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羔羊成活率的措施
2020-12-31
1 选择优良品种,禁止近亲繁殖
1.1 做好引种工作,建立优良的繁育体系引种前结合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选择优良品种。检查健康状况,要求种羊符合本品种外貌特点,无遗传疾病,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发育均匀,进入繁殖年龄,检疫合格。建立优良的繁育体系,确定新的群体和品种,提高繁殖力。
1.2 作好配种计划,禁止近亲繁殖做好科学的配种计划,严禁近亲繁殖,近亲配种易出现多病和畸形羔羊。补充种羊的营养需要,保持良好体况,膘情要不肥不瘦,日粮中要有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加强运动。配种季节加强饲养管理,适时正确调教,提高整群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2 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
种公羊和母羊的饲料消耗与成本投入,最终大部分要从羔羊身上得以回报,而母羊营养状况的好与坏、饲养管理的好与差,直接影响着羔羊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
2.1 母羊空怀期的饲养管理对于空怀期的母羊,在配种前1~1.5个月,应安排繁殖母羊在较好的草地放牧,促进抓膘,在繁殖季节能正常的发情配种。对体况较差的,给予短期补饲,可提高母羊的受孕率。
2.2 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妊娠期是指母羊从受配开始至分娩,可分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应根据妊娠期母羊的生理变化、需求及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控制好母羊的体况,防止营养不良、机体消瘦,保证产出羔羊初生重大,成活率高。
2.2.1 妊娠母羊怀孕初期的饲养管理在这个时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比较慢,也不需要过多的营养来补给自身,只需把粗饲料作为主要的饲料,精料少量使用。在青草季节,一般放牧就可满足母羊营养需要;在枯草期,喂些秸杆或干草即可。
2.2.2 妊娠母羊后期的饲养管理妊娠后期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来补给。在营养方面,需要对妊娠母羊供给一定量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在饲养方面,需要每天给妊娠母羊加0.5kg的精饲料,饲喂3~4次,秸秆青贮料1.50kg。在管理方面,妊娠母羊可以自由饮水,水温不能低于8℃。妊娠后期母羊应从大群中分隔开来,单独组群,以便更好的护理。
2.3 哺乳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哺乳期多为120d左右,可分为哺乳前期和后期。母羊的补饲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3.1 哺乳前期母羊的饲养管理羔羊出生2周后,泌乳量增大。母羊营养差,泌乳量减少,则羔羊的生长发育受影响,抵抗力弱,成活率低。哺乳前期的母羊,要增加日粮饲喂量,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2.3.2 哺乳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哺乳后期母羊泌乳力下降,加之羔羊不断长大,营养需求量随之增加。哺乳后期母羊饲喂青干草料,亦可酌情补饲。管理方面,产后7d内,要注意天气变化,因为这个时候,母羊消化机能和生殖机能还没恢复,羔羊抵抗力弱,易引发各种疾病。要注意环境卫生,干净的环境能够减少母仔患上各种疾病的情况。
3 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
3.1 羔羊断奶期的饲养管理羔羊一般在3月龄左右断奶,过早断奶会增大羔羊的死亡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断奶时间过晚(超过4月龄),既不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母羊的生产和繁殖。在生产中,一般采用一次性断奶,便于集中产羔和羊群的统一管理。断奶后尽量保持羔羊原有的生活环境,饲喂原来的饲料,减少对羔羊的不良刺激而影响生长发育。高品质的蛋白质饲料或优质青干草要占一定比例。降低母羊泌乳量,母仔分开不再合群。
3.2 羔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要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就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羔羊出生后12h内最易发生羔羊痢疾,可使成活率下降,所以要做到早发现,仔细护理,积极治疗,出生12h内灌服土霉素。在预防方面,对怀孕羊产前抓膘增强体质,产后保暖,防止受凉。每年秋季及时注射羊厌氧菌五联苗,必要时于产前2~3周再接种1次。一旦发病应及时隔离,对尚未发病的要及时转圈饲养。治疗方面,磺胺眯0.5g、次硝酸0.2g、鞣酸蛋白0.2g、小苏打0.2g,每日3次,同时肌注青霉素20万IU,至痊愈为止。也可用土霉素0.2~0.3g,或胃蛋白酶0.2~0.3g灌服,每日2次。可在3月龄断奶后用广谱、高效驱虫药少量驱虫,服用阿苯达唑10~15mg/kg。
综上所述,羔羊培育是养羊业的基础工作,是养羊成败的关键。加强母羊与羔羊的饲养管理,改善饲养条件,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增强抗病力,提高健康水平,达到提高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