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

2020-12-31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舆情课程教师

张 琴

(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滁州 239000)

1 网络舆情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媒体赋权下,公众的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互联网上汇聚的海量公众意见已然深刻介入了社会现实,重塑了我国的舆论生态环境,网络舆论场成为各社会组织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必须重视的新场域,网络舆情课程在此传播现实下应运而生。

以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为例,网络舆情课程是面向全日制本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梳理网络舆情的传播路径和动因,探究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变规律,掌握相关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进行舆情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舆情发展的态势,编制舆情信息报告,针对具体的舆情事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网络舆情课是一门实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处理实际舆情事件能力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应当围绕此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

2 网络舆情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教学模式按照惯习,未突出课程内容特色

教学惯习一般是指教师的感知图式、评价图式和思维图式等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情倾向性,它是教师已有教学活动的内在化[1]。可以理解为,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网络舆情任课教师多毕业于新闻学或者传播学专业,缺乏计算机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同时又长期教授专业框架内的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于教学惯习,网络舆情课程的教师仍然延续着新闻传播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热点和经典舆情事件的传播路径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的案例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和内容,虽然能够分析讲解网络舆情的产生演变机制等理论内容,但也常见于舆论学、传播学等其他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中,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舆情课程的内容特色被遮蔽,使得学生对课程认知度不高。

2.2 实践教学资源不充足,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网络舆情是一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网络舆情实验室在学校的建设中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配备的主要是数据可视化软件,例如SPSS、Tableau等,虽能够保证学生开展基础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但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还未引入安装,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了解市场真实的舆情监测机构的监测和分析模式。如何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下,最大程度上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校和教师需要一起解决的难题。

总的来说,目前网络舆情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在现有条件下以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作为导向,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未能体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色。

3 项目教学法特点分析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 Method)也称之为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其核心是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行动相连接。项目教学具有以下显著特征:首先,学习环境的情景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景。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成为知识建构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建构而成,因此,参与社会情境的文化实践是个人知识形成的源泉[2]。其次,学习目标的定向性。课程知识被融入到项目完成的各个环节,学生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这种问题定向式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思考,自觉去探究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技能,主动填补知识结构的缝隙,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能力培养的综合性。项目教学将社会现实引入课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单一的课程知识,也包括交流合作能力、应变表达能力等其他实用技能。

传统教学方法的核心是教师将内容知识点逐一剖析,并通过语言和教学内容的侧重来提示学生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项目教学法打破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从“前台”的“表演者”变为“后台”的“智囊团”,帮助学生通过不断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和技能训练。

4 项目教学法在网络舆情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网络舆情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对具体舆情事件的数据监测和分析,能够对舆情事件给出科学有效的处理意见。一个舆情事件好比一个具体的项目,从舆情事件的数据抓取,到数据清洗分析,再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最后再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给出具体的舆情处理意见。网络舆情课程的实践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流程,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契合了网络舆情课程的内容特色。按照项目执行的一般流程,项目教学法可以分为确定项目任务、组织项目计划实施、验收评比项目结果几个模块。

4.1 项目的设计与选取

首先,项目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能够涵盖课程内容的知识点。网络舆情课程内容可以分解为四大模块,分别是舆情数据的抓取、舆情数据的分析、舆情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舆情报告的写作。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可以根据这四大模块内容,进行相应的项目任务设置。

其次,项目的选取应当对接行业的实际需求,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够运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真实任务中去。例如,2019年华为公司前员工李洪元因一笔30万的离职补偿,被公司以敲诈勒索为由起诉,在被羁押251天后,因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被释放。对个体境遇的同情心和华为公司广泛的知名度让这个事件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一时物议沸腾。对此,华为公司发布公告称:“华为有权利,也有义务,并基于事实对于涉嫌违法的行为向司法机关举报。”然而,这番回应并未获得公众的理解,反而招致了更多网友的不满。根据清博大数据统计,公众在这个事件中的负面情绪达到了93.38%。华为在这起事件中,品牌形象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损害。网络舆情能够对现实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年来,政府、经营性企业和高校成为对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理需求增长较快的主体。在进行项目案例选取时,不能与当前舆情市场的实际脱节,真实发生的政务舆情、企业舆情和教育舆情应当成为重点引入的对象。

