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以厦门市为例

2021-01-02刘佳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厦门市专业知识毕业生

陈 蓉 刘佳琰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3105)

1 厦门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数量

厦门市教育局在2019年公布的高职院校的数量统计中显示,截至2019年3月厦门市高职院校共有9所,占全国1366所高职院校的0.65%,占全省89所高校的10.1%。随着厦门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厦门市高职院校占全省高校数量的比率却在不断下降,从2015年10所占比11.4%到2018年9所占比10.1%,下降的速度虽然不快,但是也反映出厦门高职院校数量的发展规模与厦门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厦门市高职院校的数量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其人才培养方案与厦门市经济发展对人才需要并不匹配。

1.2 精品课程数量

厦门市教育局在2018年的文件中指出,截止2018年厦门市教育局批准了高职院校15门精品课程的设置。厦门市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的数量上占比不高,同时厦门市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质量并不高,在2018年通过的15门精品课程中,多为省级精品课程,并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设置。因此厦门市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不仅要注重硬件的投入力度,还应多注意到高职院校课程的内涵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及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3 师资力量

2018年厦门市教育局统计数据看,高职院校的生师比2015年到 2018年分别是 15:1、11:1、15:1、13:1。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生师比18:1为合格,16:1为优秀。因此,厦门市高职院校的师生比率相对比较稳定,但就高职院校的师生比率同本科院校相比较来看,厦门市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制约厦门市高职教育规模的发展,也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的一大重要因素。并且,随着厦门市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数量虽然有所上升,但是还是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对于专任教师的需求。同时厦门高职院校新进的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双师型”教师的比重不足。同时政府所提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课程的讲授则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即实践经验充足但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相对欠缺。因此厦门市应在教师引进这一方面加大力度,保障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 厦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厦门市现有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状况来看,现有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1 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较低

2.1.1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无法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将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实践实训的环节薄弱,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可以看出厦门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面上往往会出现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老师往往只会重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教导出来的学生会出现无法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出现了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届毕业生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致使其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厦门市政府近年虽然倡导“校企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高职院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分离的问题,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在高职院校中运用企业人员进行教学任务又会暴露出企业人员专业知识素养不足。正是由于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对于实践环节的忽视导致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甚至是对学校的满意度不高。

2.1.2 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满意度不高

在调查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满意度时,我们发现其中“专业知识水平弱”、“团队合作与沟通较弱”和“实践动手能力差”三方面的原因比例高达37.96%、30.66%和29.93%。在实际的企业走访中我们也发现企业在招收高职院校毕业生时普遍觉得学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的情况以及专业技能不强无法直接上岗工作的问题,同时企业中也反映企业除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素养的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之外,还对该群体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不足,无法高效的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表示不满。究其原因在于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往往都是单方面的传授课本知识而缺少动手环节,并且也忽视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最终导致了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呈现出一般的表现,以致企业不愿意选择应届毕业生。

2.2 “双师型”师资欠缺,教学理念存在一些偏差

在对高职院校教师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调查“您认为专业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因是什么?”,48.87%选择了“师资数量与质量的欠缺”。可以看出,目前厦门市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双师型”师资欠缺。在企业的走访和教师的访谈中发现,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厦门市高职院校中所聘用的教师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双师型”教师的占比不大。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并未领悟到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精髓,依旧是按照培养本科学生的方式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没能掌握或者仅仅掌握了一部分的技能,使得所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导致高职院校失去原有办学精髓。

2.3 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性课程

首先,厦门市高职院校虽然倡导企业与院校联合培养学生“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但没有落到实处,走形式的多切实执行的少;同时企业缺少与院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动力,在企业看来这种校企合作的形式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院校和企业之间缺少一种互惠互利的基础。其次,课程设置的重复率高。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社会的需求,更多是依据教师的需求开设课程,而忽视了当下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找到与自身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最后,实践性课程的匮乏。在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中大多开设的都是理论类的课程多于实践性课程。同时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也导致了学生毕业后缺少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2.4 培养目标较为单一,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一定脱节

在企业调查中,问及“您认为在高职院校学生应加强哪方面的提升?”,“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团队协作训练”、“更新专业理论教学”四方面的比例分别为:73.72%、65.69%、62.04%、33.58%。因此,可以看出,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学校在专业技能方面进行培养,更需要在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以及更新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厦门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面的即厦门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要求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全面化多样化的。然而现有的培养模式目标单一化,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普遍觉得在工作前景上个人发展空间不够,没有提升的空间;而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又会觉得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有吃苦的能力,同时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培训过程漫长,且在培训后离职的不在少数,这也使得企业不愿选择应届毕业生工作的原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和固化正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3 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

3.1 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全方面人才

高职院校应该改变现有单一的培养目标,增加职业技能技术的培养,紧抓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保障专业知识的教授的前提下,开设包括团队合作,人际交往与沟通等职业技能传授的课程,建设一个全面的多样化的培养目标,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就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在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和自身的发展前途。并且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原有固化的课程和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依据社会需求培养全方位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全方位人才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彻底打破过去传统的封闭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育人模式,贯彻落实各地教育局提出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存在的弊病。

3.2 提升教学理念,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

首先,教师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政府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更多“双师型”教师进入高职院校任职教学。同时在面对现有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欠缺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针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实践培训,提升其实践能力并将其运用在教学的过程中。

其次,在解决企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不足的问题,企业可以在向高职院校输送专业人才前对专业人才进行基础知识技能方面的考核评估,选择最优的专业人才,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既能满足专业职业职能方面的需求,又能满足基础知识技能方面的需求。在提升了企业所输送的教师之后,可以很好的解决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3.3 合理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提升实践性课程比重

首先,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充分把握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充分地调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改变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增加高职院校课程中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占比,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降低课程的重复率。依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开设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特色课程,并结合各地的经济状况以及高职院校自身的师资力量及教师特点选择特定的专业进行推广,使之成为本校的特色课程,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向社会输出具有特色的专业型人才,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社会竞争力。

最后,提升“校企合作”。在已有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优化升级,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将企业人员的实践技能以及高职院校的专业知识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课程检验标准,全面的反映学生的能力素质,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不用经过培训就可以在职位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减少企业在培训毕业生上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提高企业选择率。

猜你喜欢

厦门市专业知识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最“叛逆”的毕业生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