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比研究*

2015-12-13

体育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肺活量均值脂肪

时 杰

(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广东 东莞 523000)

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比研究*

时 杰1

(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广东 东莞 523000)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异同,从“健康第一”的角度为两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些许锻炼的建议。对象:从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随机选取受试者40名,其中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各20名男生。方法:进行相关健康体适能的测试,并进行部分生化指标的生化实验,进行数据提取和等级划分。结果:体育组的部分健康体适能指标优于非体育组,部分血常规指标、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FEV1/FVC方面和非体育组男生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体育组男生的脂肪百分比高于非体育组男生。

健康体适能;T-SOD;T-AOC

当前高校体质监测和研究主要集中在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群体,对于在校期间规律性参加技能训练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关注较少。为了一步了解即将离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本文尝试从体适能的视角来审视当前广州大学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男生的体适能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广州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意见和建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照随机抽样和自愿的原则选取研究对象。从广州大学在校大学生中选取受试者40名,其中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各20名男生,均为统招入学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年龄在21-24岁之间,健康状况均为良好,无生长发育方面的缺陷和内分泌代谢疾病,并且均未服用过影响能量代谢的药物。

表1 受试者的基本身体特征(N=20)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和测量法

选取的健康体适能指标为脂肪百分比、安静时心率、时间肺活量、心功指数等;选取的生化指标为白细胞(WBC)、血小板(PLT)、总蛋白(TP)、SOD(抗氧化酶)、T-AOC(总抗氧化能力)等。相关生理指标测试采用北京体适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体适能测试仪器以及生化实验所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骨密度测试仪、人体成份分析仪等;其中T-SOD、T-AOC试剂盒及ELISA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受试者集体到专业医院进行清晨空腹静脉取血,送至专业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测试,获取生化分析数据。部分血液样本取5mL,以4000r/min速度进行离心,时间设定为10min,最后取上清液备用。血清标本要求无脂浊、溶血和黄疸等。血清中SOD水平的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法进行测定;T-AOC水平的测定通过比色法测定。

1.2.2 统计分析法

实验数据输入广州市国民体质健康测试中心的亚健康测试和评估系统进行等级评价;用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对比结果和分析

表2 体育组、非体育组身体形态和心肺功能的情况(N=20)

表3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坐位体前屈等级评价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到,体育组学生在坐位体前屈等级评价中居于较好和很好的等级居多,其比例高于非体育组学生。另外由表3中可以看出,在测试身体柔软度的坐位体前屈项目上,体育组学生的成绩18.69±4.79cm,非体育组学生的成绩是 6.77±9.72cm,体育组学生在身体柔软度上显著优于非体育组(P<0.01)。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不断扩展肌腱、韧带、肌肉皮肤的伸展性,使关节柔韧性增强[1]。体育组学生的柔韧性显著优于非体育组的学生,与先前的研究结论一致。从上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柔韧性亟待加强,在体育教学中应适当提高学生拉伸运动的比例,促使其积极热身,使之养成良好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2]。

表4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心功指数等级评价情况

表5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肺活量等级评价情况

由表5可以看出,体育组和非体育组的肺活量达到较好等级的人数基本相等,体育组肺活量合格率高于非体育组,但两者居于较好等级的人数的情况差异性不大。两组的肺活量均值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心功指数=心脏指数×平均动脉压,比值越大,表示心脏做功越多[3]。体育组在心功指数较好和很好等级的比例远远高于非体育的比例,合格率为100%,体育组和非体育在心功指数和脉搏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表2)。人体心肺功能和健康状况与运动能力密切相关,它能够很好的反映人体的运动能力和体能储备,并且经过长期、系统训练可以提高人的有氧工作能力和心肺功能水平[3]。在表2中可以看到体育组肺活量均值的标准差大于非体育组的标准差,说明体育组学生个体在心肺耐力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表6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脂肪百分比等级评价情况

去脂软体重是影响个体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理想的体成分是指体脂重和瘦体重的比例适宜,体脂百分比处在合理的范围。由表6可以看出,体育组脂肪百分比达到正常的人数高于非体育组且非体育组偏瘦的人数达到 30%,体育组和非体育组的脂肪百分比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体育组的去脂软体重均值显著高于非体育组的,体育组的标准差也高于非体育组的标准差。说明体育组去脂软体重之间的个体差异大于非体育组之间的个体差异,体育组和非体育组在去脂软体重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 <0.01)。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和调节大学生体内的脂肪代谢,增加肌肉含量和瘦体重,消耗热量和脂肪,避免过多的脂肪积累,从而使身体成分的构成处于合理的状态,降低了患糖尿病、癌症和心脏病的危险[4]。

