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快速反应机制探究
2021-01-02罗春香王兴莉曾佳佳
罗春香 王兴莉 董 超 曾佳佳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二科) 云南·昆明 650118)
1 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快速反应机制探究意义
大学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期。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积极向上、和谐的社会心态,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也指出,要“着重建设和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尤其要注重心理危机应对和干预。自此,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战略。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高校扩招及竞争机制影响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大学时期是个性发展及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大学生心理特性,大学生的心理易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出现心理危机、行为危机、严重者出现生命危机。医学生更易出现心理危机。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生活及学习方面存在自身的特点,如学制长、学业任务重、面临医患关系应激事件多,就业压力大等,导致医学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危机,严重导致退学、休学、心理疾病及犯罪行为等。所以,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快速干预具有现实意义。
医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快速反应机制的意义。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肩负救死扶伤及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使命,医学院校发挥着关键作用。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危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及价值,为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医学人才资源提供基础保障,促进社会和家庭和谐稳定,为我国医疗健康发展的推进具有积极作用。
2 医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医学生的心理危机现状。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毕业后将要从事治病救人的工作,因此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的培养目标、培养周期、课程设计和培养模式与其他专业有很大不同。同时还需面对学制长、学业任务重、面临医患关系应激事件多,就业压力大等,导致医学生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危机。严重导致退学、休学、心理疾病及犯罪行为等。虽高校已重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所成效,但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通过回顾近10年的研究,2007年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中可能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13.31%,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有30.30%。2012年研究显示目前我国有31.49%的医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11.95%的学生存在中等强度的心理问题;医科大学中有自杀意念的占调查人数的30.1%。2019年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分析,心理素质差及极差占38%。关注医学生的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刻不容缓。
3 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
3.1 医学生的心理危机的成因及本质与心理危机干预关系
医学生的心理危机成因、本质是多方面,心智未成熟,人格发展有待完善,存在心理危机的易感性,出现心理危机具有复杂多样性。心理危机成因分析包括四大方面,如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医科大学生面对专业特点如学制长、学业任务重、面临医患关系应激事件多,就业压力大等,同时存在特殊时期——临床实习期。实习期间面临“学生”与“医生”的双重身份转化,同时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考研及规培、大量临床工作等均影响着医学生心理,在分析心理危机成因应立足自身专业特性。专业特性既有导致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同时进行危机干预也需从自身专业特性出发。
剖析心理危机成因,解决可以改变的成因,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授之心理危机解决方法;心理危机筛查、自查及行为危机快速反应、反馈,心理危机实时跟进、再评估;心理危机自助平台的建立。进行深入探究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成因、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方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医学生的心理危机成因及本质问题有利于心理干预措施有的放矢,并为心理干预快速反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及实践准则。
3.2 目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对应机制的弊端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得到高校及社会广泛关注,并取得一定成绩值得肯定。但目前仍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如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识薄弱、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追踪研究较少、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脱节情况时还存在心理危机筛查及监控存在缺陷及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错位、脱节等。心理治疗等同于心理干预的错误认识。心理危机干预实效及快速反应效率不高,缺少忧患意识,没有良好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出现了心理危机后事才补救。心理危机干预并未全程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全程危机干预,不仅仅包括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干预,还包括危机发生前的预防和预警,以及危机应急干预后的评估与总结。
3.3 医学生心理危机筛查方法及预警探索
目前很多学者对医学生心理危机筛查采用方法多样而无统一标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975年德若伽提斯(L.R.Derogatis)编制,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SCL-90从十个方面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此后未进行更新,也非只针对大学生。有研究者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对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将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量表共 27个题项,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6个方面的负性生活事件。量表适用于中学生、大学生生活应激事件的评定,信效度良好。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MLQC)分为拥有意义(MLQ-P)和寻求意义(MLQ-S)两个分量表,各5个题项,该量表曾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良好的信效度。心理危机脆弱性量表整个量表由22个项目组成,包括挑战力、应对力、支持力、恢复力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5个选项,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后三者更适合于大学生群体,但也存在片面性及局限性。将四者联合能互为补充。以期运用在医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及监测,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全面铺开,预警及时、干预快速,尽早发现心理危机苗头,重点及精准监控。
3.4 医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快速反应机制不断优化
医学院校建立医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快速反应机制。首先,应建立健全心理危机素质教育、防范、干预以及快速反应的体系理念。这一完整体系应包括心理危机全面筛查、实时筛查。心理问题快速反应,心理危机时时动态监测,重点对象积极干预。加强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应结合实际,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加强及强化对心理危机处理及预防、学习。其次,建立校、院、班三级预警网络,成立心理危机相应的专门组织队伍,渗透入学生团体。重视学生成员参与的必要性。学校就心理危机有专门负责人、各学院有专干、班级有心理辅导员,三级联动机制,在班级下可设心理小组长。专门组织队伍含有3-5名心理卫生专业人才。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将心理危机素质教育、防范、干预以及快速反应的体系理念落地、落实、落细。第三,完善的心理危机防预理论体系与团体心理辅导、重点对象的专家访谈相结合。定期针对在校医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教育,针对存在心理危机的个体进行专家点对点访谈。重点对象,一对一帮扶。第四,基于心理危机成因、特点、规律,健全科学的心理实效干预措施以及快速反应机制。第五,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学生自助,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救助平台。学生线上随时可寻求帮助或咨询,专业心理危机组织队伍或专家解惑解疑。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经验分享。家长、社会及学校共同参与,聚集各自智慧及资源。通过以上体系,帮助医学生渡过心理危机,提高心理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及承受挫折能力而积极面对生活。为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资源提供基础保障。在培育积极向上、和谐的社会心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