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思维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价值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解题思维数学

(珠海市香洲区造贝学校 广东·珠海 519000)

小学四年级数学是从具象性的定理转向抽象性逻辑关系的重要阶段,因此对于学生有着更大难度,需要学生了解相对复杂的数学规律,并掌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传统教学形式当中教师往往以自身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将很多基础性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同时也没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因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养成抽象化思维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以及改进,有效激发学生的教育主观能动性,通过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

1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更加复杂,且历年的题型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更高。学生在学习不等式的基础理论后,同时还要提高其自身的数学思维,实现举一反三的运用,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抓住核心关键点,无法深入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这使得学生的全面能力提升受到阻碍。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过程中,数学知识都是由浅入深的递进过程,每一个新知识点都与旧知识点存在着一定关联性,不仅要求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提高新老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目前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以章节或单元为学习分段,每个阶段的学习只是针对一定时期的知识进行练习,没能将学生的所有知识进行串联,因此学生的思维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对于数学知识的通透理解还存在偏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这种教学偏差,没能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整体架构,虽然只对部分章节进行了针对性指导,但是随着当前题型越来越多元化,很多学生的解题能力被限定在了框架之内,没能得到显著提升。

2 小学四年级数学思维培养的分类分析

第一,数形结合。数字和图形是数学学习这两个重点环节,数形结合就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字与图形进行转换,让其成为关键关系,研究数形结合思想,对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根据实数在相关的数轴上建立对应关系,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空间感知具有积极性作用。第二,分类整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是针对小学数学问题进行合理归纳分类,根据题目进行有效学习和选择,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考察方式,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重要手段。第三,转化思想。很多数学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具有重要影响,规划与转化思想就是针对不同题型进行简化,这是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第四,特殊与一般思想。一道复杂的小学数学题可能包含的数学问题不止一个,因此学生应该首先着手处理特殊问题,由浅入深地揭开问题本质,并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在解题过程中形成总结理论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处理其他特殊问题时的能力。

3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策略

3.1 确立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四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抽象化的事物转化为具象化的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有效的吸收,并探索多元化多维度的解题方式,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的自我理解,这样才能为后期的灵活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当前的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能深入了解教学大纲,往往只是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尤其在新老知识交替过程中,学生无法将两者进行有效串联,存在“学了这个、忘了那个”的问题。虽然很多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手段进行知识传递,但是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进行自我想象,因此针对这种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目标的反思,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的动态调整教学目标,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完善自主数学认知能力,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3.2 反思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

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很多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传递,常常以自身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将关注点放在了自己在课堂上表达了哪些内容,其实这种想法片面且错误,教师的教学技巧并不在于自身的知识传授,而是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重要源动力,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性也能让学生对现有阶段的学习进行反复回顾,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既要为学生打造一个氛围良好的课堂环境,同时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此实现学习共同体的美好教学愿景。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巧设悬念,以科学化的询问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沉浸,这样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减少理论性的说教而注重具象化的事物探索,对于学生直观地正视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多元化教学过程的探索,既可以分组学习也可以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环境下产生思维碰撞。

3.3 注重教学结果评价,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结果是教师在本节课或一段教学时间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总称,教学结果的反思是在教学活动之后,对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价值,也包括了学生的学习价值,同时也应该将两者进行统一性的结合反思。一般而言,教师的教学价值根据学生的学习质量反馈进行判定,而学生的学习价值则是以其自身为发展基础进行的提升判断,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结果反思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整个过程的重新审视,将教学资源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融合,根据学生的后期发展需要重新鉴定教学活动,反思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互相沟通交流的平台,确保教学过程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行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反思教学结果并不是一味强调教师的自我改进,同时也要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潜能挖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注重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任何一种教学形式都不能完全以教师为教学主导,需要学生自身努力,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则是不断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和调整教学目标。

3.4 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当前的小学数学问题更加多元化,而且常常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因此题目类型也在不断变化、知识量也在不断丰富,以此考察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将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对同类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实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能采用题海战术,那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精神疲惫,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是要注重科学的方法探究,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找到解题的基本方法,从易到难进行训练,更容易掌握不等式的解题规律。其次,每当学生解题完成之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分析,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产生思想碰撞,寻找更加便捷的解题方式,为学生的创造力奠定基础。最后,教师要为学生的错题建立相关数据库,并有针对性地时常将错题拿出来进行训练,让学生发现自己容易犯错的知识点,通过反复练习可以起到巩固作用。

3.5 强调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促成学生的数学能力贯通

四年级数学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较多,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方案,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分步练习,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逐渐提高数学思维,但是在整章的学习完成后,还要强调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很多问题不能进行统一讨论,但是局部与整体之间还有着一定必然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将不同类别的问题进行有效分组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打开思维进行讨论,分类讨论后要对所有问题进行有效总结,促成学生数学能力的贯通。同时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也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对已学知识有更加深刻感悟,对于学生的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都具有融会贯通的积极性作用和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阶段的学习任务较重,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下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探索,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过程引导以及教学结果等环节进行反思,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进行辅助,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此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及质量。教师还应该强调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

猜你喜欢

解题思维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设而不求巧解题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同样多”解题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