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

2020-12-30陈晓莉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12期
关键词:晶状体眼压乳化

陈晓莉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科, 广东 惠州 516000)

白内障是常见的视觉障碍性疾病, 主要是因晶状体混浊引起, 正常情况下的晶状体是透明的, 受老化、 免疫代谢异常、中毒、 辐射等影响可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出现混浊, 使患者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情况, 疾病若持续进展最终可导致失明[1]。 白内障好发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 这一疾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其中最为常用的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但研究[2]显示, 不同手术切口对患者眼压、 视力的改善效果不同。 基于此, 本研究探讨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对患者眼压、 视力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200 例 (200 眼) 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 《眼科临床指南》[3]中关于白内障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均在60 周岁以上; ③入院前均接受眼科常规检查, 无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 ④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先天性、 感染性眼部疾病者; ②心、 肝、 肾等严重脏器功能损伤者; ③存在手术禁忌证、 晶状体严重脱位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100 例 (100 眼), 其中男性 57 例,女性 43 例; 年龄 62 ~ 81 岁, 平均年龄 (69.1 ± 1.2) 岁; 患眼: 左眼 55 例, 右眼 45 例。 对照组 100 例 (100 眼), 其中男56 例, 女 44 例; 年龄 61 ~ 82 岁, 平均 (68.8 ± 1.1) 岁; 患眼: 左眼 54 例, 右眼 46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两组均在术前完善相关眼部检查及病史询问, 确定患者无手术禁忌,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均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实施。 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 对照组采取角膜切口, 具体为医师利用超声乳化刀在角膜板层部位做3 mm 的切口, 超声乳化刀逐渐下潜, 刀尖转为晶状体的表面进到前房部位, 做连续环形撕囊, 进行充分水分离后以超声乳化方式将晶状体核、 皮质吸出, 于前房及晶状体囊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并置入人工折叠晶体, 将透明质酸钠吸出后密封切口。 观察组采取角巩膜缘切口, 具体是在结膜部位做4 mm 的切口, 借助超声乳化刀进到板层巩膜, 超声乳化刀下潜到透明角膜层部位, 刀尖朝晶状体的表面进到前房部位, 连续环形撕囊后进行水分离, 超声乳化处理晶状体囊袋中的晶状体核, 将人工折叠晶体置入, 将其中残余物吸出后水密封切口。

1.3 观察指标①在术前与术后3 个月检测两组的眼压、 角膜表面不对称指数 (SAI)、 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 (CMT) 与角膜敏感度。 ②手术前后检测两组的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 (BUT) 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it), 其中 BUT<10 s 为泪膜不稳定, Sit<10 mm为泪液分泌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 21.0 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表示, 使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使用 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眼压、 SAI、 CMT 与角膜敏感度术后 3 个月, 两组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 且观察组术后3 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手术前后的 SAI、 CMT 与角膜敏感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的眼压、 SAI、 CMT 与角膜敏感度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前后的眼压、 SAI、 CMT 与角膜敏感度比较()

注: 与对照组术后3 个月比较, *P <0.05。

角膜敏感度观察组 术前 18.12±2.41 0.12±0.07 2641.15±51.12 44.14±6.21(n=100) 术后 3 个月 13.15±1.15* 0.13±0.08 2651.12±51.71 44.51±6.17 t 18.612 0.941 1.371 0.423 P 0.000 0.348 0.172 0.673对照组 术前 18.08±2.37 0.12±0.07 2642.87±50.86 44.23±6.15(n=100) 术后 3 个月 15.52±1.46 0.14±0.08 2648.51±51.02 44.71±6.21 t 9.197 1.881 0.783 0.549 P 0.000 0.061 0.435 0.584组别 时间 眼压(mmHg) SAI CMT(μm)

2.2 视力、 BUT、 Sit术后 3 个月, 两组的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 BUT、 Sit 均较术前降低, 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 2。

3 讨论

不同切口类型的手术可取得不同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常用的手术切口为角膜切口与角巩膜缘切口, 角膜切口在操作上比较简单, 且医师经验丰富, 然而该切口下的手术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容易使其在术后发生角膜水肿与干眼症等并发症, 从而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4]。 相比之下, 角巩膜缘切口对角膜的损伤更小,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5], 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提升。

表 2 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 BUT、 Sit 比较 ()

表 2 两组手术前后的视力、 BUT、 Sit 比较 ()

注: 与对照组术后3 个月比较, *P <0.05。

组别 时间 裸眼视力 最佳矫正视力 BUT (s) Sit (mm)观察组 术前 0.09±0.02 0.14±0.03 11.15±1.32 12.33±2.15(n=100) 术后 3 个月 0.66±0.15* 0.88±0.07* 9.56±1.12* 10.56±1.7*t 37.667 97.167 18.164 12.730 P 0.000 0.000 0.000 0.000对照组 术前 0.08±0.02 0.15±0.04 11.08±1.31 12.27±2.12(n=100) 术后 3 个月 0.42±0.12 0.76±0.06 8.12±1.02 9.05±1.42 t 27.948 84.592 8.819 6.278 P 0.000 0.000 0.000 0.000

本研究探讨不同切口下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效果, 结果显示, 术后3 个月, 两组的眼压均降低,且观察组的眼压低于对照组, 而两组手术前后的SAI、 CMT 与角膜敏感度无显著改变, 提示角巩膜缘切口手术可更有效地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眼压, 使眼压在术后可以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从而维持眼球的正常状态, 使各屈光介质界面保持良好的屈光状态, 促进视力的提升[6]。 两组的 SAI、 CMT 与角膜敏感度在手术前后无显著变化, 这提示两种切口类型的手术对角膜的影响均较小。 此外,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术后的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 而BUT、 Sit 均较术前降低, 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提示角巩膜缘切口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具有满意的效果, 且该切口手术虽会对患者的泪液分泌与泪膜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但较常规角膜切口小[7], 从而更有利于术后泪液分泌与泪膜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 促进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且对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影响小, 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晶状体眼压乳化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