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念、路径、启示
——以浙江音乐学院为例
2021-01-02王海涛
王海涛 姜 媛
([1]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4;[2]浙江音乐学院团委 浙江·杭州 310024)
社会实践是生动鲜活的教育素材,是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本文以台州红色文化融入浙江音乐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为研究出发点,探索艺术类高校实践育人的一种路径。
1 红色文化教育的兴起与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
1.1 红色文化的新教育内涵
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年代是激励人民奋进的精神力量,人民不断奋进的历史也绘就了红色文化的底色。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日益受到重视和挑战。培育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随着“实践育人”理念的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红色文化的融成为一种“常做常新”的尝试。部分地区将本地红色文化与城市精神构建相结合,也有将地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案例。红色文化常常在纪念馆、学校的课堂中出现。不少学者对红色文化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开展了实证研究,有研究指出,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理想信念、意志品格有着极为重要的正面示范教育引导作用。由此可见,红色文化越来越被赋予新的教育内涵。
1.2 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
目前的研究大部分认为“红色”具有特殊的指向性,是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文化类型。笔者认为,红色文化包含但不仅限于革命文化。从时间来看,它上起新文化运动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下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未来它还将继续发展。从内容看,它包括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催人奋进的感人事迹、代表性建筑以及由此凝练出来的精神内涵,它具有广泛的外延。红色文化的核心要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红色文化也显示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时代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是需要我们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
1.3 台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浙江红旗第一飘(亭旁起义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烈士陵园、桐树坑纪念馆、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海空雄鹰团荣誉室、坎民英雄基干民兵营营史纪念馆、陈安宝纪念馆、郭凤韶烈士纪念馆、黄岩名人馆等丰富的红色历史遗存,还有改革开放后台州民营经济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和三门湾渔民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渔业文化。台州红色文化的挖掘已取得相当的成果,如深入挖掘大陈岛垦荒精神、台州红色旅游产业化发展等。台州市政府重视红色文化的建设,努力促成台州红色文化在产业发展、旅游、文化、教育等领域发挥建设性作用。浙江省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浙江省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公布了浙江省红色旅游重要景区景点名录,共75个景区景点上榜,其中台州8个。2018年,台州正式加入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
2 台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浙江音乐学院的实践案例
2015年,浙江音乐学院建院伊始,学校便将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浙江大地的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增长才干,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这一年,我们首次开展青春闪光,大美黄岩·青春闪光“双百双进”暑期社会实践,并开展了相关探索。
2.1 初步形成“讲、演、创、游、享”的社会实践模式
“讲”“演”“创”“游”“享”,分别是指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要组织、实施的“讲授”、“演出”、“创作”、“游览”、“分享”五个环节。
“讲授”环节,即大学生通过参加青春闪光,大美黄岩·青春闪光“双百双进”实践团和“浙音学子”台州行等社会实践项目送教下乡村、下社区。通过奥尔夫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教授成人和儿童基本的乐理知识、演唱技巧、舞台表演经验并进行“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的讲述、讲解和宣传。“演出”环节,指的是浙音学子和实践点的市民、学生一起创排节目,同台演处,演出节目既突出音乐特性,也与台州的红色文化相结合。“创作”指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的创作尤其是作曲的创作。在学生社会实践中,我们创作了《黄土岭之歌》等歌曲,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市黄岩区黄土岭村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游览”指的是学生在台州实践时参观红色文化景点。“分享”指的是教学、演出和参观后通过分享会、撰写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发表微信推文等形式分享社会实践的感受。
2.2 红色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
