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2001~2020年核心期刊文献的分析

2021-01-01包晓涵

现代英语 2021年1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包晓涵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一、引言

当今时代,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国际竞争、合作与交流的日益深入,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间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作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外语教学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渠道,也已经发展至开展跨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阶段。

鉴于此,文章拟对2001~2020年间我国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采用文献阅读法,从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维度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总结,提出现有研究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思考与展望,以便进一步推动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发展与应用。

二、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发文趋势

通过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1年至2020年期间发表在国内北大及南大核心期刊上主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学科类型为外国语言文字的文献,共选取134篇文章。根据文章的发表时间和数量统计,2001~2020年间有关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和数量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发文趋势

由图1数据可知,我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呈现波动上升,继而逐步下降,最后趋于平缓的趋势,文献发文量主要集中在2008~2010年。2001~2003年之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在2003年之后有所减缓。2005~2006年间开始急剧增加,2006年后又骤降。2007~2010年间发文量直线上升,到2010年文献研究数量达到峰值15篇,说明研究者在这四年中对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关注度较高。2010~2011年间呈断崖式下降,2011年之后数量趋于稳定,平均发文量为6~7篇。到2020年,相关的研究文献仅为一篇,这个结果表明目前有关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热度有所降低。整体来看,2010年为发文量的分水岭,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文献数量在2010年之前整体呈动态增长趋势,2010年之后缓慢减少。

三、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方法

根据文秋芳和任庆梅(2010)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将这134篇文献分为了两大类: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在此标准下,实证研究为提供了“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和分析”等相关详细信息的文章,没有这些信息的则为非实证研究,最终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方法历年分布

由图2可知,2001~2020年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研究方法中实证研究偏少(33篇,25%),非实证研究较多(101篇,75%)。此外,经过阅读文献后得出,实证研究主要运用的研究工具为问卷调查、访谈(20篇),教学实验(5篇),量表(3篇),PAC分析(2篇)等,主题多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及探讨如何在外语课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非实证研究中以书评,理论思辨,现状描述、反思以及理论框架构建为主。这个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关于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已日趋成熟和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将理论与外语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从而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四、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研究内容

综合2001年至2020年以来所有关于外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研究成果,可概括为理论建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教学,现状分析,教材评述等五个主题,如图3所示:

图3 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内容

(一)理论建构

涉及理论构建的论文(8篇,6%)均提出不同的跨文化培养理论模型,为教学实践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如杨盈和庄恩平(2007)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并依据该模式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郭继荣,王非(2009)针对研究生课程设置提出了“核心认知模块+外围技能模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建构模型;付天军,陈凤然(2010)通过借鉴修改Patrick(2004)的文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出单一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顾晓乐(2017)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包括理论模型、实践模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这些理论模型需进一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来验证其有效性。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探讨外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文章(46篇,34%)主要围绕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途径、模式、原则等方面进行。胡文仲(2013)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不能仅依赖于外语教学,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大环境的支持以及其他学科的密切配合。培养途径方面胡媛(2019)强调英语课程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训练要围绕语言、文化与交流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要结合课程内容有效进行,适当添加课堂活动,但不能脱离语言学习的目标。培养模式方面顾晓乐(2019)建构了“第三空间”旨在融合本族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通过教学案例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李秀丽(2003)全面并深入探讨了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原则,包括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语言交际能力,话语能力和日常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有学者对具体能力的培养给出了建议:如王悦(2020)提出要重视口语教学;云天英和梁汇娟(2009)探讨在听力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文化教学

涉及文化教学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30篇,22%),主要包含文化差异,文化习得以及文化导入三部分。在文化差异方面,王智玲,谷萍(2013)认为文化差异体现在地域特征、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四个方面并提出了教学方案。孙姣夏(2006),赵阳(2009)分别比较了中法隐含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文化知识输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现象而不仅仅进行简单解释。在文化习得方面,郭海英(2004)强调了文化习得的重要性并具体提出了直接阐述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分析法四种使学生习得文化能力的方法;吴安萍(2009)指出语言习得应与文化习得有机结合,并进一步探讨了加强文化习得的可行性措施。还有学者探究文化导入对课堂的影响,如张慧荣(2006)提出了英美文学多维度文化导入教学模式。事实上,语言教学不仅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包括文化知识的教学,学习者只有充分了解目标语言国的历史文化,才能有效提高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文化教学在跨文化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现状分析研究

涉及跨文化能力现状分析的论文(15篇,11%)主要探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及现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成: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王雁冰,2011);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其中又可根据不同专业分为非英专生(付永钢,李天行,2003;黄晶,李镁,2012;高永晨,2006,2016)、高职商务类(王录,2009)、英专与非英专生跨文化敏感度对比(彭世勇,2009)以及日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研究(姚艳玲,2017;金玉花,2019;金玉花,樊梦,2020);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分析以及跨文化敏感度调查(唐智霞,2008;邵思源,陈坚林,2011;韩晓蕙,2014)。这些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研究对象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只重视过级拿证书,不同背景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维度有显著性差异,英语专业学生较为理想。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质量评估的主要内容;学生以考试为主要学习目的,不重视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跨文化意识淡薄,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制约着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发展。

(五)教材评述

作为获得系统知识的材料,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核心纽带作用,因此贯彻跨文化外语教学思想必须落实到教材中。涉及课程及教材评估的文章有10篇(牛桂玲,2002;韩艳,2015;刘承宇,单菲菲,2017等),他们在对跨文化交际丛书评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明确了跨文化教育目标。这些教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跨文化背景知识,还拓宽了他们的外语视野,并对课堂教学实践起推动作用。

五、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前景展望

以上内容从发文趋势,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三个维度综述了近二十年国内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逐渐下降。对于该领域现有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为主体,实证研究不足;外语教学研究中涉及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外语教学的数量很少,主要为高校或高职院校的情况;此外,研究对象主要为英语专业学生等,对其他专业和语种的跨文化教学研究鲜有涉及。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加强实证研究以及各种学段、专业、语种的研究。

(2)文化教学研究中文化对比内容缺乏多样性,主要是对比中西方文化,对其他文化涉及甚少。不同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对多种文化进行对比并将中国文化融入跨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培养爱国意识、跨文化意识。

(3)目前的研究缺乏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内容,少数几篇主题为探索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教学的认知,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未来的研究可围绕跨文化外语教学中教师信念以及其文化敏感度展开,使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落实跨文化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