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
——联合梯田农耕文化挖掘启示

2020-12-31陈口丹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农耕梯田景观

陈口丹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715)

最早的乡村旅游源于一百多年前的奥地利农场旅游,进入20世纪60年代,为了消化过剩生产力和增加就业岗位,欧盟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欧洲的乡村旅游强调地方特色,以小镇为单位,突出原生态、沉浸式体验的乡村旅游特色。由于社会发展背景不同,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农家乐拉开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序幕,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一直良好,到了2018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实施,乡村旅游重新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围绕着乡村旅游如何与乡村建设、民宿规划、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特色产业等方面相结合展开一系列如火如荼的讨论,其中对农耕文化的思考是当下乡村旅游规划中设计介入重点关注的话题。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漫长的农耕历史孕育出极为丰富且充满智慧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明的立足之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优美的传统村落空间环境、多样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充满智慧的生活理念形成一幅幅生动而丰富的乡村文化景观,对于久居城市的人群而言,无异于打开了另一个精彩世界。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产业融合,还是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方面,乡村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乡村旅游则是新一轮乡村建设浪潮中重点开发的产业。乡村旅游规划离不开设计的支持,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从景观规划、建筑设计,到产品宣传、包装设计已然深深介入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中,并在乡村文化价值输出中起着重要担当作用[1]。

福建联合梯田保存良好且规模宏大,壮丽瑰奇且富于变幻的稻作景观每年吸引着各地游客前往观光体验。2018年4月,福建联合梯田与崇义客家梯田、新化紫鹊界梯田、龙胜龙脊梯田组成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食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联合梯田与自然环境高度契合的独特农耕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权威认可[2]。在申遗成功之际,如何在旅游体验中改进设计介入的方式,提升游客的文化、情感体验满意度,有效传达农耕文化是今后福建联合梯田旅游产业升级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 联合梯田区域概况

1.1 自然资源概况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主要所在地是尤溪县联合镇,面积万余亩,联合镇共有12个建制村,全乡人口2.1万人。联合梯田是由天然林、混合林、梯田、村落及河流组成的复合式景观系统,区内景观肌理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动物多样性程度高,动物种类达170种,植物达668种,其中不乏一级保护动植物,为联合梯田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奠定基础[3]。

1.2 农耕环境及文化资源概况

农业景观是联合梯田农耕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联合梯田的农业景观类型主要为稻作梯田,梯田面积达10 700亩,梯田依山而作,海拔高度从900米到260米,坡度介于15至75度之间,梯田绵延数十公里,气势磅礴。联合梯田以山为依托,再加上山中易于变幻的云气,形成山、水、田、云有机融合的独特景观,正是这一无穷魅力成为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

梯田农业生产系统的特色不仅体现在景观塑造、生态保育上,还体现了联合先民令人惊叹的农耕智慧。福建素来就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号,可见耕地面积非常有限,联合梯田所在的尤溪县主要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面积更是少之又少,联合人为了满足生存发展需求,开垦山地为耕地,展现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与智慧。相比较其他亚洲国家所提倡的“自然农法”耕作理念,联合梯田耕作系统对传达当代生产生活精神更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此外通过农业景观展示也能被游客所感知,进而内化为游客自己的生活、工作态度[4]。

2 联合梯田旅游规划中农耕文化体验模式分析

2.1 以农业景观参观体验为主的模式

独特的农业景观面貌、良好的生产功能、稳定兼具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以及充满智慧的农耕文化成为联合梯田吸引游客的重要法宝。但由于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及农耕文化皆为隐性感知要素,当前主要靠独特的梯田景观面貌吸引游客前来体验。目前联合梯田在农业景观的旅游规划设计中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结合周边的桂峰村组成一日游路线。通常由观光大巴将游客送达观赏视线较好的观光点,游客可在观光点自由活动一至两个小时后返回镇上品尝特色饮食,最后前往桂峰村古村落游览。联合梯田观光点设有游客接待中心,景观配套工程还在建设完善当中,农耕文化主题在景观规划中体现的不太明显。

除了常规的一日游路线外,联合梯田在农业景观面貌的展示上最突出的策略是通过摄影方式进行推广。基于广袤、旖旎的梯田风光,联合梯田因势利导,在旅游推广伊始就重点强调摄影的重要性,着重将其打造成著名的摄影基地,吸引摄影爱好者前往体验,再经由网络传播增加知名度,可以说联合梯田的早期很多游客都是被照片所吸引前去观光的。此外,针对有摄影体验需求的游客,联合梯田专门设置多个摄影点,与常规的观光点不同,这些摄影点分布在景区的各个角落,需自行驱车前往,观赏角度绝佳,能够高度匹配游客的摄影体验需求。

