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富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经验
2020-12-31曹文富
刘 芳,曹文富
(1.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急诊科,重庆 400080;2.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曹文富系重庆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名中医,第6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兹介绍其治疗肾病综合征经验如下。
肾病综合征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诊断标准为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高脂血症[1],其中大量蛋白尿为最重要的临床特征。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性药物等治疗。
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虚劳”“尿浊”等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肾气虚固摄无权,标实为湿热、瘀阻。《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肾主命门之火,先天之本,脾脏属土,为后天之本,如脾肾气虚,气不化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脾虚不摄,肾虚不固,则精微物质自小便而出;气虚血行无力,且水湿停留易阻碍气机,久则痰瘀内生。
1 补脾益肾、扶助正气为基本法则
气是统领人体生命功能的基础,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气化等功能。机体脾气健旺,肾气充足,则水谷之源得充,精微代谢如常,气化正常,精微不泻,为害之水邪去而有益之精微(蛋白)为机体所用(化)[2]。常用大剂量黄芪补气益肾健脾,走表以达到补气利水之效,根据病情重用至60~80g。对于阳虚者,予以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以温补脾肾之阳气;津液不足者,以太子参、黄精益气养阴生津;血虚者,黄芪、党参、当归合用以益气生血、气血双补。益气扶正补虚贯穿治疗的始终,同时重视气的升提固摄作用,常合用小剂量升麻、柴胡、葛根升举脾气。
2 化湿利水、活血通络贯穿始终
水湿贯穿于肾病综合征病程始终,既是脾肾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也是推动疾病发展的重要病理环节。水湿不化,久则损伤正气、阻碍气机运行,常出现水肿,身体困重,恶心,纳呆,小便短少,舌苔白腻等症状。常用茯苓、白术、泽泻、大腹皮等行气利水,使湿有去路;如水湿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下焦,引起气化不利,出现尿赤、小便灼热、涩痛或合并尿路感染,常用土茯苓、薏苡仁、黄柏、车前草、石韦、萹蓄、瞿麦等清热利湿。
肾病综合征病势缠绵,气虚推动无力,常引起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日久而成瘀血,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中云:“久发、频发之恙必伤血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治疗重视活血化瘀,常用丹参、川芎、当归、三七、牛膝、赤芍理气活血和络药物以助利水,与黄芪、党参等益气药相配,体现了“气行则血行”的治法理论。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抗炎,调节机体免疫,纠正高凝状态,控制蛋白尿,保护肾功能[3]。
3 中西互参,整体与微观相结合
依据四诊信息,运用脏腑及气血津液等辨证宏观上把握疾病的本质及治疗方向,药物加减常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药物。如尿红细胞多,血热者方中加入白茅根、大蓟、小蓟、茜草、地榆等凉血止血药,气不摄血者多予以藕节、仙鹤草、三七、血余炭等收敛止血药;如白细胞多,则加入萹蓄、石韦、瞿麦等清热利湿之品;蛋白尿明显者加桑寄生、金樱子、莲子、芡实以加强收敛固涩之功;高脂血症,可加入苍术、泽泻、荷叶等化湿泄浊药。将化验指标引入中医辨证施治之中,可使辨证更加客观化,论治针对性更强,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4 用药平和,以平为期
