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颈动脉定量参数对脑血管意外的预测效能分析
2020-12-30余晋涛李敏儿张戈
余晋涛, 李敏儿, 张戈
(广东同江医院, 广东 佛山 528300)
脑血管意外属于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 又称脑卒中,主要由于局部脑组织因血流循环障碍缺血、 缺氧而发生的脑组织软化、 坏死引起。 该病起病急, 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 对脑卒中进行早期预测诊断十分重要[1]。由于脑卒中多由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 因此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识别可能具有对脑血管意外的预测指导作用[2]。 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RTE) 测量颈动脉定量参数对脑血管意外的预测效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到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51 例颈动脉斑块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 设为观察组; 选取同期合并颈动脉斑块但未发生脑血管意外的患者52 例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且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开口处附近, 行RTE 检查; ②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 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检查者。 观察组患者中, 男 31 例, 女 20 例, 平均年龄 (61.48± 2.35) 岁, 平均斑块大小 (2.37 ± 0.22) mm。 对照组患者男32 例, 女 20 例, 平均年龄 (61.73 ± 2.43) 岁, 平均斑块大小(2.37 ± 0.22) mm。 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 >0.05)。
1.2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保持平稳呼吸, 使用日立阿洛卡ARIETTA70 和三星WS80A 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对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查, 二维超声检查内容为斑块位置、 形态、 大小及内部回声情况。 探查出的斑块按照不同回声分为软斑、 硬斑及混合斑, 软斑以低回声为主, 硬斑以高回声为主, 混合斑以混合性回声为主。 启动实时弹性成像模式, 将感兴趣区调整至完整包纳斑块, 可同时显示常规成像及弹性成像, 出现随心跳波动的稳定波形后冻结并保存图像, 记录斑块弹性评分。 应变率比值测量方法为: 启动应变率测量按钮, 将颈动脉斑块所在区域设置为A 区, 将颈动脉血流部分设置为B 区, 应变率比值则为 B/A。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斑块弹性评分, 计算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及应变率比值 (B/A), 分析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及应变率比值对脑血管意外的预测效能。 根据斑块在屏幕上显示的颜色进行弹性评分[3]: 斑块显示绿色为1 分; 斑块显示蓝色和绿色为2 分; 斑块显示以蓝色为主, 周边出现绿色为3 分; 斑块几乎全部显示蓝色为4 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 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行 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表示, 比较行 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采用 MedCalc 18.2 统计学软件将弹性评分平均值及应变率比值等指标录入, 绘制对应指标特征 (ROC) 曲线, 读取曲线下面积 (AUC)、 置信区间 (95%CI)、 灵敏度、 特异度、 截断值等参数信息。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评分分布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弹性评分分布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弹性评分分布比较 [n (%)]
2.2 两组患者的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及B/A 比较观察组的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显著小于对照组, B/A 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的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及B/A 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的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及B/A 比较 ()
组别 n 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 (分) B/A观察组 51 1.93±0.35 9.53±1.76对照组 52 2.41±0.42 6.35±1.58 t 6.295 9.653 P 0.000 0.000
2.3 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及B/A 对脑血管意外的预测效能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预测脑血管意外的 AUC 为 0.820 (95%CI =0.731 ~ 0.889), 灵敏度为 57.69%, 特异度为 92.00%, 截断值为 2.38; B/A 预测脑血管意外的 AUC 为 0.913 (95%CI = 0.840~ 0.959), 灵敏度为 84.62%, 特异度为 82.00%, 截断值为 7.88。见图 1、 表 3。
图1 弹性评分平均值及B/A 对脑血管意外的预测效能ROC 曲线图
表3 ROC 曲线参数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 饮食结构的调整, 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生活负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 对早期脑血管意外进行明确的预测诊断, 对患者而言具有较大的价值。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RTE) 是一种新型的超声探测方式,其原理为对检测组织施加作用力, 由于组织内弹性不同, 其发生的反馈也不同, 将反馈的力做成超声图像, 即可对组织内的弹性情况进行探查[4]。 RTE 应用于斑块时, 可通过斑块内部弹性评分获得斑块易损情况。 弹性成像可弥补单纯超声成像的不足, 对斑块内弹性特征有较为明显的显示[5]。 动脉斑块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为软斑块、 硬斑块及混合斑块。 不稳定性斑块内通常含有较多脂质及炎性细胞, 稳定性斑块内通常含有较多钙化及纤维组织, 因此不稳定性斑块通常软斑及混合斑比例较高, 稳定性斑块则硬斑比例较高。 斑块内脂质越多, 弹性系数越低, 硬度就越低, 从而越容易破裂, 因此软斑块及混合斑块破裂的可能性较高[6]。 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弹性评分分布有显著差异 (P <0.05); 观察组的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显著小于对照组, B/A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观察组的弹性评分平均值较小说明患者的斑块硬度较对照组更低,软斑及混合斑比例较高; B/A 为周围血流与斑块弹性应变率之比, B/A 越大表明斑块硬度越低, 则发生破裂概率越大。
关于斑块弹性评分平均值及应变率比值对脑血管意外的预测效能的分析中, 弹性评分平均值预测脑血管意外的AUC 为0.820 (95%CI = 0.731 ~ 0.889), 灵敏度为 57.69%, 特异度为92.00%, 截断值为 2.38; B /A 预测脑血管意外的 AUC 为 0.913(95%CI = 0.840 ~ 0.959) , 灵 敏 度 为 84.62% , 特 异 度 为82.00%, 截断值为 7.88; 表明两项颈动脉定量参数对脑血管意外均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当弹性评分平均值<2.38、 B/A>7.88时, 患者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
综上所述,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颈动脉定量参数对脑血管意外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可对临床预测诊断起到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