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缓冲溶液”微课教学设计

2020-12-30袁泽利胡庆红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缓冲溶液医学类定义

王 京,吴 庆,袁泽利,胡庆红,张 磊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

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种新兴教育教学模式,目前备受关注[1]。基础化学课程是研究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医学类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化学类课程,也是医学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2]。但是,大学基础化学课程目前面临内容多、课时少、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模式固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在教学中引入微课。

微课是以网络视频为教学载体,将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制作成3~5 分钟的小视频,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登录微课平台观看这些微课视频,并完成与微课配套的习题,从而达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目的[3]。本文就基础化学课程中的“缓冲溶液”知识点进行了相应的微课教学设计,探讨如何采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缓冲溶液”作为基础化学课程中的重点章节,它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人体体液正常pH 值的保持、细菌培养、生物体内酶催化反应、血液冷藏、药物的配制和储存以及药物研发等[4-5]。由此可见,维持溶液pH 值基本恒定,无论在化学上还是医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学生掌握缓冲溶液的定义、基本原理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必要。

1 教学目标

教学授课需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尽管微课以网络视频为教学载体,但其仍旧属于教学授课。因此,微课教学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要求以及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缓冲溶液”微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1.1 知识目标

(1)掌握缓冲溶液的定义;(2)熟悉缓冲溶液的缓冲机制;(3)熟悉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1.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血液pH 值能够维持在7.35~7.45狭窄范围的原理,以及根据所学缓冲溶液知识进行自主拓展学习,并在学习后能够独立解决其他与缓冲溶液相关的医学问题。

1.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2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基础化学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类专业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将化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相联系的迫切需要,突出化学知识的临床应用,确定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缓冲溶液的定义。

教学难点:利用缓冲机制解释血液pH 值能够维持在7.35~7.45 狭窄范围的原理。

3 教学切入点

微课以短小精悍为主要特点,需在课程导入部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最好通过生活实例或医学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在“缓冲溶液”微课中,可在导入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引趣。教师设疑: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会产生酸性或碱性代谢产物,以及所食用的食物或药物往往都具有酸碱性,那么,在此情况下,血液如何能够维持在7.35~7.45 这样一个狭窄的pH 值范围呢?究竟是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在帮助人体维持血液pH 值平衡呢?从身边熟悉的事例出发,通过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进而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体现了化学知识在医学专业中的重要应用。

4 教学方法和过程

考虑到缓冲溶液的定义及缓冲机制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制作微课时将缓冲溶液的定义、缓冲机制与缓冲溶液在医学中的应用合并作为一节微课内容,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缓冲比、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缓冲溶液配制的原则等较难且较抽象的知识点打下良好的基础。

4.1 教学方法

“缓冲溶液”微课中,教师可通过设疑启迪、讲解实验现象、启发式提问、作业练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理解教学难点。

4.2 教学内容

(1)贴近生活,设疑引趣,循序渐进,引入教学。上课初始,结合生活实际,设疑引趣:正常情况下,人体自身会产生酸性或碱性代谢产物以及所食用的食物或药物往往都具有酸碱性,那么,在此情况下,血液如何能够维持在7.35~7.45 这样一个狭窄的pH 值范围呢?究竟是血液中的什么物质在帮助人体维持血液pH 值平衡呢?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出新课。

(2)实验讲解,引出定义,形象直观,便于记忆。从基础化学知识点出发,人血液pH 值平衡的维持与缓冲溶液知识点有着密切联系。在解释缓冲溶液是如何维持pH 值平衡之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缓冲溶液,这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到的知识。那么,如何形象直观地引入缓冲溶液的定义呢?对于基础化学这样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实验演示引出定义。这样,既可以直观形象地解释缓冲溶液,还能通过实验画面的冲击让学生牢牢记住其定义及表现。

(3)结合医学示例讲解,重在应用,突破难点。“缓冲溶液”作为基础化学课程中的重点章节,它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人体体液正常pH 值的保持、细菌培养、生物体内酶催化反应、血液冷藏、药物研发等。

临床上,人体体液的pH 值范围是帮助医生进行正确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各种体液都维持在一定的pH 值范围,这些体液能够维持如此稳定的pH 值范围,与其中的缓冲溶液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次微课以血液pH 值范围为例,运用缓冲机制解释血液的pH 值范围能够稳定维持在7.35~7.45 之间的原因。

从这个医学实例出发,使学生学会应用缓冲溶液知识解释体液的pH 值能够维持在稳定范围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4)归纳总结,布置习题,巩固深化,引申拓展。教学结束前,教师归纳总结本节微课的学习要点,并布置习题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缓冲溶液的其他医学应用,进行延伸性学习,拓展自身专业知识,促使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5 教学总结

本次微课采用“提出医学问题—引入化学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结合医学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缓冲溶液相关知识解释体液的pH 值能够维持在稳定范围的原因,以及了解医学实验为什么使用缓冲溶液能够维持体内环境pH 值基本不变,使学生通过学习微课认识到化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较为便捷的学习途径,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本文对“缓冲溶液”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将有利于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该部分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缓冲溶液医学类定义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缓冲溶液》微课程设计
预防医学专业基础化学缓冲溶液pH教学总结
基础化学缓冲溶液教学难点总结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成功的定义
酸雨样品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