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少数民族主题版画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2-30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版画少数民族美术

彭 帅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系,广西 河池 547000)

上世纪八十年代河池版画家覃高阳,以河池市少数民族特色创作的版画作品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如版画《瑶山岁月》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佳作奖,首届振兴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荣誉奖;《丰收铜鼓》入选全国第八届版画作品展,赴加拿大中国版画展;《金色的瑶年》获全国首届中国风俗画大奖赛二等奖;《糕树寨》入选全国第十届版画作品展。

曾经大放异彩的河池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如今却出现了断层的局面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原因主要有河池地理偏远、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版画设施严重配置不足以及人才稀缺等,使得个别版画家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河池市版画氛围明显不够浓厚。如何充分开发当地少数民族自然风景与民俗活动的美术创作价值,同时如何有效地利用高校师资队伍雄厚和人才培养摇篮的优势来传承地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说,一个地区如何有效地结合地方自然和人文环境艺术资源,并试图在当地高职院校中行之有效地开设以少数民族特色为主题的版画课程,已经成为当前民族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创造和地方文化传承两方面必须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少数民族主题版画的特点

1.富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民俗风情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众多文化中的一种,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拥有56 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独特悠久的历史文化;以不同少数民族为题材进行版画创作,都可以创作出独特价值的作品,其作品往往都会包含本民族特定的人文情怀和民俗风情。如内蒙古蒙古族主题版画,绝大多数都以突出“蒙古族”和“地域性”为主要标志,绘画创作主要围绕草原、蒙古包、驯马人、草原牧民、羊群等能够彰显当地蒙古族的生活状态[1]。又如新疆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大多数都以突出当地民族宗教信仰为主要标志,作为版画创作的素材和资源[2]。

2.更能突出作品的精神内涵

本文中“主题”一词特指版画家通过对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感性体验类以及理性思索和艺术加工后而形成的思想观念,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观念[3]。而少数民族主题类版画不仅仅是停留在作品的外在的技术手法上,而更多的是为了突出作品内在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涉及的内容和文化现象比其他版画作品更加丰富。如邹昌义先生的少数民族题材黑白木刻作品《侗寨》,不仅大量的巧妙使用了圆口刀技法,还通过轻柔而整齐的刀法和秩序化的组织方式突出了贵州侗族村寨恬静秀丽的民族风情,又如吴长江的少数民族类石版画作品《高原牧场》、《西藏组画》创作的意图更多是画面内在的精神力量以及文化内涵[4]。

3.集绘画与手工于一体,个性鲜明,贴近生活

版画作品是版画创作者必须亲自画、刻、印才能获得的艺术品,即版画创作是集绘画与手工于一体的艺术活动,而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创作需要创作者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采风和生活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与人文风情的生动与鲜活带给人们无穷的创作源泉,浓厚的民族个性跃然版上(如图1)。淳朴而诚恳地表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景色,贴近生活,关注情感表达(如图2)。

图一

图二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少数民族主题版画课程的可行性

1.提高学生美术素养,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河池市不仅是一个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还是一个风情万种的民俗文化乐园,聚居了许多少数民族,主要有壮、瑶、侗、苗、毛南等多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多样且具有代表性[5]。如环江毛南族文化、天峨蚂拐文化、东兰铜鼓文化、宜州三姐文化、巴马长寿文化等。通过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开展民族纸版画教学,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民族主题纸版画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当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最后还可以通过期末民族主题版画展或毕业作品展来宣传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的意义并善于发现家乡的文化之美。

2.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幼儿教师是高职院校学前专业重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迎合幼师生未来就业所需。目前,很多优秀的幼儿园及校外幼儿美术培训机构正在积极开发丰富多样、富有特色的幼儿美术活动体验,其中包括版画活动。而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创作非常有地方特色,创作素材易寻,工艺简便,可塑性强,非常适合用于学前美术活动和艺术启蒙。而能够胜任特色版画创作活动引导的幼儿教师大量缺乏,在高职学前专业开设这一课程,可有效填补以上师资缺口。具有美术特长的幼师生将拥有更多的就业砝码,促进学前美术活动的多样性与创造性。

