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对策

2020-12-30田红军

财会学习 2020年3期
关键词:行政单位风险防范内部控制

田红军

摘要:本文将主要围绕我国的行政单位部门,如何在新时期严峻的背景和挑战之下,做出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展开讨论。讨论其如何从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两大角度着手,逐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实力,不负众望地完成政府、群众交予自身的任务。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对策

内部控制作为引导行政单位更好地使用自身资金,发挥自身职能,向社会提供固定服务的重要模式,其在促进行政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效能提高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容小觑的角色。但是由于行政单位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来自市场的压力等因素,其内部控制一直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乃至于内部的贪污现象时有发生,内部人员的财务管理积极性也不高,而在这一经济挑战不曾间断的背景下,其风险防范能力也较为低下。久而久之,以上这些负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就会使得行政单位无法保持最佳的活力,以高质量的姿态为群众提供其应有的服务。

一、在行政单位当中实行内部控制的意义所在

究其本质,内部控制在行政单位当中的建立,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其财务管理过程的一系列风险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1]。在这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之中,行政单位所能够采取的措施多种多样,上至制度的建立,下至各类细节性流程的确立和把控,都能够为优化其内部的财务管理效果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帮助整个行政单位,提高其自身抵御外部不确定性的能力,使其运行建立在更为稳固的基础之上,为其“打好地基”。与此同时,这一内控制度建立的有效性水平,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单位最终对其资金使用的合法水平及安全程度。在这一内控制度得以建立之后,内部人员的积极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动,因为这一制度为他们指明了自身工作的方向和不能触碰的边界,让他们更加明确“什么是底线”,从而获得高效工作的指南针。总而言之,内控制度对于行政单位而言,是其平衡内外风险,提升内部的资金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力量,为群众提供诸如消防救援等重要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只有做好内部控制这一“地基”的建设和把控工作,行政单位最终的工作才不会流于形式,而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1]。

二、当前普遍存在于行政单位当中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

(一)财务预算控制制度存在诸多漏洞

许多行政单位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当中,虽然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入了计算机及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许多人员对这一信息化财务管理的理解过于落后,认为只需要将书面化的东西照搬到计算机当中即可,而他们往往也只懂得如何使用普通的excel软件等等,对于更加高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一无所知。因此,在预算控制这一个重要的财务内控环节当中,他们往往无法很好地将单位内部各个角落、各个环节的财务信息进行一体化的收集,从而建立起一个更为科学的,更能够反映单位内部财务控制现状的预算体制,久而久之,这一预算体制的漏洞百出,就会给许多不法人员以可乘之机,使得他们得以借助公务的便利,谋取私利。除此之外,由于许多工作条例并没有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这些落后的条例,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财务人员进行预算时的灵活性,使得他们面临的内控瓶颈越来越多,在无法实现既定的内控目标的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打压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为单位内部资金的合理、有效利用打下了负面的基调,也使得单位不得不承担更多的风险。

(二)内部财务关系不明晰,财务人员不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

由于行政单位所使用的资金,往往都来自国家的拨款,因此,其相对于普通企业,所要承担的来自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风险和压力,则小了很多[2]。但是在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支持之下,人性的弱点也显现了出来。许多财务人员往往会产生一种“国家的钱跟自己没关系”的意识,认为不管自己的财务风险高低水平如何,最终为后果买单的,都是国家和政府,自己无需承担过多的责任,因此也不会付出十分的努力。如此一来,行政单位就会在这一淡薄的财务风险意识的影响之下,获得极为负面的影响,不仅其建立起来的内控制度无法得到高度的落实,与此同时,其内部的财务关系也是较为混乱。在财务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行政单位当中的各个部门,往往由于没有统一化的资源使用模式,因而出现权责不明、财务关系混乱的现象,缺乏从整体上看待财务问题、使用财务资源的意识,如此一来,行政单位内部的内控制度往往是形同虚设,流于形式[2]。

(三)缺乏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和相应的体系

风险控制不管对于任何单位、企业而言,都是其抵御外部压力和不确定性,调控内部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这一措施不到位,抑或是落实水平较低,行政单位就会很容易受到外部风吹草动的影响,造成内部的动荡。当前许多行政单位由于享受着来自政府的拨款,因此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风险意识,在进行各项支出、投资活动的时候,往往缺乏科学的审核和把控,因此就会在后期出现频繁超支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给单位的经营带来了负面的风险,不仅辜负了政府的信任,同时也使得自身陷入了巨大的经营困境当中[3]。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其内部风险控制意识的缺乏有着不可小觑的关联。

三、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的有效措施

(一)不断完善内部的财务控制体系,提升内部内控意识

财务控制体系的建立,应当立足于当前行政单位的内部情况。首先,建立者必须对各个部门的内部控制漏洞及其相应的薄弱环节有充分的了解,接下来,再在此基础上提出逐个击破的措施,最后,对这些措施进行高度的整合,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成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内部控制,人人有责”的基础原则之上,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找到与自身工作相对应的应尽之责,不给任何人以钻制度空子的机会[4]。除此之外,这一制度的落实,还必须以内部员工的内控意识的有效提升为基础,行政单位必须经常组织讲座,向员工普及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所带来的危害,并提供其他单位的前车之鉴作为警戒,从而不断优化自身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使其受到“趋利避害”本能的作用,不断调整自身的工作心态。

(二)建立起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预算控制系统

在信息化时代下,行政单位也必须积极地寻找一种能够填补自身风险控制漏洞及相应的预算控制缺漏的信息化方式,只有立足于信息平台的优势,来建立起这一能够平衡内外部风险,优化内部资金使用效果的风险、预算控制一体化系统,才能够真正使得行政单位的经营更加游刃有余,而不是频繁受到来自外部的威胁和内部资金使用问题的挑战[5]。预算控制必须立足于对自身资金运转情形的充分了解,及对预算目标的有效设立。而风险控制则必须基于当前自身的财务漏洞,建立起有效的填补和预防措施。

四、结束语

行政单位虽然有别于普通企业,享受着政府的财政拨款,因而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较小,但是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行政单位所需承担的来自政府的责任越来越重,与此同时,其所需为群众提供的服务,也面临着多样化、高质量的要求,除此之外,行政单位还必须满足一部分盈利性质的经营需求,在自身的活動当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行政单位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政府的拨款及自身现有的各方资源,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从最为不容忽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两个方面入手,做出变革,积极引导内部人员,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效率,将会对其最终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容小觑的影响。财

参考文献:

[1]杜锦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7(21).

[2]朱露林.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财会学习,2017 (5):255-255.

[3]徐晓雪.探究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主要对策[J].环球市场,2016 (29):52-52.

[4]盛长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2016 (10):159-160.

[5]贺欣燃.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 (9):48-49.

猜你喜欢

行政单位风险防范内部控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我国行政单位成本会计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