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犬表皮肿瘤病理诊断及分析∗

2020-12-31赵梦洋赵德明周向梅杨利峰

实验动物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细胞质细胞核鳞状

赵梦洋 李 杰 赵德明 周向梅 杨利峰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北京 100193)

皮肤是犬被皮系统的组成之一,覆盖于体表。不同部位的皮肤组织结构略有不同,但基本结构相似,均由表皮、真皮以及皮下组织三层构成。其中,表皮(epidermis,E)位于皮肤的浅层,由复层扁平上皮组成。表皮由内向外可以分为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透明层以及角质层共五层。基底层(stratum basale,SB)为最靠近真皮的一层,基底层排列较整齐,细胞呈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棘细胞层(stratum spinosum,SS)位于基底层的浅层,是由基底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较大,呈多边形,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明显。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SG)细胞呈梭形或扁平状,细胞核深染,呈椭圆形或扁圆形,细胞质内含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HE染色呈强嗜碱性。透明层(stratum lucidum,SL)是无毛皮肤特有的一层,位于颗粒层外侧,由几层细胞界限不清的扁平细胞构成,细胞核及细胞器已退化分解,细胞质在HE染色时呈均质红染或均质透明状。角质层(stratum corneum,SC)位于皮肤的最表层,由已经死亡的多层扁平角化的细胞组成,细胞核、细胞器均已消失,细胞轮廓不清。HE染色呈均质红染[1]。

表皮肿瘤是犬皮肤肿瘤(CPV)中上皮来源肿瘤中的一种,发生于犬的表皮肿瘤主要包括乳头状瘤(papilloma)、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以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osquamous carcinoma)。其中,乳头状瘤根据其大体形态的不同又分为外生性乳头状瘤及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癌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为高分化(1级)、中分化(2、3级)和低分化(4级)[2]。表皮肿瘤是兽医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之一,是送往诊断实验室的最常见的组织病L学标本之一。因为表皮肿瘤的发生易被主人以及兽医发现,而且通常肿瘤组织较易获得,所以经常在取样后进行组织病L学评估,这就对此类疾病的准确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结合典型的表皮肿瘤病例,对犬表皮肿瘤的流行特点、组织病L学特征以及诊断要点进行阐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诊断的犬表皮肿瘤病例,共计39例。

1.2 组织病理学检查

肿物切除后先经4%甲醛溶液固定5 d,随后进行修块、石蜡包埋、2μm切片、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后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利用DP2-BSW系统进行数字图像采集。

1.3 分类

犬的表皮肿瘤分类参照《Tumors in Domestic Animals》[2]。 年龄按照 0~3岁,4~6岁,7~9岁,≥10岁分为4组。发病部位分为头面部、肩颈部、背部、腹部、四肢、会阴以及体表多处。

2 结果

2.1 犬表皮肿瘤分析

根据对39例表皮肿瘤病例的统计分析,从肿瘤类型来看(图1),鳞状细胞癌以及乳头状瘤较为常发。最高发的是鳞状细胞癌,共18例,占比46%,乳头状瘤共15例,占比39%。在鳞状细胞癌中,中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较常发。从年龄来看(图2),不同种类的表皮肿瘤发病率与犬年龄之间的关系不同。乳头状瘤常发于0~3岁的幼犬及青年犬,占全部乳头状瘤患犬的的72%。而鳞状细胞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则更常发于7岁以上的老龄犬,分别占相应种类肿瘤患犬的72%、83%。从性别来看(表1),雌性病例有12例,其中1例已绝育;雄性病例20例,其中5例已绝育;未知性别7例。雄性发病率略高于雌性。从发病部位来看(表2),表皮肿瘤多发生于头面部,其次是肩颈部、背部、腹部、四肢以及会阴处。

图1 犬表皮各类型的肿瘤发生率Fig.1 Incid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tumors in canine epidermis

2.2 犬表皮肿瘤病例

2.2.1 乳头状瘤

图2 犬表皮各类型肿瘤的年龄分布Fig.2 Data of age among each type of tumors in canine

表1 犬表皮各类型肿瘤的性别分布Table 1 Data of sex among each type of tumors in canine epidermis

表2 犬表皮各类型肿瘤的发病部位分布Table 2 Data of sites among each type of tumors in canine epidermis

2.2.1.1 外生性乳头状瘤(exophytic papilloma):镜下可见,典型的外生性乳头状瘤呈多重手指样结构(图3A、B)。组成乳头状或者手指样结构的上皮增生、角质化。增生的表皮从外向内依次为角质细胞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角质层可见红染的均质的角蛋白。细胞的增生主要发生在颗粒层和棘细胞层,细胞体积大,细胞核淡染,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细胞界限不明显。颗粒层中颗粒细胞聚集巨大的圆形角质透明蛋白颗粒。在棘细胞层和颗粒层可见挖空细胞分布,挖空细胞的细胞质透明,细胞核浓缩。基底层细胞呈柱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位于中央,染色深,细胞质较少,粉红染(图3C、D)。2.2.1.2 内生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镜下可见,皮肤表皮层增厚和大量均质红染呈片层状排列的角化物质,鳞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或指状向内部凸出;增生的肿瘤细胞呈小梁状交错排列,分隔结缔组织呈大小不等的小岛状。高倍镜下增生的表皮结构与外生性乳头状瘤相似,也可见大的角质透明颗粒、少量细胞质透明、核固缩的挖空细胞(图4A、B)。

图3 外生性乳头状瘤(HE染色)Fig.3 Exophytic papilloma(HE staining)

图4 内生性乳头状瘤(HE染色)Fig.4 Inverted papilloma(HE staining)

