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难点及策略
2020-12-30陈荣磊
陈荣磊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我国经济增速整体放缓,对国有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低增长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国有企业应重视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科学化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财务管理在现代化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应重视通过财务内部控制规范企业的管理机制。财务管理工作是国有企业其他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基础,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企业财务工作更加系统化、全面化,实现企业资源最大化利用。本文结合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难点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为促进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控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常态;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难点;策略
一、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简述及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简述
国有企业是国民企业经济的中坚力量,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是一种国有独资企业。轻纺设计院国有企业成立于1975年,是全面所有制企业,其主要经营制糖工程、纺织工程、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编制轻工、建筑和农业工程咨询等技术服务项目。重视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控制,可以促进各项目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对财务工作各环节进行梳理、控制,可以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控的必要性
财务内控在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体系,可以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化配置,同时可以对工作职责进行细化,能够确保各岗位工作的高度协调、统一,这是发挥企业资金最大经济效益的必然举措;通过财务内控,可以对国有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能够进一步实现相互约束和监督,有效规避企业中的财务不当行为,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1]。加强财务内控可以促使大大提升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效率,能够促使企业最大化发挥财务工作的价值。另外,财务内控可以对国有企业的收支业务进行严格管理,可以保障企业资金的规范化流动,可以及时发现资金流动环节的漏洞,对防止国有企业资金滥用、财务投机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二、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
(一)企业对财务内控意识淡薄
国有企业内控意识淡薄是导致企业财务内控无法有效推行的关键,是制约企业财务内控的主观因素。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对财务内控观念创新性不足,认为财务内控只是保证企业规范经营,这种认识存在片面性,使财务内控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在平时的内控工作中也只是以保证国有企业规范经营为主,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国有企业内控工作落实不足。除此之外,部分国有企业不重视培养全员财务内控意识,企业财务内控只是停留在制度层面或者高层决策层面,难以有效落实。
(二)财务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国有企业财务内控制度是保证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有效推进的必要前提,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财务内控工作开展过程中不重视完善财务内控制度,使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造成财务内控工作约束性不足[2]。另外,部分国有企业制定财务内控制度是迫于领导压力,在制定财务内控制度时没有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使内控制度形式化严重,不适用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要求,企业的内控制度系统性不足,缺乏必要的刚性和严肃性,使财务内控的效果大打折扣。国有企业内部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足也是影响内部控制的关键,对内控制度执行的约束性不足。
(三)企业资金利用率不高
就当前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情况来看,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有待提升。国有企业资金利用率过低,容易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不利于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发展目标。首先,国有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不足、企业资金管理较为分散,不利于对资金的有效控制;其次,国有企业对资金监管不足,没有对利用环节严格把控,在进行投资时缺乏理性投资思维、存在盲目投资现象,容易使企业造成危机。
三、提升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财务内控人员专业水平,强化财务内控认知
企业的财务内控工作最终需要财务人员执行,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财务内控工作的执行具有直接影响。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一方面应重视提升财务人员的内控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应重视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通过提升财务内控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提升企业的内控管控水平。首先,国有企业应重视在内部加强财务内控知识的宣传,通过宣传提升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应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学习活动,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内控知识的培训。培训时一方面要结合财务法规、政策进行讲解,增强财务人员内控财务内控法律意识,另一方面将财务理论知识与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为财务人员讲解加强财务内控的技巧和方法,培训工作要有可操作性。国有企业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業化培养,是提升财务内控水平的关键。
(二)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
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国有企业应重视构建财务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提升企业风险规避能力,实现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防控首先应设立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的风险防控人才。财务风险防控部门主要负责搜集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并对资料展开综合分析评估,评估过程中要注意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和识别[3]。为了提升企业风险预防能力,可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并设立对应的风险预警体系,当分析评估发现财务数据存在异常时可以直接报警提示,通过及时预警,国有企业可以高效的采取防范措施,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
(三)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加强财务内控管理需要重视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资金是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也算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加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应从以下方面开展:其一,完善企业资金审批制度。审批制度不规范导致企业的资金滥用,容易造成资金利用不当。企业应在确定项目时做好预算工作,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的资金使用标准,对于超出标准的则应向国有企业最高管理者审批,以此规范资金的使用和运行;其二,完善资金调拨机制,对于国有企业的每笔资金动向都要有据可查,资金流向要做好记录。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内控审计监督体系
财务内控审计监督是加强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措施,只有强化审计监督,才能约束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作为国有企业,应重视构建完善的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可以设立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并选拔一批优秀的财务审计人员。审计监督部门人员不能由财务部门人员兼任,从而保证审计监督的公平性和独立性,可以引入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动态监督,提升企业的财务内控效率;另外,审计监督部门要不定期对企业财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财务报表、业务数据等进行核查,核查结果直接向企业领导汇报,不受财务部门约束,促使审计监督职能的最大化发挥。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财务活动的监督,可以有效的约束企业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财务工作流程,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财务内控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规范运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有企业应重视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中国有企业应转变管理观念,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有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企业应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集约化发展。财
参考文献:
[1]张兰杰.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初探[J].财会学习,2017 (7):235-235.
[2]刘晓霞.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控制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学习,2017 (4):250-250.
[3]王云.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挑战与突破[J].财会学习,2017 (1):25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