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抓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套路作文语文

(吉林省双辽市茂林镇中学 吉林·四平 136405)

1 问题提出

当今中国,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只要一提到中考或者高考,人们都会说:“得语文者、得中(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语文作文的地位可见一斑。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教好作文,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难题,尤其是乡村中学,学生一说到作文就头疼。作为教师,头更疼。尤其是每一回接手一批小升初的新生时,新学期是睡不好觉的。当我布置一个介绍学生自己的作文,除了他们的姓名、外貌与性格外,所有学生几乎千篇一律,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为一名在乡镇中学执教30年的乡村语文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总结是有必要的。希望能够通过本文,指出目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供参考。

如何解决这干巴巴的提纲式作文写作的问题呢?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小学语文的“套路式”教学法,抹杀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乐趣。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太重视学生的认知领域开发。当然,这在发达地区和近几年有所好转。但依然存在小学教学以教材文本,以课文为本的“文本主义”问题。表现在阅读教学中,课文使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就教学生什么样的写作方法。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命题作文太多,主题无非写人、记事和写景状物。有几大类命题,就产生几大类作文套路。作文教学的大部分实践和精力被浪费在了掌握“套路”上。能力强的学生把“套路”掌握了,于是就能写出循规蹈矩的“套路好文章”。能力弱的学生都没有把“套路”掌握好,只要买几类命题编写的《作文大全》之类,也照样能“仿”或“抄”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来。如此一来,“套路”束缚了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麻痹了学生的心灵,剥夺了学生直接感悟生活的权力。自然也导致了学生面对丰富多彩、五光十色的人间百态生活的无动于衷,缺乏洞察力。其二,初中生年龄小,阅历少,知识水平低,世界观尚未形成。还没完全脱离天真、爱冲动的特性。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处于萌芽阶段,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有创新的作文是不容易的。但也正因为初中生处于建立世界观、价值观的起步阶段,更应该重视对他们思维方式的培养,体现在作文这一观点输出和表达方式上。

2 提升乡村中学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总结

如何克服上述困难,提升初中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呢?通过总结我在30年乡村中学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体会和心得,我认为从阅读(知识输入)到写作(知识输出)的传统教学理论是有价值的,应该予以重视和坚持。只是具体实现的教学手段或者方法需要进行不断更新。

2.1 阅读层面,需要从“灌输式”转为“渗透式”,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客观世界,了解现实生活中不知道的古今中外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中吸取知识,获得间接的语言表达经验。还能通过对典范优美的语言、文字、熟读成诵,体会语言的美感。既能积累词汇,培养学生阅读语感,还能培养他们情感的共鸣。具体的阅读途径,不仅包括教材阅读,还应包括课外阅读、网络阅读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客观事实的自我解读的兴趣。

首先,在教材阅读方面,教师应把教材阅读教学目标定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和语文实践活动,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运用语言的能力”。这要求教师不能将课文肢解,逐条分析文本式的讲解会让学生失去自由的感知,以及学生自我解读课文的权力。这种“肢解式”教学法,破坏了蕴含在课文中的情感(洪庚林,2020),学生也就逐渐失去了独立阅读感知的能力和兴趣。庖丁在解牛时曾说过:“臣之所好者,道也。”意思是因为他遵从解牛之“道”,目有全牛,所以能够游刃有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也有其“道”,需要教师们不断摸索。

其次,课外阅读,应回归经典,培养文化素养。教师应向学生大力推荐极富文学性、文化性、科学性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经典诗文。因为这些经典作品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营养。学生读了、领悟了,一定会使得心灵得以震撼、人格得以熏陶,进而产生巨大的人文力量,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素养和品格,碰撞出写作的灵感火花、这样的写作素质一旦形成,自会下笔如泉涌,何愁写不出内容丰富、文质兼美的文章呢?