2.2.2 鳞状细胞癌(图5)

2.2.2.1 高分化鳞状细胞癌(well-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肿瘤组织向皮下侵袭性生长,有数量较多的椭圆形、分化程度不同的鳞状细胞团或细胞索,即“癌巢”。增生的鳞状上皮表现出从基底细胞到角质细胞的良好分化,中央可见透明的、强嗜酸性的角化珠(癌珠)。肿瘤细胞产生数量不等的角化蛋白,即细胞质中嗜酸性的纤维物质。肿瘤细胞体积较大,椭圆形,泡状核,有单个位于中心的明显核仁,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边界清晰,细胞核多形性较小,未见有丝分裂象。

2.2.2.2 中分化鳞状细胞癌(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肿瘤细胞所围成的岛状结构比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要小,肿瘤细胞侵袭性强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中嗜酸性细胞质相对较少,大部分为分化程度较低的鳞状细胞团,中央还未形成透明的、强嗜酸性的癌珠,只有极个别细胞团形成小的嗜酸性角化珠或嗜酸性角化纤维。细胞核表现出较大的多形性和深染性,有丝分裂象较多。

2.2.2.3 低分化鳞状细胞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增生的鳞状上皮呈片状生长,未形成典型的“癌巢”结构,可见基底细胞向角质细胞的分化。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侵袭性,通常表现为单个细胞或结缔组织基质中的小群细胞,细胞质呈双染性,细胞核极为多形、深染,可见多量有丝分裂象。

图5 鳞状细胞癌(HE染色)注:A、B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C、D为中分化鳞状细胞癌;E、F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Fig.5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E staining)Note:AB is well-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D is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F is poorly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2.2.3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镜下可见,肿物组织表皮完整,肿物主要位于真皮层内,与表皮层相连,被结缔组织小梁分割成形状不规则的多个小岛样结构。小岛内中央为染色较浅的鳞状细胞团块。小岛中央区域细胞体积较大,椭圆形,泡状核,有单个位于中心的明显核仁,细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边界清晰;周围分布数量众多的基底样细胞,肿瘤细胞细胞核呈圆形,嗜碱性强,细胞核质比大,细胞质较少,细胞界限不明显,可见有丝分裂象(图6)。

图6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HE染色)Fig.6 Basosquamous carcinoma(HE staining)

3 讨论

根据本次分析结果可得,犬最常发的表皮肿瘤为鳞状细胞癌,占全部表皮肿瘤病例的46%,多为中分化程度的鳞状细胞癌。其次为占比39%的乳头状瘤,以外生性乳头状瘤为主。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较少发生。不同种类的表皮肿瘤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不同,乳头状瘤易发于幼龄犬,鳞状细胞癌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易发于老龄犬。表皮肿瘤多发于犬的头面部。这些与之前的文献报道[2]相似。雄性发病率略高于雌性,而之前的文献报道显示表皮肿瘤并无明显的性别倾向,这应该与样本量不足有关。

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的表皮(鳞状上皮)增生性肿瘤,由乳头状瘤病毒(PV)感染引起[3-4]。乳头状瘤在犬易发,主要影响幼年动物,无性别偏好,病变的发生可能是单中心或多中心的,头部最常见。在犬中,皮肤乳头状瘤与CPV-2、CPV-6和CPV-7有关[5]。目前发现了三种不同的与乳头瘤病毒有关的组织病L学变异亚型,分别为乳头状亚型、漏斗亚型以及色素丘疹亚型。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乳头状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无年龄品种性别倾向[6]。应注意病毒性乳头状瘤与鳞状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后者只是一种“类肿瘤疾病”,是非肿瘤性乳头状肿块。在进行组织病L学诊断时,后者并无巨大的角质透明颗粒、挖空细胞、包涵小体等细胞病变的发生[2,7]。

鳞状细胞癌是包括禽类在内的所有家畜中最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之一。犬的鳞状细胞癌可能发生在犬的任何一个年龄段,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发病高峰期在6~13岁。无性别倾向。常发于犬的头部、腹部、前后肢以及会阴部。主要表现为表皮增生、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皮症等。在高分化的肿瘤中,会形成透明的强嗜酸性癌珠;在低分化肿瘤中,只有少数细胞有细胞质内嗜酸性角蛋白。单个肿瘤细胞有大的卵球形核,通常是泡状核,有一个中央的突出的核仁,丰富的细胞质从淡嗜酸性到明亮嗜酸性不等,细胞边界清晰。在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中能观察到有丝分裂象的出现。肿瘤鳞状上皮岛中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肿瘤上皮周围的结缔组织基质中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2]。

基底样鳞状细胞癌是形态组织学特性介于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之间的恶性程度低的一类肿瘤,主要由基底细胞和鳞状分化灶组成。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很罕见,一般只在犬中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12岁,无性别倾向,主要发生在犬的头面部、颈部以及四肢。肿瘤的发生是从皮内到皮下,常伴有表皮溃疡和脱毛。肿物主要位于真皮层内,与表皮层相连,被结缔组织小梁分割成形状不规则的多个小岛样结构。小岛外周的基底样细胞常有黑色素沉积。该肿瘤不发生转移,所以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先前的分类中,犬的基底细胞癌也分属于表皮肿瘤,但是最新的分类已将其归类为毛母细胞瘤[8],所以本文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39例犬表皮肿瘤病例的肿瘤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犬表皮肿瘤的流行特点以及组织病L学特征,为今后该部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细胞质细胞核鳞状
动物细胞里的成员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高中生物细胞质作用研究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
青少年喉乳头状瘤恶变为鳞状细胞癌一例分析
洋葱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坛紫菜细胞质型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