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PBL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
2020-12-30刘亚森袁小飞赵自刚
刘亚森,袁小飞,赵自刚*
(1.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教学方式灵活多样,重在学生互助学习、团队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早期临床思维为教学目标,成为广受医学生欢迎的新型医学教育教学模式[1]。面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展PBL教学,需结合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特点,选择适合基础医学教育阶段不同年级学生使用的不同层次的案例。案例撰写是顺利开展PBL教学的关键,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2]。因此,需要我们从案例设计上下功夫,撰写出高水平的教学案例,以实现PBL教学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就我校教师在PBL教学案例设计与撰写过程中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以期为教师撰写PBL教学案例提供一些参考。
1 把握PBL教学案例的规范性
一般来说,PBL教学是将案例以“幕”的形式呈现。我校每一个PBL教学案例的教学用8个学时完成,每次2学时。这样,我们将每个教学案例分为3幕。第一幕通常提示患者初诊情况,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及个人一般情况。第二幕为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第三幕为诊疗过程,包括患者的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前3次课各一幕,第4次课为分享总结。有时,为了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符合临床诊疗过程,可在每一幕情境中设置2~3个亚幕。在形式上,每一个PBL教学案例分为学生版和教师版。学生版案例的每一幕提供给学生一定的信息,但不设计任何提示性问题,确保学生在每一幕案例中根据已有事实推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教师版案例中每一幕都有与案例信息相对应的提示性问题,既保证了教学效果的同质化,也保证了教师在学生讨论过偏、无法抓住案例重点时对学生及时引导。
2 把握PBL教学案例的延续性
强调PBL教学案例的延续性,从而保证在一个个连续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例如,我们对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不幸中的万幸”,以血液系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为主题,第一幕向学生展示患者乏力、纳差并伴有出血倾向的主诉及现病史。第二幕是入院后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骨髓涂片、流式细胞分析、融合基因及染色体相关结果。第三幕是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药物治疗以及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的预后及展望。3幕内容逐步递进,从患者主诉、病史询问,到实验室检查,再到临床诊治与预后,在显现疾病诊疗过程的同时,帮助医学生形成临床思维。
3 把握PBL教学案例的引导性
PBL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因此在案例设计时要把握“问题”这一核心要素。PBL教学案例中的“问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案例撰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另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在案例情境中发现、提出的新问题。PBL教学案例中的“问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显示在字里行间,学生很容易发现,属于“显性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分析讨论出现的新问题,不会直接提出,属于“隐性问题”。无论如何,教学案例中的问题设置必须能够激发学生自由思考发现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从案例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而指导他们利用工具书或资料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的转变,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把握PBL教学案例的问题引导性,对于实现PBL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 把握PBL教学案例的整合性
作为用于学科整合PBL教学的案例,要体现基本理论知识的整合、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融合、理论知识与医学人文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临床思维。一般来说,在确定案例主题后,教师撰写案例时要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将该疾病涉及的基础学科相关知识、临床诊疗过程以及医学职业道德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人文伦理相关思考融入案例中。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专业的医学背景、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为此,我们组建了一支以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背景为主,有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参与的PBL教学教师团队,确保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比如,在“不幸中的万幸”案例中,3幕情境不仅囊括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预防医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还融入了医患沟通、患者就诊依从性及出院后复查随诊、人文伦理和新型治疗方式的相关内容。
5 把握PBL教学案例的适用性
教学案例设置的教学目标应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在PBL教学案例内容的设计上,必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在设置问题时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基础上,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提出质疑及解决问题,在获得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如果教学案例中所设计的知识目标过高,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出现望而却步的局面,难以实现教学目标。
6 把握PBL教学案例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依据案例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要以典型事件为出发点,融入有吸引力的场景设计,编写出引人入胜的案例情境,增加案例的故事性、趣味性,使学生读起来津津有味,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争论兴趣的效果。因此,教学案例除了保证科学、客观、真实外,还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进行必要的文学化加工,给案例所呈现的医学事件赋予生动、有趣、真实、自然的故事氛围[3],引导学生沿着故事线索去发现问题、主动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7 注重PBL教学案例的集体备课
教学案例撰写完成后,能否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团队学习,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一切都不得而知。因此,我们撰写的每个教学案例在正式使用之前,均进行了由案例撰写人、基础学科教师、临床医生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首先模拟整个PBL教学过程,由案例撰写人模拟教学导师,以“幕”的形式依次介绍案例情境,基础学科教师、临床医生分别担任主席、书记员,学生参与讨论,主要考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然后所有参与人员查找案例中存在的疏漏,解决疑惑,群策群力,完成案例润色,最终完善为符合教学目标的优质案例。如果一次集体备课达不到目标,必要时进行二次集体备课。如“一次洗澡引发的故事”“不惑之殇”就分别进行了两次集体备课。总之,由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集体备课是PBL教学案例实现教学目标的必备环节。
8 注重PBL教学案例的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为了解所使用的教学案例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每个案例教学结束后,我们均收集学生对案例的认可程度以及授课教师对案例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调查所有学生对每个案例的认可程度。应用问卷星,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否合适”“能否直接反映关键的知识点”“能否提示相关研究进展”“是否合适地引入临床知识”“是否体现了基础与临床的融合”“是否体现了知识整合”“是否体现了基础知识与医学人文的融合”“是否合适地体现了医德教育”“对临床知识所占比例的认可程度”“是否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是否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否有利于提高综合素养”12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设置“教学案例的优点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学案例的缺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教学案例还有哪些遗留问题”3个开放性问题,调查学生对所用案例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调查授课教师对案例的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调查授课教师对案例的评价,内容包括案例优点、案例缺点、修改建议。随后,及时将收集到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对案例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并反馈给案例撰写教师,再次对案例进行修改,最终形成更为完善的案例,纳入PBL教学案例库,用于后期的PBL教学。
总之,案例设计与撰写是成功开展PBL教学的第一步,是整个PBL教学的核心,案例质量则决定着第一步的稳健与否、决定着PBL教学的成功与否。一个经过千锤百炼最终得到学生认可的优质案例,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协助导师和学生轻松达到教学目标,推动PBL教学稳步持续发展[4]。通过把握PBL教学案例的规范性、延续性、引导性、整合性、适用性、趣味性,注重PBL教学案例的集体备课、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等方面,有利于后续PBL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撰写。同时,经过教学实践的PBL教学案例,为PBL教学教材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解决目前医学院校PBL教学案例开发的困难[5],从而推进PBL教学,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