3.学校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政策与资金有保障

河池市位于老少边远的民族地区,走民族特色是学校办学的发展方向。我市除了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光,在民族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量上也十分丰富且在国内比较具有影响力,如刘三姐歌谣、壮族铜鼓习俗以及瑶族服饰等项目已经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我校于2018 年初就开展筹备河池市十大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工作,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每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都会通过一些文艺节目或展览活动来彰显地方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同时全院师生也可以共享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如2019 年“金铜鼓”2019 年校园文化艺术节,就得到全区职业院校领导代表们的一致好评。而少数民族主题系列的版画课程的开设,正好迎合学校的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需求,可以借助学校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积极探索民族主题版画课程的开展。如在我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努力下,第一届桂西北少数民族主题版画展已经于2019 年10 月在我校顺利的开展了,深受学生和老师们的喜爱,其中也产生了一些由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

三、少数民族主题版画课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对策

1.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版画的创作往往需要耗费很多资金,主要用于设备和材料的购买,如一台国产凯阳4开的版画机就得耗费上万元,一大张康颂的水彩纸都得花费大几十甚至上百元。但是作为在校大学生面对如此高昂的材料费用一般家庭还是显得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且还有部分学生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此,学校应该适当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每年应预算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版画设备和材料的购买;另外学校针对版画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现状,可以在学校招聘的时候采取人才引进的方式吸引一些专项过硬的人才加入;最后可以鼓励我校美术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参与专业的版画培训并给予资金的补助。

2.选取地方民族题材,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要想学会版画的独立创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绘画基础,但是我校学生大部分绘画基础较薄弱,仅有有部分中职学生拥有简笔画基础,但是他们只是对民族主题版画感兴趣,不懂得版画创作的方法和流程。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快速提高学生的版画创作能力的难度还是很大。但是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民族风俗比较熟悉,故在版画教学中可以选取大多数学生比较熟悉的民族题材,另外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民族风情的图片进行打印,准备画稿,最后选取材料获取方便且操作比较简单的纸版画进行实操,以便增加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独立的创作能力。

3.把微课引入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容易出现学生兴趣不高、教师示范讲解效果不佳、课堂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等问题,引入微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弥补以上缺陷。微课往往短小精悍、信息化手段运用丰富、重难点突出,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中辅助教师突破重难点、课后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复习,在版画教学中同样适用。如版画的制版、印刷等技巧,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标注的引用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操作方法,大大提高教师授课效率,解决了传统课堂上教师示范的时候学生“里三层外三层”的观看场景。也方便不同接受程度的学生自行掌握播放速度,性格内向的学生能够从容地反复观看,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最终利于所有学生都能充分地掌握知识。

4.定期举行相关培训或讲座,建立版画工作室

为了更好地推广民族主题版画课程在民族高校美术课程中的普及度以及社会大众对版画的认识度,一方面可以在相关民族高校进行专门的版画培训或讲座;另方面可以在民间的群众艺术文化馆和版画印刷工作室进行讲座培训。这样既可以让更多热爱美术绘画的学生了解版画的功能及其价值,又可以加深大众对版画艺术的认知度。最后可以组织相关对版画感兴趣的教师和画家一起筹备基层版画工作室的创建,可以先从居民密集的文化中心开展宣传推广工作,并逐步在业内进一步普及开来。但是版画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必须要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决心,同时要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与美术创作相结合。

四、结语

版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其孕育的摇篮,在版画创作中应尽量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智慧表达出来,同时要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6]。因此,在民族地区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融入特色版画教学,在题材的选取上应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民族特色的题材,以期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尽量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手段,如通过微信、QQ 等平台来分享学习资料和实施课堂教学;在创作环节中要积极组织作品分享相关的交流座谈会,加强学生艺术视知觉能力的培养;在支持政策上,当地相关部门和学院应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总之,将特色版画课程引入课堂,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利于学生日后幼教工作中的创新创作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版画少数民族美术
版画作品选登
创意美术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创意美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创意美术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