不论是观光体验还是摄影体验,两者的体验所能调动的感官机能依然是以视觉为主,联合梯田在后续的农业景观体验策划中逐渐加入社会活动项目,其中申遗前举办的山地马拉松赛事,来自各地的选手穿梭在梯田间,移步换景中体验着联合梯田的自然风光和农耕文化底蕴,同时赛事也引起本地乡民和外界社会的强烈关注。马拉松赛事策划表明联合梯田的农业景观体验已从单一的视觉体验转向更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为后续农业景观的体验设计策划指明新的方向。

2.2 以农业生活体验为主的模式

在乡村旅游中农业景观观光体验是最为常规的体验模式,但单一短暂的农业景观体验无法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增加农业生活体验模式能帮助游客更为深入地感知农耕文化,体验乡村生活。联合梯田的农业生活体验模式主要以特色餐饮、民宿为主,其中餐饮给游客的体验感较强。联合梯田依山傍水,许多食材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其中混合林中的竹子不仅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美食,还与生活密切相关,竹篱笆、竹筐、竹背篓等竹制品无一不彰显着当地浓厚的竹文化。其次特殊的农业生产系统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美食,梯田除了种植常规的水稻作物外,还轮作瓜果蔬菜等作物。此外,稻鸭共生、稻鱼共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的特色饮食,也满足游客对梯田特色饮食的体验需求。

随着人们对农业生活深入体验需求的增加,以特色民宿为主题的乡村游已然成为乡村旅游规划的重头戏。联合梯田在民宿规划方面主要以个人为单位,由乡民们自发建设,为游客提供特色餐饮及住宿服务,目前联合梯田约有6个民宿,其中规模最大的云山村云禄山庄能够提供60张的床位,整体规模普遍偏小,入住率也不高。联合梯田的民宿整体体验感较低,多数游客是为了看第二天早上的山中云雾景观才入住的,只是满足最基本的住宿生理层面的需求,对于审美、精神层面的体验感几乎不存在,农耕文化的挖掘更是少之又少。总体而言,联合梯田农业生活体验模式较为粗放,缺乏系统设计。

2.3 以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体验为主的模式

有些游客并不止步于农业景观、生活体验,渴望尝试生产以便能够无限接近土地,感受更为深刻的农耕文化,于是以农业生产技术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模式应运而生。在联合梯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体验模式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以展示为主的农业生产场景再现方式,每年春耕时节,联合梯田每年都结合相关的庆典仪式,组织相关的村民用传统生产工具下地耕田插秧,展现生动的生产场景。这些村民多为生产技能娴熟的老农,能够很好地再现传统技艺,这种体验模式主要以视、听体验为主,属于农业生产体验的展示型体验方式,整体体验感比农业景观、农业生活体验更为深入,能够较好地传达农耕精神,但由于相关活动并非游客亲自完成的,不属于沉浸式体验范畴。

近年来研学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许多景区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开展研学活动。为了给游客提供更为深层次的体验,福建联合梯田策划了以亲身体验为主的“锄禾研学行动”旅游方式,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认养景区内的梯田,从耕田、播种、插秧、劳作、到收获全程体验,平时由当地农民协助管理,产出归认养家庭。“锄禾研学行动”虽然以家庭为单位,但活动策划针对的真正对象其实是家庭中的孩童,孩子们通过春播、夏长、秋收等环节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并在秋收时用传统脱谷机脱粒,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收获之艰辛。通过“锄禾研学行动”孩子们不仅认识了土壤、学习了水稻种植与农业耕作技术,还能够启迪孩童学会付出,体验农耕文化之可贵,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关怀之心。联合梯田自然、农耕资源优势突出,研学活动可以成为农耕文化体验的重要环节。

3 联合梯田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分析

沉浸式体验最早源于艺术文化产业,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沉浸式体验更多指代建立虚拟体验环境以达到体验现实生活所不能真实再现场景的目的[5]。旅游中沉浸式体验设计源于欧洲的乡村旅游,沉浸式旅游体验即通过全景式的视、触、听、嗅、味觉交互体验,全面提升旅游者体验深度[6]。目前在乡村旅游中,沉浸式体验设计介入农耕文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景观、传统建筑、乡村面貌、农业生产生活器具等以实物为载体的农耕文化,这一类在乡村旅游中通常以观赏游览的方式进行体验,视觉为主要的体验感官。二是民俗风情、传统歌舞、社会活动等通过活动手段来感知的农耕文化,此类活动可调动多种感官,整体体验感较强。联合梯田环境资源优越,在沉浸式体验设计方面初显成效,但也存在体验设计系统不够完善,农村社区活跃度较低等问题,在今后的旅游规划中需要着重考虑。

