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线上高中体育课程的新思路与改变
2020-12-31
(成都市第七中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各个城市的各级学校全部推迟开学。就疫情期间如何有效开展我校的体育课程、如何组织我校三个年级1800余人的体育课程进行线上教学、积极展开居家隔离锻炼、保证学生体质的加强锻炼,提高学生免疫力等问题,我校体育组进行了积极的研讨,响应学校在疫情期间的战略部署,认真领会党中央教育部在疫情期间所下达的各级文件指令,我们本着顺应时势需求,综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疫情期间开展本高中线上体育课程的授课方案,相较传统的体育课授课方案,做出了极大的创新与改变。
1、仿照大学体育课程的线上授课模式,丰富课程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随着线上授课的展开,体育组在学校教务处等部门的支持下,以教务系统为依托、成都七中泛在学习平台为纽带,在线上完成了全校三个年级近1800名学生、11位授课教师、5个运动项目种类的体育课程选课及36个线上教学班级组建工作。相较以往的传统体育课程,新增了部分体育课程,其中包括瑜伽、太极等适合居家进行的项目。仿照大学生体育课程的线上授课模式,供各年级学生自主选择。
2、充分利用线上资源有序开展线上体育教学活动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体育组的老师们优先选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师用书、成都七中校本太极拳课程、室内有氧健身操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同时根据我校实际需求积极改进已有教学资源或自建新的课程资源。通过腾讯会议、微信群、QQ群、成都七中泛在学习平台,以直播、录播小视频、研讨式授课等形式有序开展线上教学与在线考核,努力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每天一节体育课、一次大课间活动、一次眼保健操,是我校停课不停学工作安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室内体育课上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是体育组老师针对室内锻炼环境和我校学生普遍运动情况精心设计的。课上,体育老师通过视频、图片为同学们展示辅导动作要领。但更让学生喜欢的是老师的亲自示范。老师们健美的体魄、标准的示范动作,还时常即兴增加的稍难组合技巧,更是激发了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动力,让身体和心情一起,在运动中嗨起来。
3、有效开展“强身健体、抗疫有我”居家体育锻炼活动
疫情期间我校体育组高度重视各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同时也关注着网校孩子们的情况。为加强学生们居家身体素质锻炼的有效性。体育组利用成都七中泛在学习平台,组织我校体育训练专业教师,制定居家体育锻炼计划、录制居家体能训练视频上传到平台,借助平台直播或录播形式在线指导、督促学生开展居家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抗击疫情。
4、结合我校公众号,推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我校公众号除了定期推送关于体育与人文知识、体育时事、校园体育竞赛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内容外,疫情期间每周推送居家健身知识和方法,视力保护方法、体育基本常识等等,与体育课程线上教学相辅相成,极大地推动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
5、创新学校体育赛事的举办方式
先行开展“云上竞赛”。在学生返校前,我校先行采取“云上竞赛”的方式如“身体素质大比拼”等将复杂的技术组合或者团队技战术训练,分解成单个的技术动作或者理论知识,在网上开展课外竞赛活动,保证课外竞赛的延续性,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该项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竞争意识,竞技性是体育运动的基本特征。因此,高中体育教学活动其实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体育竞争意识的责任,教师在指导学科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并在竞赛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在学生返校后,不宜马上开展体育竞赛,一方面学生需要时间恢复体能,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另一方面减少聚集可以巩固疫情防控的成果,降低风险。可逐步在体育课上组织小范围、无观众的竞赛活动如排球、三人篮球、乒乓球和太极拳等,校级竞赛和校际间竞赛可根据疫情情况延期到秋季学期举行,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师生健康的前提下,恢复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6、采用线上理论知识讲解,运动视频观看以及身体素质训练打卡的一体化授课模式
6.1、体育理论知识
学生们在所选课程的老师指引下以班级授课模式,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线上学习,要求我们教师严格掌握所授知识的准确性,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同时定期以在线提问的形式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
6.2、运动实践视频
学生通过成都七中泛在学习平台发布的 “疫情防控期间体育课程视频”,跟着视频进行运动实践。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所选课程的授课视频进行学习,同时每天要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提交到班级群中进行“打卡”汇报。
