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儿童一起学习
——《阳光乡野》课程建设总结

2020-12-30赵丽萍

好家长 2020年10期
关键词:乡野游戏幼儿

文 赵丽萍

我园在深入学习《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简称《指南》)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的建设思路,坚守“以幼儿为核心”的理念,基于本园资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为实施原则,建设《阳光乡野》课程。

一、理念引领,站位儿童

“阳光乡野”,寓意课程应像阳光一样具有温暖、普惠、自然、活力、朝气等特质。我们积极利用贴近幼儿生活的自然文化资源,让幼儿“在阳光下生活,在乡野中体验,在自信中成长”。《阳光乡野》课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特征。

(一)尊重童心

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与兴趣需求,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给幼儿提供多种尝试和实践的机会。保护“童心、童真、童趣”,支持幼儿探索、交往和表现,让课程目标指向培养“勇敢、独立、睿智”的阳光儿童。

(二)体悟野趣

课程主张幼儿亲近自然,在阳光下享受运动的乐趣,在游戏中感受活动的乐趣,在民俗中理解生活的野趣。例如,通过开展春天剥蚕豆、夏天捡木耳、端午节包粽子、观察动植物的生长等活动,引导幼儿感受四季的变化,留下童年乡野的生活印迹。

(三)贴近生活

园所主动运用园内、社区、家庭等资源,通过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体验活动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交往,学做事,学做人。

二、课程审议,基于儿童

(一)以蓝本课程为主线

渗透式领域课程是经过专家反复研究编制而成的,但受本园地域资源等条件的限制,我们重新加强课程审议,以《指南》为目标,以“趣”字为引领,确立适宜本园幼儿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例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我爱家乡”中,通过年级组审议,将常阴3D 动画村、油菜花节、网红咖啡屋、赏菊花等元素融入课程,增强幼儿对家乡的美好体验,开展芦秆剪贴画、芦花插花、游览彩棋、小小导游等区域游戏。又如,在大班健康活动“打雷不出去”中,利用园所的避雷设施,组织幼儿寻找园内的避雷针,探索避雷针的奥秘。再如,我们将园内草坪纳入活动区域,开展采摘、清洗、品尝、种植等活动,提高幼儿观察自然、关注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二)班本课程为抓手

1.自在游戏课程

借鉴高瞻的课程理念,将各班活动室和走廊设置为“六大区”,即建构区、科学区、艺术区、语言区、家庭区和自然角。同时,按照基本功能,将室外划分为“八大区”,即攀爬区、力量区、骑行区、平衡区、娱乐区、艺术区、沙水区和种养区。

材料是游戏课程的支架,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基础。除了幼儿园集中采购、家长资源共享,园部每学期还给班级提供一定的自由经费,让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班级材料。单元积木、万能工匠、泡沫砖、彩色纸盒、多米诺骨牌、磁力片、魔尺、魔方等材料丰富了幼儿对空间、结构、数量、力等方面的认知;教师们精心挑选的科学玩具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开展滑轮、电、光、水等不同类型的探究游戏;石头、木料、瓦片、吸管、树叶、纸袋、超轻黏土等低结构材料也都能成为幼儿们表现美的素材。此外,园部还采购了大量的优质绘本,开展电子书阅读、小剧场表演、图书修补等活动。园部用充足的材料实现了“两增两减”,即自由选择的机会大幅度增加,有效活动的时间大幅度增加,人员密度大幅度减小,高控行为大幅度减少。

2.自主生活课程

园部为各班配备钟表,在晨间入园时开展“每日签到”活动,指导每一名幼儿学会看时间并做记录,帮助幼儿养成按时入园的习惯。此外,通过制定游戏计划开展光盘行动、餐厅小帮手、自己穿衣服、礼仪小迎宾等活动,以及每周一次的“礼貌之星”“勤劳之星”“环保之星”等评比活动,将良好生活和卫生习惯的培养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

