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危化品安全管理初探
2021-01-02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浙江·宁波 315800)
近年来,国内大、小型化工企业安全事故频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监管不当是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惨痛教训让我们认识到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化工企业中,约50%的企业员工均毕业于中专或大专院校。因此,在高职化工类专业的学历教育中,加大危化品安全教育力度、丰富危化品安全教育手段、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危化品管理支出是需要高度关注、重点落实的艰巨任务。
1 高职院校化工类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存在问题
1.1 缺乏系统的危化品安全教育
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验实训安全教育也逐步完善,如实验室准入、逃生演习、火灾演练等都已经纳入到专业学习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但是,单独针对危化品的安全教育却稍显薄弱。很多专业教师仍对危化品的分类、危险情况、安全措施没有清晰的认识,学生更是浮于表面的只认识硫酸、盐酸等屈指可数的危化品种类。正是这种“无知无畏”的状态导致高校中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致使很多学校管控过犹,学生闻“危化品”而变色,有悖专业教育的根基。
1.2 危化品仓库建设管理不达标
很多学校受到历史办学条件的影响,导致危化品仓库选址无法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等相关法规、标准执行,导致安全隐患陡增。危化品仓库内的消防、防爆、通风、监控、检测等系统也经常出年久失修却没有及时更换的现象。此外,氧化剂、易燃、助燃、爆炸性等不同属性的危险化学品存在混放的情况;库房中也存在一些由于年数久远而看不清标识的“三无”试剂。
1.3 危化品台账不规范
随着危化品管控规范的普及,严格的出入库动态账本制度已经基本在高校中实现,但时效性和真实性仍不佳。由于危化品仓库一般都安置在人员流动性较低的区域,远离教学区,对于危化品使用相对频繁的高校来说,高频次的取用和归还试剂导致时间成本增加,致使很多危化品不能在使用完后及时归还,台账本上记录的实际归还时间往往比使用结束时间滞后,甚至偶尔发生危化品在实验室“过夜”的现象,时间上的滞后会导致无法真实记录危化品使用时长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危化品的使用量应以mL或g为单位记录,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会因麻烦而以“瓶”或“1/2瓶”为单位,如此不按真实数据计算会导致危化品使用量无法溯源而增加事故风险。
1.4 实验气体管理不到位
由于高校科研的可变性和自主性,气瓶使用人员庞杂,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都会涉及,而使用者普遍缺乏对气瓶安全操作规范的掌握。学校采购部门对气体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力度不够,用普通面包车运送气瓶的现象频发;运送钢瓶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移动气瓶时在地上滚动;此外,气瓶上没有气体使用情况标识;气瓶在没有任何固定的情况下直接放在房屋的角落;没有单独的气体钢瓶台账;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混放等现象时有发生。
1.5 危险品废弃物处置管理存在漏洞
高校的危险废物种类繁多,单化工专业就包含酸、碱、无机、有机废液、危化品盛具、沾染了危化品的玻璃仪器、硒鼓、过期试剂等十余种类,回收监管稍有疏忽就会出现不同品类混放、危险废物乱丢弃等现象;由于单一种类回收量差别较大,个别量少的危废产物存在混合回收现象,有的甚至直接倾倒入下水道;没有设置专门的危险废物中转场地,危险废物在被回收之前常被搁置在临时开辟的房间中,缺乏安全监管体系;危险废物处置渠道不通畅,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没有或很少有回收处置危险废物的机构,该地区高校往往需要跨区域处置,然而跨区域回收成品徒增,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拟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2 高职院校化工类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改进方案
2.1 加大危化品安全教育力度
提高危化品安全教育比重。对于化工类专业学生,危化品是专业教育中无法忽略的环节,高校要在实验安全教育体系中加大危化品教育环节,如危化品分类、常见危化品处置方法、危化品安全使用方法等。