最后,网络阅读,把握前沿。5G时代,学生利用电脑、手机等上网已经普及农村地区,但网络阅读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生可以借用网络拓宽十几年前有限阅读渠道,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杨志祥,2019)。另一方面,网络上一些不健康或不正确的信息,也会侵蚀学生们的心灵。据此,语文教师不必害怕互联网阅读这一阵地,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引导。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多看如央视新闻、焦点访谈等有益于青少年教育类的节目。当然,要辅助于鼓励学生写、交流观后感等。具体地,可以在每天课上拿出3分钟,让学生把前一天听到的《新闻联播》等节目中的重要新闻,写成新闻报道向全班通报。再比如,每年央视播出《感动中国》节目,我都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让他们边看,边记录事迹,再把其所思所想写出来,在班级交流。再有,像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如何战胜这场病毒战役。我都通过线上指导学生观看和阅读文章,并对比西方民主国家在抗疫问题上的一些缺陷,让学生体会我们国家以及人民的伟大。体会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类似这种网络阅读,洗礼了学生的心灵,更激发了大家的倾诉欲望。

2.2 作文写作层面,需要从“被迫式”转变为“自由输出式”,以提升学生的写作乐趣

前文提及阅读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它能使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动力,让他们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而非完成任务的苦差事。

怎样激发学生“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兴趣是教师语文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我个人的经历中,总结了以下“五步钻石作文写作法”。

3 激发乡村中学学生写作兴趣的教学手段

第一,树立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体现在如何理解其个人和祖国这个大集体的关系、其个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以及个人与其他社会或国家团体的关系。教师不但要引领学生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渠道关注当下社会热点,教育热点的话题,主动走出社会生活小圈圈。鼓励学生勇于表现生活的习惯,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经过这样的教育渗透,学生作文会充满正能量。

第二,开启学生的心灵世界。多年来,作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对学生写作的心里状态的研究,忽略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具有丰富性与发展性的特征,忽略了他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因而,教师们把作文教学当作了生产学生作文的工厂,用同一个标准对待各具特色的学生心理,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生,造成了如今高耗低效的作文教学效率。把快乐的写作变成了学生害怕、甚至讨厌的负担。事实上,我们应该把握好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的不同心理,以及在不同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教师们应该抓住自主探究为作文主要理念、以学生感悟为基点,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以课外阅读和课外练笔为两翼,追求学生写作的最好状态。尽力寻找学生写作的最佳兴奋点。例如: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校园里的各种花都绽放开来,分外美丽,学生们兴奋地使劲往外看。甚至有人吟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但我并没有制止,更没有更正,而是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致,让他们畅谈当下的想法。诸如此类的实践告诉我们,揣摩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倾诉欲望和表达情感的动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一环。

第三,先放后规,鼓励个性表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其含义是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在传统作文教学方法中,如前文所言,以“套路”灌输的方式,造成了学生放不开手脚,无法激发他们个人对于写作的欲望,也就无法成为文章的思想的主宰者。因此,我的做法是“先放,后规”。意思是让学生人人认识到,他们自己想写什么话,并且写出他们对待事物的情感变化,甚以及认识的变化和内心的感悟。然后再逐步规范,比如让他们意识到另外一种表达是否更贴切,那种文字、语序更优美通畅等等。

第四,限时比赛,当下成文。为了防范网络时代“抄袭”的发生,在我的教学课堂上,很少将作文当成作业留给学生。更多的时候,采用的是当堂完成写作,课后进行修改润色的方式。这不仅杜绝了学生的懒惰之风,也便于教师当下了解学生写作的难处,忧虑和其兴奋之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办刊发表,互相学习。每个人都希望有空间能够展示自己的风采,获得赞美和成功。因此,在学校或者班级创办报刊,发表作文写作中的优秀文章。之后再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奖励永远是“鞭策”学生的最好方式,作文写作也不例外。

4 小结

作文写作是学生自由表达其思想的最佳渠道,不仅是应对考试,在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初中阶段,是每个人自有输出其思想的萌芽期,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观察现实的能力,并付诸笔端将其自由表达出来,对社会是大有裨益的。总之,我认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有两个核心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乐趣,二是培养学生有物(悟)可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了吗?”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输出其思想的能力,而非取而代之。当然,需要结合方式方法,这需要教师用心去教导,例如通过上述“五步钻石写作法”加以长期训练和培养,达到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的目标,而非仅会感叹:“啊,大海,真大!”

猜你喜欢

套路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