发挥专业特长,结合听众实际认真“讲”。2019年7-8月,浙江音乐学院大美黄岩·青春闪光“双百双进”实践团赴台州黄岩区开展第四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本次社会实践在五个实践点同时展开:黄土岭村、后庄村、下宅村、联丰堂村、高桥街道企业园区。本次实践以音乐夏令营的形式开展“讲授”环节,夏令营为期12天,每日授课6小时,开设音乐赏析、乐理知识、歌曲教唱、舞蹈教学、红色音乐文化读书会等课程。在奥尔夫音乐课上,跟随节拍律动慢慢掌握基础的音阶唱名;乐理教学课上,通过模拟钢琴训练,感受黑白键带来的音乐魅力。夏令营以音乐普及性教育为重点,注重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此外,还开设国学教育、青春健康教育、禁毒防艾教育、平安自护教育等课程。夏令营中轻松诙谐的教学形式,赢得了孩子们热情的回应,他们聚精会神听讲、积极举手应答、踊跃上台表演,几日下来,《粉刷匠》、《好妈妈》等曲目演唱熟练,气息、音准、节奏越来越好。本次以高桥街道企业园区为实践点,主要是服务于台州民营企业员工子女,学生吃住在园区,近距离感受台州民营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富有创造的精神。
精心编排,倾情投入“演”。在黄土岭村、联丰堂村、下宅村我们举办了三场文艺演出,师生同台,当地乡亲积极参与。我们在下宅村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歌会,演出带来了抗日红色歌曲《松花江上》,反映改革开放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映山红》、《茉莉花》等歌曲。
“创”作源于实践生活。半个月里,我们通过采风、座谈,创作了黄土岭村村歌——《黄土岭之歌》。村歌由我院师生作曲填词并录制。该村歌受到了村民的喜爱。
“游”红色文化遗存,感受精神洗礼。实践期间,师生们参观了黄岩区平田乡桐树坑村的中共台属特委机关驻地旧址,参观了浙东浙南部队会师纪念馆。
乐“享”我们的难忘时光。我们推出5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及时记录实践点滴;通过“互援”的形式组织起三场类型各异的音乐会;通过社会实践小结让学生畅谈红色文化的魅力。
3 台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启
3.1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为学生成长提供实践场所
高校可深挖高校所在地、社会实践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以适当的形式组织开展校外实践,如参观、调研、主题宣讲、志愿服务、创作、通过所学专业美化红色文化遗存、提炼红色资源内涵等。这些对艺术类院校师生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和现实意义。高校将红色文化实践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包装,并以恰当的形式展现出实践的优势。
3.2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社会实践的亲和力、感染力和时效性
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如何让红色文化走出“想象”和书本,走进学生心里是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时效性的重大课题。通过融合式的社会实践,笔者感受到课外实践组织得当可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所面临的挑战是高校对课外实践的重视程度,包括政策的延续性、资金支持、人员组织等。在社会实践中,笔者所带领的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程内容选择、舞台演出节目等方面赋予学生较大的发言权,学生在校内学习的“创、导、演”在社会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创作热情得到激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同理心”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如笔者在进行“概论课”毛泽东思想相关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朗诵毛泽东古诗词、节选《毛泽东选集》中关于调查研究、民主集中制、抗日战争持久战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诵读。鼓励学生结合“概论课”中的内容进行展演,突出专业属性,找到了专业和思政课的结合点。
3.3 以音乐为本,摒弃“工匠思维”,促进学生树立全面发展观
音乐院校学生在社会实践和日常教学中应以音乐为本。在社会实践中,我们集中优势力量开展音乐课教学和专题演出,以其他文化课辅导、知识传授为辅。发挥各系部学生所长,在写作、歌曲创作编排中让学生各放异彩。如通过创作村歌《黄土岭之歌》,学生们感受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作词的艰难,尤此更加重视文化课的学习,摒弃“工匠思维”,逐步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3.4 扎根基层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和感知社会动脉的窗口
“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绝不是具体的情况……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须”。具体情况的了解和实际的调查需要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多年扎根黄岩区街道和乡镇的社会实践,使得师生们对黄岩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有了更多的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倡导学生注重调查研究、扎根基层的理念应该坚持并且不断丰富内涵,并力行之。
3.5 红色文化利于增进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构建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遗产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阵地有重要意义。台州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在台州革命建设中逐步形成的,它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纪念性。涉及海岛垦荒、烈士纪念馆等,既有物质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通过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既增加了对台州的了解,也通过教学、参观等环节增进了爱党爱家情怀。本地学生容易激发起对家乡的自豪感,外地的学生则能通过“移情”对家乡的建设更加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