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含服单一尘螨制剂对多重过敏原诱发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评价
2020-12-31秦贺刘婷何牧
秦贺,刘婷,何牧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 102218
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产生的鼻黏膜慢性炎性,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法,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达到对因治疗目的。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于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脱敏治疗中[1]。目前,过敏原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单一过敏原患者的治疗手段。但在欧洲和美国51%~81%的变应性鼻炎患者是多种过敏原过敏[2,3],中国此比例达到60.2%[4]。研究[5~10]发现,舌下免疫治疗用于单一尘螨过敏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以尘螨为主的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目前尚不明[11]。我们对舌下含服单一过敏原制剂(单一尘螨制剂)对多重过敏原诱发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法 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方式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英文检索词:allergic rhinitis、hay fever、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polysensitized、multiallergen,检索式为(“allergic rhinitis” OR “hay fever”) AND (“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OR SLIT) AND (polysensitized OR multiallergen)。中文检索词: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枯草热、舌下免疫治疗、多重过敏原,检索式为(变应性鼻炎 OR 过敏性鼻炎 OR 花粉症 OR 枯草热) AND 舌下免疫治疗 AND 多重过敏原。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2019年5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舌下含服免疫治疗儿童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②研究对象的年龄限制在3~14岁,性别、种族不限,研究对象均符合相应时间和地区变应性鼻炎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③实验组主要为以尘螨为主的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对照组主要为单一尘螨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两者均采用尘螨滴剂舌下含服免疫治疗。④结局指标:总鼻部症状评分( TNSS)、药物评分(MS)、不良事件(AE)。
排除标准:①无法获取原始试验数据;②仅有摘要或研究数据不完整;③重复的文献;④综述、评论、Meta分析。
1.3 文献筛选、信息提取 由两名医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再进一步阅读全文,根据结局指标进行纳入和剔除,如遇到分歧则交由第3位医师共同裁定是否纳入,最终确定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的提取和整理。
文献提取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文献名称、作者姓名、发表期刊、发表年代等。②研究基本特征:性别、年龄等;各组患者的基线特征。③研究内容特征:干预措施、随访时间、结局特征等。
1.4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偏移风险评估标准,从随机方法、分配方案隐藏、盲法、失访、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等6个方面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可信区间(CI)表示,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R)和95%CI表示。计算I2值来检测不同研究间的异质性,当I2<50%时,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I2>50%时,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检索到英文文献1 851篇,中文文献384篇。剔除重复文献、综述性文献和非临床研究文献等,共获取47篇文献。阅读全文,排除不能提取有效数据的文献39篇,最终纳入8篇文献进行分析。
纳入8篇文献进行TNSS评价,其中多重过敏原组447例,单一过敏原组400例。结果显示:与单一尘螨过敏原治疗组比较,多重过敏原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后TNSS也下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3, 95%CI(-0.25,0.19),P=0.76]。多重过敏原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1年后TNSS评分低于治疗前[SMD=-3.41, 95%CI(-4.57,-2.2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MS评价的文献共有7篇,其中多重过敏原组389例,单一过敏原组378例。结果显示:与单一尘螨过敏原组比较,多重过敏原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后MS同样下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02, 95%CI(-0.17, 0.14),P=0.84]。多重过敏原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1年后MS评分低于治疗前 [SMD=-3.47, 95%CI(-4.63, -2.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文献中有6篇对AE发生率进行了报道,主要包括口腔粘膜瘙痒、咳嗽、胃肠道反应、鼻炎症状加重等。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的比例相当[OR=0.81, 95%CI(0.40, 1.64),P=0.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选择多重抑或单一过敏原试剂对具有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目前还存在争议。北美学者推荐混合多种过敏原试剂进行免疫治疗,认为可同时对实际过敏原进行脱敏[20],但也有学者认为将多种过敏原试剂混合并不一定得到可靠的治疗结果[21]。欧洲学者多选择单一过敏原制剂进行脱敏治疗,认为有些具有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不一定真是多重过敏[22]。中国学者则认为采用单一过敏原制剂舌下免疫治疗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可以达到与单一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相同的治疗效果[23]。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单一过敏原试剂进行脱敏治疗后,多重过敏原组总鼻部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均有显著下降,提示单一过敏原试剂在治疗多重过敏原的儿童变应性鼻炎中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可能原因在于不同过敏原之间存在交叉反应[24]。不过,交叉反应主要集中在尘螨与蚕、虾、蟑螂和蛾这些动物类过敏原之间,至于尘螨与花粉类过敏原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还需要更多研究。
有研究[24]认为,单一过敏原舌下免疫治疗单一过敏和多重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是安全的。本研究显示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相当,提示单一过敏原制剂舌下免疫治疗在多重过敏原的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安全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不同临床研究在临床结局评价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给本研究数据收集和处理带来困难;其次,本研究只收集儿童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数据资料,不能反映其在成人组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再次,本研究用于Meta分析的文献证据强度相对较低,还需要更多的随机、双盲和对照研究加入单一过敏原制剂。
综上所述,单一过敏原舌下免疫治疗儿童多重过敏原的变应性鼻炎,具有与单一过敏原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相似效果,可显著改善儿童患者的鼻部症状,降低药物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