丰富化学品安全培训载体形式。除常见的报告、横幅、准入考试等形式外,要积极引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主动性,丰富学习手段,如印制校本读本、宣传周、知识竞赛等。此外,开设系统性的实验安全课程,纳入学分系统,作为专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必要途径。
扩大危化品安全教育范围。不是只有学生需要健全的危化品安全知识体系,许多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更需要提高危化品安全管理意识,很多专业教师、管理人员轻视危化品使用、处置规范,这种实验态度一旦被学生模仿,将给日后的专业工作埋下巨大隐患。
2.2 规范整改危化品仓库
整改危化品仓库,需要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等规范要求,兼顾环保、便利选取合适的地址规划危化品仓库。
仓库的安全要依赖健全的安全系统,监控、防爆、通风、消防四大系统缺一不可。监控要包含无监控死角的24小时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可燃气体烟感预警系统;易爆危险品需要存放在专业的防爆柜中,将潜在危险降到最低;由于部分危化品具有易挥发属性,要在库房内装置自动通风系统,过滤库房内空气;根据危化品库房内储存危化品性质不同,相应配备不同规格的灭火器、灭火沙,并定期检查更换。库房内个人防护、医药急救箱等也要依规配备完善。
易制毒、易制爆品应分类存放、专人保管,做好领取、使用、处置记录;其中第一类易制毒品实行“五双”管理制度;危化品柜均需双人双锁,根据 GA/T 73-2015机械防盗锁的要求,易制爆化学品柜须配备的两把所中至少有一把B级防盗锁。
危化品包装上应有符合规定的化学品标签,标签脱落、模糊、腐蚀后应及时补上,如不能确认,则以废弃化学品处置;定期清理过期药品,无累积现象。
2.3 建立混合式台账,引入强效考核机制
危化品台账的真实性和实时性是考核台账是否合理的两大客观标准,因此,监管部门要求手写台账,保证真实可溯源,但是单一的线下手写模式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而无法弥补,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台账,可以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方便库存的查看和管理,线上线下并行亦可以互相查漏补缺,弥补手写台账出现纰漏的可能。
此外,不能把每年安全检查中查到的错漏以口头警告等方式带过,要引入有力的考核机制,如扣除奖金、处分降级等,强效的考核震慑可以促使危化品管理人员尽职尽责、按时按量的合规记录危化品出入库情况。
2.4 把控源头,保障气体安全使用
从合格供应商处采购实验气体,建立气体钢瓶台帐;落实责任主体,谁采购谁使用谁负责,制订气瓶摆放空间的应急安全预案;配置气瓶柜或气瓶防倒链、防倒栏栅;危险气体钢瓶存放点须通风、远离热源、避免暴晒,地面平整干燥;涉及剧毒、易燃易爆气体的场所,配有通风设施和合适的监控报警装置等,张贴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存有大量惰性气体或液氮、CO2的较小密闭空间,需加装氧气含量报警表;所有钢瓶均需要有状态标识,有钢瓶定期检验合格标识(由供应商负责);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等助燃气体不混放;气体管路连接正确、有标识,管路材质选择合适,无破损或老化现象,定期进行气体泄漏检查;存在多条气体管路的房间须张贴详细的管路图;不能带着减压阀移动钢瓶、不得在地上滚动钢瓶。
2.5 设置单独的危废中转站,严格分类回收
严格的分类回收。根据实验中所产生的危废成分,进行分类回收,严格杜绝危废混入一般性废弃物中,同时明确回收产物之间不会因发生二次反应而发生爆炸等剧烈反应。回收容器上应有详细的危废信息,包含产生单位、产生时间、主要化学成分、危险情况、安全措施、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
危险废弃物暂存于专设的中转站中。要有单独设立的危废中转站,须有通风、隔热、避光、防盗、防爆、防静电、泄露报警、应急喷淋、安全警示标识等管控措施,符合相关规定,专人管理,且不可设置在地下。实验室内产生的危废要及时安置在中转站中等待集中处置。
定期处置。危废中转站中的危险废弃物要定期清理,与有资质的处置单位(企业)签约处置化学废弃物。
3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同时,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当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抓手。关注职业教育中危化品安全管理就是“安全发展”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的一次微弱的触碰。希望高职院校可以继续探索,持续提高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师生的安全规范,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安全生产能力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