6.3、身体素质练习
各年级学生要严格按照学校的“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的要求,切实保证按照规范进行练习,同样采取发送短视频的方式向老师汇报进度。主要学习要求如下:因地制宜结合体育课程内容和自身情况为自己制订一份锻炼计划;坚持按照计划锻炼,保质保量完成身体素质练习;运动时循序渐进、做好热身活动,科学锻炼,预防损伤;努力保持身心健康,以最好的状态战胜疫情,迎接返校后的春天。
7、开展线上体育课程所面临的弊端
(1)针对在线体育运动教育课程所面临的挑战这一问题。体育老师们认为,首先,在线课程只能单向传播,老师不能与每位学生实时互动纠正错误,无法保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动作规范性及课堂效果;其次,多数家庭受限于场地及器材等因素的限制,锻炼项目较简单,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的接收设备不一,观看效果也会有所差别,部分偏远地区不具备在线教学条件。最后,在线课程需要家长配合以及学生的自觉性,无法保证上课效果。此外,部分地区的孩子由老人来带,不会操作在线课程;
(2)网络上关于在线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多样,但是存在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标准不一,不成体系,示范讲解不全面等问题课堂质量难以达到最优。并且在已有的课程中,大多数课程没有针对各年龄段孩子设置不同练习项目,无法满足学生们不同的需求。各地方体育教学进度不同,学生遇到问题也不尽相同,有些省市在线课堂统一教学,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在线体育课程只能流于形式,缺乏实际价值,远不如陪孩子看几场体育比赛培养体育兴趣;
(3)大多没有根据学生年级和结合自身学情区分,同级、高低年级学生还存在差异,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锻炼;在锻炼安排内容上可以做到更加全面,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可结合体育课、校本课内容,从热身活动到主要锻炼内容(上下肢、核心力量、静力性、平衡柔韧等合理搭配),活动结束一定记得拉伸、放松,锻炼中要循序渐进、学生也要量力而行。
8、切实保障教学秩序与质量
(1)老师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根据各位教师特点,将教师分成教学视频录制、在线答疑、线下教学组织与管理、成绩考评等若干小组,大家协同配合,共同保障疫情期间的教学秩序;
(2)规范学习要求。按照教学进度,每周学习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完成相应练习。同时做好考勤工作;
(3)通过课堂预热让学生们迅速进入上课状态,让他们对体育网课充满热情与期待。为了达到预期锻炼效果我们也制定了较完善的课堂行为规范,比如签到时间5分钟内,超时2分算迟到,之后按照旷课处理,网课必须着运动服录制,录制视频必须做到动作规范等等。但是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有的时候看过视频可能理解了,感觉会做,但是到实践操作中却又不一样,所以还要我们积极辅导并把学生掌握不好的动作亲自录制重点难点视频;
(4)结合新授课的教学实际,各任课教师需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合理疑问进行在线答疑,提高责任意识,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为保障教学效果,避免学生出现懈怠,各任课教师需及时进行抽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布置适当课后作业巩固学生课上所学内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便在本次疫情结束后与接下来的教学进行更好地衔接;
(5)体育教研组和教务处每周末对本周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布置下周工作安作;
(6)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为了解学生对疫情期间体育课教学安排的满意程度、要求和建议以及学生锻炼情况,同时传输体育锻炼的相关知识,激起学生体育锻炼的欲望。在亚教网平台发放问卷,对疫情期间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研。
9、学生注意事项
(1)运动时着装要舒适。居家运动时以身穿运动装为宜,不宜穿得太过厚重,也不宜穿得太薄,以免运动不便或受凉感冒;
(2)晨起后不宜剧烈运动。由于早上起来时身体筋骨还没有完全舒展开,加之目前季节早上较为寒冷,所以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3)热身运动不可缺少。人体在冬季时身体筋骨相对僵硬,如果缺乏必要的热身运动,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4)运动后应将身体各部分充分拉伸进行放松并适度补充水分。居家运动后可适当补充水分,切忌立即喝水或喝凉水,以防止胃肠道痉挛现象的发生;
(5)坚持每天进行锻炼,持之以恒。根据居家条件、运动项目和身体情况,适当选择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每次锻炼时间可控制在15-30分钟以内;
(6)文明锻炼,不要影响邻里的生活和休息。
10、总结
网络课程对于体育学科是极大的挑战,弄不好就会形成成“自编自导自演”的局面。为了不出现这样的尴尬场面,学校体育组的全体教师参与课程设计、献计献策,全方位多项目多途径开发建设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案,在线上教学实践中本着体育人的责任与担当,不让“体育老师不擅长网络教学”的理由成为阻力,边学边做,边做边总结,通过两周的实践摸索,理顺了疫情下线上体育课堂教学程序,有效开展了线上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教学运行正常、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