3.自选班本课程

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本土资源,自主设计并开展了《邂逅菊花》《石头游记》《蔬菜你好》《宝藏橘子》《南瓜畅想》《秋天》《泥土的秘密》等班本微课程,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自助亲子课程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秉持民主、平等的理念,主动与家庭对话合作,吸引、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之中,积极开展“网络亲子游戏接力”“阅读挑战100 天”“悦读阅美志愿者活动”“爱心义卖”“亲子游园”“亲子体育节”“妈妈助教团”“七彩阳光护导队”“奶奶帮帮团”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和谐了亲子关系,又在潜移默化中向家长传递了科学的育儿方法。

(三)特色课程为补充

四节活动课程包括“春意盎然”阅读节、“缤纷夏日”艺术节、“秋叶纷飞”体育节、“冬日暖阳”科技节。这四节活动课程已经在我园连续开展了五年,每一年的活动方案都在前一年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教师从关注活动的形式到关注活动的内容,再到关注幼儿的发展,不断反思课程的出发点,将目光转向幼儿的成长与收获。如“秋叶纷飞”体育节从走、跑、跳、平衡、投掷、力量等几个目标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切实提高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在“冬日暖阳”科技节活动中,我们聚焦光、水、电等物理现象,开展了“摩西分海”“水笛”“小纸片力量大”“溶解和融化”“反重力的水”“互不理睬的气球”“水的幻觉”等游戏,以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幼儿园还根据幼儿的特长和需求,利用社会资源,开设了轮滑、舞蹈、拉丁、绘画、围棋等社团活动,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三、课程实施,凸显儿童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具体过程,是课程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是课程建构中的重要环节。“儿童本位”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得到实现、检验、丰富和发展。

(一)游戏活动占主导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我们以游戏精神为引领,每天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积极组织自由、开放、愉悦的探索类、运动类、表演类、创造类、合作类游戏。园所合理设置班内游戏区域,在各班设置“六区”活动场,并投放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的游戏材料;在户外根据设施及功能设置了“八区”体验场,并安排各个班级轮流游玩。教师让幼儿在游戏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自主确定游戏玩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

(二)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园课程具有生活化特征。教师应分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把握各环节中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契机,使一日生活环节发挥出教育价值。园所经过多次研讨,优化一日活动时间,减少统一安排的生活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减少环节过渡和消极等待时间。

(三)集体活动游戏化

集体活动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在开展五大领域活动时,教师应依据游戏化的课程理念,用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形式组织活动,引导幼儿用感官去探究、体验、交往和表现。园所推广的“四大互动”,即引导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与同伴、材料、环境和教师进行互动体验,并根据不同的集体活动内容和领域特点,设计不同的互动环节,使活动更具趣味性。

四、观察评价,立足儿童

观察和理解幼儿是教育工作的起点。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评价就是在对幼儿园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量或质的记述的基础上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园在《阳光乡野》课程建设中,紧抓“观察”这一要素,通过拍照、视频等方式记录幼儿的行为,积极探索评价策略,优化课程评价。

(一)运用学习故事法,捕捉幼儿的“哇”时刻

教师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法,关注幼儿活动中的兴趣点,聚焦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精彩瞬间,在真实的情景中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现幼儿的积极体验,记录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魔法时刻”,以欣赏的眼光观察、评价幼儿。

(二)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的“哇”时刻

案例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形式。教师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要“边做边学、边学边研”,在观察、分析和评价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跟进,提升课程的执行力。教师在幼儿活动时可通过多种方式简要记录,再对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教育目标及方式,使材料、玩法更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三)运用经验分享法,再现幼儿的“哇”时刻

分享法是我园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让教师借助同伴的经验达到互助的效果。教师以“学习故事”“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经验分享,让同伴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借鉴。

课程游戏化建设永远在路上。教师应聚焦幼儿兴趣,跟随幼儿脚步,提供充足材料,鼓励幼儿探究,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幼儿一起学习。

猜你喜欢

乡野游戏幼儿
春天的乡野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乡野飘向世界的芬芳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乡野闲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