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信息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
2021-01-02王之琼崔笑宇
赵 越 王之琼 王 帅 马 贺 崔笑宇
(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9)
2020年,国家教育部明确要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了研究生生源呈现多样化。据统计,研究生年龄一般处于25至40岁之间。其中,应届考生思想活跃、缺乏社会经验;在职考取者社会经历丰富,因此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各种正面或负面风气的影响。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他们的自我意识较重,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独立意识较强,对于事情有自己独到的判断与见解。他们的社交面更广、思维更加开阔,获取国家时事政治新闻的渠道与方式都更加方便快捷。此外,他们往往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关注国家的改革发展,政治敏锐性更强,各种社会矛盾往往从他们身上迅速而尖锐地体现出来,也因此极易导致价值观的复杂化。
因此,做好研究生德育工作、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推进与实施,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能力素养、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行之路,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研究生群体大多自尊心较强同时充满自信,传统一味讲课式的思想政治课程非常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因此,只有深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将政治思想工作贯通至高层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以及教育方式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1 《医学信息学》与课程思政
2020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通知中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整个体系,发挥好每门课育人树德的作用。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各类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之中,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形、全方位的开展。课程思政相当于打通了全方位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随着高校教育分工的逐步细化,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大多由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教师分别担任,尤其是对于专业课知识与思想政治二者之间的直接关联度相较于其他类别研究生更为有限的理工科研究生而言,他们的课程思政打通最后一公里并非易事。目前,在国内各高校中,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都已将《医学信息学》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和其他信息类专业的选修课。东北大学目前是将《医学信息学》设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课。《医学信息学》作为医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学科,在医院信息化、卫生管理以及医疗软件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医学信息学》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现代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人员在处理医学信息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涉及计算机技术、临床指导原则、信息通讯系统,包括医学信息标准化与传输、电子病历、医学图像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远程医疗等。
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熟悉并掌握医学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和病历信息标准化、医院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医院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医学影像系统等内容。它在优化医药、卫生和生物医学信息的获取、存储、检索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信息学》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
《医学信息学》中与思政元素的契合,不是要在医学信息学的授课过程中强行加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设的相关内容,也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医学信息学》课程内容之中,而是深入挖掘《医学信息学》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拒绝“思政补丁”现象的出现。
结合理工类专业课数量不多,且学时紧,教学内容前沿性和自然科学属性强的学科特点,同时结合理工科研究生群体存在的重科研、重实验,轻课堂、轻教研的倾向,深入挖掘《医学信息学》学科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培养学生成为生物医学与工程专业类高水平人才的同时,更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贡献,成为社会的建设者与领导者。
2.1 爱国精神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精神是民族之魂,是国家之魂,全体国家公民的爱国精神是推进民族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为同学们讲解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发展史,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伴随芯片和计算机的增长在美国产生以来,近十年,我国大力加强该领域的投入与建设,培养高等级创新型人才,医学和卫生保健领域取得了飞速进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为同学们与东北大学有着合作关系的东软医疗的创建、发展历史及最终取得成果,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校精神。
2.2 职业精神
目前国内的各等级医院中,数字化建设都是现代医疗建设必不可缺的部分。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医院的管理人员及医护人员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病历代替了传统的手写病例,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无纸化信息交流;系统的信息集成功能,为医生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各种诊疗信息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帮助其快速准确地对病患病情作出有依据的诊断;此外,通过开发各种辅助诊疗系统,也能够对检查检验结果的准确及时性进行显著的提升,降低医疗人员的误诊几率。但是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且由于医院的特殊性,需要维持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无休运转,因此系统一旦投入使用,不能允许中断,也绝对不允许数据丢失,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损失。因此医院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在讲授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数据安全的重要程度,使学生们意识到作为一名信息产业工作者,职业精神、品德优秀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安全性,不但要学会如何防范机密隐私泄露、病患信息泄露等,更加要使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思想上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保证数据库系统各项软硬件安全的必要性,进而鼓励同学们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在思想上专业,也在技术上过硬,学会防范数据安全防护中可能出现的隐患,如因特网黑客入侵、内部局域网非法用户入侵可以采用多级动态密码体系,系统或人为故障主要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冗余技术等来减少该损害。
2.3 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医学信息学发展过程中作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如编著国际医学信息学权威教科书的荷兰专家贝梅尔、为生物信息学领域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吉尔伯特等以及为同学们普及在疾病暴发之中冲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使同学们感受到医疗行业从业者的奉献精神。《医学信息学》主张使用计算机技术服务于医疗事业,能够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使同学们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所学技能,对于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此领域有所贡献,不但能够造福了冲在治病救人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能够为病患省去繁杂的病例、手续,提高早期疾病的发现几率,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等,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贡献力量。
3 《医学信息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东北大学《医学信息学》课程的教授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理论课程,为了使同学们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真正意识到所学专业的意义与价值,本门课程还开设实验课以及校外实践。在不同阶段中,《医学信息学》的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也有所差异,因此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也需面向各个阶段进行针对性的讨论。
在理论学习阶段的课程思政更加倾向于构建思政教育与医学、信息学之间的桥梁,进行润物细无声、内化于心的思想素质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可拓展丰富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形式,如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探索讲授法、网络教学法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于完成“师生”对话,培养同学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动手实验阶段和实地实践阶段的课程思政更加倾向于利用身临其境的感观来为同学们带来从业后的真实体验。正确剖析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自信,树立职业理想,强化党中央精神在学生群体中的舆论导向作用。此阶段更多地利用案例研讨法来帮助同学们意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进行职业定位,并通过医疗从业者、行业开拓者的奉献精神,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心怀感恩。
通过上述课程思政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以《医学信息学》为例实施的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方法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理工类研究生专业课程思政的推广提供了有效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