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2021-01-02吴红
吴 红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沈阳 110159)
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动力。现阶段,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更好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镇,是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息息相关。如何促进高校与企业及创投机构之间的跨领域交流,推动中国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促进大学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高校积极与地方政府广泛合作,组建了各类产业孵化平台,打造了市场化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化业成绩突出。
1 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1.1 科技成果转化及区域创新的定义
为持续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协同融合,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加强金融科技供给,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按照《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给出的定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高校、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
区域创新通常是在区域内企业、研发机构及高校等主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进行的各种创新活动,在整个区域内的各种资源,由于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最终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1.2 转化类型
为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着力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堵点、难点,抓住了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问题,准确把握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各项难点,推动转化双方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当前,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类型可包含以下几种类型:省内企业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入股、技术开发等形式转化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内高校、科研院所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入股、技术开发等形式在省内企业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基地中试项目;科研人员携科技成果创办企业等。
1.3 转化难点
一是高校专利质量不高的问题。目前高校申请专利数量很多,但整体质量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专利申请并非以应用转化为导向;另一方面因为高校很多研究关注基础理论较多,有的专利的实用性不强或技术成熟度不高。
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欠缺、人员队伍严重不足。受限于认知水平、重视程度、治理能力和编制等诸多因素,大部分高校没有足够的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队伍服务能力有限。此外,科技成果的供需对接离不开专业服务平台,目前,高校高水平的专业服务平台还非常少。
三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工程、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国内外重大标准设定等标志性成果情况方面相对薄弱,高校取得的标志性和重大创新成果相对较少。
四是计划研发的产品和技术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未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为承担单位发展和行业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未能够基本实现科技成果中试或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 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引领
2.1 深化科技改革创新,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深化科技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技成果转化,高校可面向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围绕石化及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技术需求,以促进制约企业发展技术难题与高校、院所先进技术成果实现有效对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2 以市场为导向,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
进一步促进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服务机构为依托,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要素组合、配置共享资源,实现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促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带动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实现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2.3 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强化技术转移专业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
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经验和政策措施,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通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将专利工作贯穿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和专利申请前评估,并采取经费分摊、利益共享、考评奖励等政策措施,切实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为后续的成果转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专业性强,对从事该工作的人才要求较高,需要既懂技术和产业,又熟悉法律、管理和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加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打造专业化、市场化队伍,加强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措施,引导高校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3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1)完善配套政策。为进一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区域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在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若干政策上下功夫。包括招商政策对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新落户项目、厂房项目及生产型项目等给予奖励;创新政策对高企认定、授权发明专利、产学研合作、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等给予奖励;人才政策对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等给予一定补助及奖励等。政府和部门可通过鼓励盘活闲置商业资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引进金融机构、扩大外贸出口、利用外资、支持企业承办省级以上活动、支持企业融资发展、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楼宇和特色街区招商引资、个转企、人才和高管奖励等方面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地方政府或高校企业园区可给予风险补贴资金支持,分担投资风险,提升投资活跃度,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更大的动力。
(2)加大科研改革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产学研创新融合,拓展横向科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高校要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合作,不断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可充分借鉴沿海城市发展经验,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保障,走出一条产城联动发展的新路。
(3)强化精准对接,优化成果转化承载条件。建立地方企业科研院所等与高校的精准对接机制,鼓励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贯彻落实辽宁省“一带五基地”发展战略,坚持“一高两新”产业定位,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4)完善学校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机构建设。重点加强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促进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以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为龙头,引入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建设产业基地。一批高成长的科技型企业,实现新材料、电子信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遍地开花,成为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5)加大国家重大领域、重点工程项目投入扶持力度。力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完成科技攻坚重要任务,努力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包括从“0到1”的基础研究重要突破;具有重大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成果;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解决国家技术“卡脖子”问题、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重大科技攻关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如承担重大建筑设计、重要文物修复、关键技术攻关等。
(6)高校专利申请要更加注重面向市场,用投资者的眼光看待专利,要聚焦国民经济主战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卡脖子”技术,加强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与分析,开展相关布局,要走向市场与企业一起开展专利布局,抢占产业技术竞争制高点。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改革开放40年的探索实践,使中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当前,中国依然面临着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对外依赖性高、国家创新系统效率不高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强国建设已进入关键期,亟需以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为指导,从创新驱动迈向创新引领,从自主创新迈向整合式创新,力争到2050年努力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