治疗中,用药偏于平和,温补肾阳多选用杜仲、续断、益智仁、菟丝子、淫羊藿等性温之品温补肾阳,桑螵蛸、芡实、白果等药食同源药以扶正固涩,不主张滥用附子、干姜、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以免过于温补而助邪或消耗已亏之阴。对于水肿者,常治以薏苡仁、泽泻、车前子、赤小豆淡渗利湿以缓消其水,茯苓、白术健脾和中而绝其根源,不主张峻下逐水,戗伐正气。而瘀血者,常用丹参、川芎、牛膝、泽兰等活血利水药,较少选用桃仁、红花等单纯活血化瘀及三棱、莪术、水蛭等破血之品,时时固护正气,以免犯“虚虚”之忌。
5 重视防治外感
肾病综合征患者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正虚邪凑,易于外感。外邪袭表,邪气可循经下扰于肾,导致精微下泄而加重蛋白尿,故感受外邪是肾病综合征加重和反复难愈的重要因素。对于感邪重者,“急则治其标”,根据辨证积极治疗。如合并外感症状不重者,在扶正的基础上偏于风寒加用桂枝、苏叶、荆芥、防风等发散风寒,风热加用银翘散疏散风热,咽痛加用玄麦甘桔汤,咳嗽予以紫菀、款冬花、桔梗、杏仁等恢复肺气宣发肃降,对于反复外感者,多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常合用玉屏风散,重用黄芪配合小剂量防风以益气固表。
6 守法守方,配合生活调理
肾病综合征病情缠绵,难取速效,往往需要较长期治疗,经治疗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守法守方巩固较长时间,仅依据症状变化加减用药。注重优质低蛋白饮食,限制盐分的摄入,避风寒、调情志,慎起居,避免熬夜劳累等以防加重病情。
7 验案举例
吴某,女,66岁,2017年9月19日初诊。因小便多泡沫确诊肾病综合征半年,肾穿刺活检“薄基底膜型”,服用环孢素、氯沙坦钾等西药治疗,蛋白尿改善不明显,初诊感怕冷,疲乏,睡眠差,反酸嗳气,腰酸、小腿酸痛,小便多泡沫,夜尿2次,大便每日3次,含有不消化食物,舌淡红苔白,脉细。查血肌酐103µmol/L,肾小球滤过率48.86mL/min/1.73m²,24h尿蛋白定量4.9g,总胆固醇10.83µmol/L,甘油三酯2.01µmol/l。既往有骨质疏松症。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辨证为脾肾气虚,运摄失权。治以益气健脾,补肾固摄。药用黄芪60g,炒白术30g,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30g,益智仁30g,土茯苓30g,萆薢20g,芡实30g,莲子20g,桑螵蛸20g,石菖蒲15g,白果20g,丹参20g,川芎15g,泽泻15g,乌药15g,石韦20g,连翘20g,茜草20g。7剂,每2日1剂,水煎服。2017年10月10日二诊,精神好转,睡眠可,小便泡沫减少,余症减轻,舌淡红略干苔白,脉细。复查血肌酐80.2µmol/L,尿酸334.6µmol/L,肾小球滤过率66mL/min/1.73m²,尿常规蛋白1+,上方加用瞿麦20g,继续调理。逐步停用环孢素等西药。2017年11月7日三诊,诸症均减轻,仅大便稀溏,复查24h尿蛋白定量47mg/24h,血肌酐78.5µmol/L,尿酸304µmol/L,血常规、肝功能均正常。上方加用秦皮15g,广藿香15g,继续服药治疗。2017年12月19日四诊,小便已正常,仅感腰膝酸软、大便基本成形,舌质淡红、少许裂纹、苔白,脉细,复查尿蛋白定量42mg/24h。上方减秦皮、藿香,加杜仲20g,续断30g,葛根20g。每月定期门诊复诊,上方基础上随症加减,多次复查肾功能、血脂正常,尿蛋白阴性。2019年5月17日感冒后再次出现疲乏、眼皮沉重,咽部不适,咯痰,小便多泡沫,复查尿隐血2+,尿蛋白3+,总胆固醇6.2mmol/L,血肌酐81µmol/L。药用黄芪60g,熟地15g,山药30g,山茱萸30g,益智仁30g,土茯苓30g,萆薢20g,芡实30g,莲子20g,丹参30g,川芎20g,乌药15g,白果仁15g,杜仲20g,续断30g,党参30g,薏苡仁20g,苍术15g,威灵仙20g,秦皮20g,黄柏15g,菟丝子20g,连翘20g。7剂,每剂服用2天。服药4周后复查,尿蛋白已转阴。间断服药随访,诸症皆缓解。
按:患者肾病综合征临床诊断明确,并有肾穿病检诊断,经环孢素等强效免疫抑制剂治疗半年多,仍有大量蛋白尿。根据患者舌脉及临床表现,辨证属于脾肾气虚,运摄失权。肾气不足,封藏失职,精气下泄;脾气不足,不能升清和运化水谷精微与水湿,致统摄无权,精微流失,故见大量蛋白尿;气虚日久则阳虚并至,故怕冷,腰酸腿痛,脾失健运,故疲乏、反酸嗳气,大便溏泄。治以健脾益肾,益气固摄。方选芪术地黄汤加减。方中黄芪、白术益气健脾,熟地、山茱萸、山药、芡实、莲子、桑螵蛸、益智仁补益脾肾、固肾涩精,土茯苓、萆薢、石韦、泽泻清热利湿而分清别浊,石菖蒲芳化湿浊,丹参、川芎、茜草活血通络、凉血散瘀,白果仁增强酸敛涩精作用,乌药温肾散寒、理气止痛,连翘清宣上焦郁热。患者感冒后复发,考虑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复感风热邪气,风热上扰咽喉,同时循经下扰于肾,加重蛋白尿。病机仍为脾肾亏虚,邪气已去大半,故加用连翘以疏散风热。诸药合用,切合病机,标本兼顾,故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