技艺。注重农业教育,并推行“农民高学历”计划,力图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把本地区农业做大做强。

乡村战略的提出令我们看到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未来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满足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愿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的中国乡村振兴梦终将实现。

猜你喜欢

农业文化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