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初教育绘就多姿多彩童年梦

2020-12-31彭玉光

中小学德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评价

彭玉光

摘    要  教育是求真守道的事业。尊重儿童天性,构建知行合一的多彩课堂,坚持情境育人的校园文化,推行强化素质的多元评价,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能守住教育初心和育人本真。

关 键 词   守初教育;多彩课堂;校园文化;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0)12-00-03

小学生应如何因材施教,守护孩子在“人之初”的自然灵动、天真活泼,让他们能够多姿多彩地发展,各美其美,而不是变成流水线上的产品?笔者认为,教育是为求真,真是一种规律。而孩子的成长自有其规律,我们要发现、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帮他们守护初心,让他们更好地生长。

为此,近年来广州市桂花岗小学坚持从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出发,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用尊重儿童之心、奋发有为之行,凝练提出了“守初教育”的办学理念,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力争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独特的精彩。所谓守初教育,简言之就是既要让孩子们成长成才,又能守护住他们本真良善、好奇创新的自然天性,激发真善美的人性光辉。这即如挂在学校大门口的对联——“童年多姿多彩,成长有声有色”所承载的意蕴。为此,学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一、打造多彩课堂,守学生个性发展之初

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教育要守住初心,就必须以推进课堂改革为关键着力点,推动教育教学向内涵式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此,学校聚焦学生个性发展,努力打造多彩课堂。

一是革新教学方式。众所周知,儿童对新鲜事物有无穷的求知欲,而传统课堂教学只注重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仅压抑了学生积极性,更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教学方式机械、追求标准答案的课堂虽然易于推行,甚至容易“出成绩”,但它也会让孩子们发现创造的眼睛变得黯淡。因此学校鼓励老师们像呵护嫩芽一样,不但点亮孩子的好奇心,且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找到自由呼吸的空间,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快乐、创造成长的快乐。

二是推进合作学习。当今时代,科学研究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进一步加快,未来社会分工将越来越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合作成为人们必备的重要素养。为此,学校创新育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专题性学习,让孩子们在汲取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分工、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分享,进而为未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注重知行合一。教育要求真,就必须着眼学生终身发展,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奠基。因此,学校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方式创新,打通课堂和社会实践间的“壁垒”,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活学知识,活用技能。比如,有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比例尺等知识时比较费力,教师们就创新教法,带领学生走进附近的雕塑公园,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公园平面图上标注景点位置,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等。如此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直观感受比例、方位信息等,掌握相关知识。

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校除了大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快乐大本营”里获得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自由生长的空间,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从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精彩。

二、坚持文化育人,守学校立德树人之初

学校文化,是从学校土壤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一种意识氛围。因此,学校文化的建设必然要基于历史传统及学生体验、收获,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融入全过程,既打造“硬环境”,在视觉、体验上感染人、引导人,也打造“软环境”,在精神滋养上化育人、浸润人。

首先,立足学生发展建设校园“硬环境”。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桂花岗小学拆掉了高高在上的讲台,让师生在“同一个平面”上平等交流顺畅沟通,共同探讨,上下求索,在收获快乐中共同进步。

学校地处城市中心,周围高楼林立,给人“没有喘息的空间”之感。为此,学校利用邻近白云山的地理优势,通过微改造,让学生尽可能零距离地拥抱大自然。学校创办以来,校内建筑与外围之间一直都以厚墙相隔,既阻挡了师生放眼远望的视线,也造成了师生心理上的“封闭”之感。为此,学校将硬实的围墙改成通透的围栏,让阳光和微风透射进来,和师生拥抱在一起。

创造开放包容的环境,让校园融入自然,让学生感受阳光雨露,心灵得以自由生长。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学校又相继拆除了体育场等设施外的围墙,让学生有更多角度去看见天空和四周,在蓝天白云下踢球、捉迷藏、追逐嬉戏……从这种意义上说,越有儿童笑声、歌声和呐喊声的校园,就越有“文化”。

其次,学校在“软环境”的建设上,也把学生成长置于优先位置。比如,在桂花岗小学各类展板和宣传片上,几乎看不到领导视察、校长讲话之类照片,而多是学生活动的留影,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当然的主角。如此一来,当学生在校园里看到自己的照片,“我是小主人”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就会在无形中慢慢建立起来。

学校情境的这些设计和布置看似无为,却实实在在地营造出了让孩子们感觉舒服、自由的环境,给予他们内心的浸润和无声的滋养。如此,就把校园打造成了文化育人的“泡菜坛子”,“一墙一砖有灵魂,一草一木能说话,每个角落能悟人,每个场所能育人”,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办学追求。

三、实施多元评价,守教育全面发展之初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一个有血有肉、茁壮而长的学生,不应该被简单化、标准化、操作化地评价。因此,学校不能让分数和升学的数字意义定义学生的价值,作为衡量教育和教学的尺度,而要以多元评价作为撬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支点,去寻找一把适应所有学生发展的尺子。

首先,分数虽然是对教育结果的科学量化,但有的能力是无法量化,或者说是不能完全被量化的。当然,由于诸多的现实压力,即便小学教育也无法做到对分數置之不理,也不应完全忽视分数在学习中的评价功能。为此,学校引导教师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坚决克服不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尽量不布置仅靠死记硬背就可得高分的练习题目,而用跨学科的综合性题目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其次,要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就需在评价体系中加入多元评价因子,把单一的分数评价变成注重能力导向的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张扬个性,全面而平衡地发展核心素养,为幸福完整人生奠基。因此,民族精神章、文明章、科技章等形式多样的雏鹰奖章,就构成了桂花岗小学少先队评估激励新体系,引领少先队员们追求全面发展。

再次,学校还特别注重过程性、个性化评价。“结果型评价”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难以呈现学生们丰富的个性化学习经历或行为表现。为此,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构建了“立真和雅”评价体系,记录学生综合素养表现状态。具体来说,即从入学开始,每位学生都会领到一本校园文化手册。手册对应内容后面有空格,学生行为满足其中要求就可盖一枚印章。根据印章数量,学生获取进阶式荣誉称号,到五六年级时如能集齐50枚印章,就可申报学校最高荣誉“金桂好少年”。校园文化手册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了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勾勒出学生小学六年的成长图谱。这就实现了评价的可视化、任务型、激励式,让素养评价更加有趣味、有意义,更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55)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评价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