3.1 结合疗愈设计,打造乡村旅游新体验

近年来疗愈体验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越来越受重视,乡村环境通过农业生产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结起来,游客通过多维度的感观体验达到疗愈之功效。联合梯田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还有悠久的农耕历史所孕育出的农耕文化,前者可通过景观规划经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为游客所感知,进而对游客的健康和情绪产生正面影响,属于环境层面的疗愈。而后者农耕文化则属于意识层面的疗愈,游客通过环境感知到设计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引发思考,从而将感知内化成生活工作感触,达到身心疗愈功效。乡村旅游疗愈体验需要借助景观规划来实现,联合梯田农业景观优势突出,可在充分发挥视觉观赏自然环境的体验模式基础上,结合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打造五感体验的农业景观疗愈路线。体验自然环境的疗愈方式可分为观赏自然模式和在自然环境中活动两种方式,联合梯田在观赏自然环境的体验模式发展较为成熟,游客能够明显感受到疗愈体验,但在自然环境中活动的疗愈模式则较为欠缺,此前举办的山地马拉松赛事可以说是一种突破,可在此基础上加入更多的活动元素,加强疗愈体验。

3.2 加强农村社区交流,提升当地村民的参与度

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自然、文化资源往往成为思考的重点要素,而农村社区这一要素则常常被忽略。各级政府、游客、旅游经营者及当地居民构成乡村旅游四大主体,各级政府积极参与到旅游规划中,成为推进乡村旅游的重要主体。旅游经营者服务于游客,而游客作为乡村旅游规划的目标群体受关注度最高,当地居民则被边沿化。联合梯田的当地村民整体参与度不高,仅有少数村民介入到旅游经济中,成为旅游经营者,农村社区只介入到旅游经济层面。许多游客来到联合梯田不仅为了观赏自然环境,也希望能够感知当地的农耕文化,缺乏当地村民参与不利于当地农耕文化传承,导致游客对农耕文化体验的满意度不高。联合梯田加强农村社区交流,可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农耕示范作用,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开发,吸引年轻村民返乡,年老村民可发挥余热,参与到各种农耕教育活动当中,发挥农耕经验示范作用,不仅能够提升游客对农耕文化体验的满意度,还能够唤起当地老人对农耕文化的记忆,将农耕经验知识分享给下一代,实现自我价值,促进身心健康。

3.3 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多样化环境教育活动

联合梯田自然资源和农耕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乡村旅游在发挥农业、休闲特色的同时可突出环境教育功能。环境教育形式丰富,可分为感知教育、自然知识教育、实践教育、产品教育等形式。联合梯田目前开展的环境教育活动以“锄禾研学行动”为主,该活动以农耕实践教育为主,通过参与到水稻种植生产活动,孩童学到相关知识并感知到农耕文化知识。联合梯田环境资源良好,适宜开展多样化环境教育活动,在深化实践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步道游线规划塑造良好环境,提升孩童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度,实现环境的感知教育。此外设计相关的解说系统、展示系统,促进自然知识教育之功效。在产品教育方面,联合梯田竹文化底蕴深厚,可将传统竹艺技法加以改良以便适应孩童进行体验教育,另外利用森林资源结合传统工艺设计农耕产品,可培养孩童亲近自然,保护环境之意识。

4 结语

当下归乡情怀愈演愈烈,生活在高度工业化环境中的人们每天面对繁忙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迫切渴望远离都市紧张的生活节奏,能够暂时卸下疲惫回归到具有传统面貌的乡村是许多人的精神诉求,乡村旅游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福建联合梯田凭借独特的农业景观资源及历史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努力挖掘自身农耕文化特色,通过景观规划设计和一系列活动策划使得游客对当地农耕文化的感知度稳步提升,虽然仍存在部分不足,但随着申遗成功,当地产业的活化,返乡者的增加,未来的联合梯田发展会有更多良好期许。

猜你喜欢

农耕梯田景观
甘肃梯田
景观别墅
农耕旧事十二韵
火山塑造景观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晨云soho》《初晨soho》《漫漫云峰》《日出梯田》
龙脊梯田
农耕溯源 寻根羊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