表7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FEV1/FVC等级评价情况对比

FEV1/FVC的大小是衡量呼吸动力机制的重要指标,其中FEV1/FVC比值≥70%为肺功能正常。由表2可以看出,体育组学生的FEV1/FVC均值为0.83±0.13,非体育组学生的FEV1/FVC均值为0.80±0.11,对两组的平均数进行T检验,>0.05)。由表7可以看出,体育组和非体育组的FEV1/FVC达到正常级别的人数基本相等,从中可以得到提示,体育组学生经过长期运动训练,其心肺功能得到强化,从而提高其呼吸的效率,使其均值高于非体育组的学生。但由于体育组学生个体本身的训练程度不一,或由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非体育组学生在体质测试制度的指导下能够自发的进行锻炼,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心肺适能。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体育组和非体育组在FEV1/FVC等级评价中居于下降一级的占了将近三分之一,说明亟需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和锻炼,以促使其提高心肺适能。

表8 体育组、非体育组身体形态的情况(N=20)

表9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腰臀比等级评价情况

表10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BMI等级评价情况

腰臀比用于反映体内脂肪的分布,如果在胸部、腹部脂肪过多堆积,很容易出现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4]。一般认为,男女的正常值分别为0.75-0.90、0.65-0.85。从表9可以看出,体育组和非体育组居于正常一级的人数居多。从表8可以看出,体育组学生的WHR均值为0.79±0.05,BMI指数均值为22.31±1.96;非体育组学生的WHR均值为0.83±0.05,BMI指数均值为21.19±2.27。体育组的WHR均值低于非体育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育组的BMI指数高于非体育,但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表9和表10的研究结果,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是体育专业教学更多强调项目技能的掌握,而很少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这些体育活动的减脂作用不显著,但是仍然能适当调节改善脂肪的体内分布状况,使体育专业组的腰臀围比值有下降的趋势。

从表8和表11中可以看出,体育组的骨密度均值为0.22±1.64,非体育组的骨密度均值为-0.57±0.90,且体育组骨质正常的人数高于非体育组。大量研究文献表明[4],骨密度与体育运动有高度的相关性,长期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能显著改善机体的骨健康,本实验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一观点。表11中,非体育组学生处于骨质减少等级的达到了35%,说明非体育组学生的骨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该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适当加大渐进式负荷的抗阻项目练习,增强学生肌肉力量,避免骨钙流失,注重提高学生的骨质健康水平[4]。

表11 体育组、非体育组的骨密度等级评价情况

2.2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相关生化指标的对比结果和分析

从表12可以得出,血液常规检查中除血小板一项,体育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蛋白等计数均值在正常生理范围内均高于非体育组,且白细胞一项,两组的白细胞均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体育组学生经常性参加规律性运动使得机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有所提高,出现血细胞含量在生理范围内的普遍增多现象,这是机体产生良性运动适应的表现。

表12 体育组、非体育组血常规计数、抗氧化情况(N=20)

从表12中可以看出,体育组T-AOC平均水平高于非体育组,不过体育组T-AOC的标准差高于非体育组,说明体育组T-AOC个体性差异较大;T-SOD能保护细胞,清除超阴离子自由基,它的活力可以间接反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体育组的T-SOD平均水平显著高于非体育组(P<0.01),体育组的学生经过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得自身的抗氧化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机体具有更强的抗疲劳性。说明该校体育专业课程内容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设置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而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健康水平保持在较高的水准。

3 结论

体育组的部分健康体适能指标优于非体育组,体育组男生在身体成份、柔韧性、脉搏以及抗氧化能力方面显著优于非体育组男生;体育组男生部分血常规指标、肺活量、时间肺活量以及FEV1/FVC方面和非体育组男生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体育组男生的脂肪百分比高于非体育组男生。

[1]王健,何玉秀.健康体适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10.

[2]沈华.体适能与运动处方[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6-17.

[3]刘晓莉,宋宪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比较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院报,2004,23(6):45-47.

[4]刘卫,李丰祥.大学生身体成分特征与运动能力及体质健康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4,11(1):52-55.

Comparative Study of Physical Fitness between Sports and Non-sports Majors Students

SHI Ji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Dongguan 523000, Guangdong,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posal PE and non-PE student health fitness and som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o provide a little exercise from quot;health firstquot; point of view of the two majors. [Object]: 40 undergraduates stud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Guangzhou University, including 20 boys of sports major and 20 boys of non-sports major. [Methods]: to test health-related fitness, and som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biochemical experiments, extract and classificate data. [Result]: part of fitness indicators of sport group are super than non-sport group, there is no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f the two group in the blood index, lung capacity, vital capacity and time FEV1 / FVC.The fat percentage of sports major group is higher than the non-sport mjor group.

physical fitness; T-SOD; T-AOC

时杰(1990-),广东东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学生体适能评测。

猜你喜欢

肺活量均值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A Wonderful Day In Beijing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提高初中学生肺活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
均值不等式的小应用
2015年湖北籍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与耐力跑水平相关性研究
轻松测量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