最后,项目在选取时应当结合学习者的特征和兴趣,将兴趣作为内驱力,驱动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本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新闻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大二学生,他们是一群网络原住民,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同时,所在的新闻传播专业也让他们在潜意识下对于网络中层出不穷的新传播现象保持关注。因此,在项目设计时,可以引入社会热点舆情事件。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普遍对体现当下社会结构性矛盾和娱乐八卦类的事件关注度较高。例如北京大学三次退档河南考生事件、蒋劲夫家暴事件等。选取学生关注度高、熟悉的舆情事件作为项目进行监测研判,可以增添项目实践过程中的乐趣,避免学习内容枯燥而使学生丧失学习动力。

4.2 项目的计划与实施

项目的组织实施是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是项目实施的主体,具体来说是扮演舆情分析师,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项目的管理者,按照行业术语来说,是舆情需求的“甲方”,主要负责跟进项目整个进程。在教师明确项目任务后,学生自主成立项目小组,教师协调确定人员数量和任务分配。舆情监测与研判一般分为数据抓取、数据清洗分析、数据可视化呈现和舆情报告的写作四个步骤,据此,每个项目小组可以由4人组成,每人负责一个具体的任务模块。在新的项目中,大家可进行岗位轮换,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整演练整个项目流程,掌握舆情监测与研判的各个模块的知识技能。选取小组作为项目完成单位是因为在真实的舆情分析组织中,项目任务都是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学的突出特色之一就是在最大程度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环境,提升学生浸入项目的程度[4]。

在项目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时,教师要跟进各个小组的项目开展情况,发现同学有疑问应提供及时的帮助。例如,在做虎扑大战吴亦凡的危机公关策略分析时,小组成员就数据抓取的范围产生了争议,有的同学认为抓取该明星本身微博下的评论,作为分析样本已经足够,有的同学则认为一些娱乐大V和专业娱乐媒体的数据应当也涵盖其中。这时候,教师首先应听取同学们各自的观点,再针对这个项目特点和任务目标,给出中肯的指导意见,不可直接否定学生的操作逻辑。项目教学法不是填鸭式教学,这也对教师传统的能力素质发起了挑战。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外,也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舆情分析是一个新兴市场,不同舆情主体对应的是不同的行业,学生、教师甚至是从业人员都在学习摸索中,缺乏成熟的经验模式。对于教师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对市场和行业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这也是项目管理者核心的能力素质。

4.3 项目的验收与评比

项目完成是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对于结果的验收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技能运用程度的重要一环。真实的实战环境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控制能力和劝服能力[5]。为了让学生感受完整的真实项目训练体验,在进行项目考核时,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提交任务结果。教师和学生可共同扮演舆情的需求方,组成项目验收小组,领取同一项目任务的各个小组则以真实商业环境中的提案方式,分别报告本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和学生模拟的验收小组共同选出一组作为此次舆情项目合作的“中标者”。

作为提案方,学生首先需要自己梳理项目的实施思路,总结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其次,为了在提案时让聆听者听懂甚至认可自己的项目内容,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内容有足够深刻的理解。理解类问题主要是检测学习者是否已经提炼运用相关信息,要求学习者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呈现相关信息或完成相关任务。布卢姆阐释到,理解可主要通过翻译、解释、推断三个行为方式体现[6〗。提案报告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避免停留在学习的表层。作为验收方的教师,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中,可以明晰每一组的问题和技巧,给出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方法。其他同学则能够在聆听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采众人之长。

5 结 语

网络舆情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实质是将舆情分析行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舆情分析师应当具有的数据抓取、分析、可视化等专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模块化训练。这对于现阶段网络舆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践特色不突出、学生参与程度低等问题具有实际的改善效果,为学生未来从事舆情处理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舆情课程教师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最美教师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