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模式
2020-12-30包晓丹鄢灵君刘凤琼胡志坚何保昌
陈 法,包晓丹,鄢灵君,刘凤琼,胡志坚,何保昌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教育部提出的以提高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校教学模式转变的教育计划[1-2]。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大创”的热情不断高涨,参与学生人数及项目数均在不断增加。经过多年的实践,“大创”项目的实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数学生反馈良好[3]。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大创”指导模式,教学过程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课题组拥有多年“大创”指导经验,经过反复探索、总结及实践,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提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大创”指导模式,以进一步改善“大创”指导现状,为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教育现状
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让学生提早感受科研过程,培养科研思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帮助,并为日后的科研工作以及就业打下基础。但我国高校创新计划设置较晚,目前培养模式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我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指导模式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1 学生参与度不足,过分依赖教师
目前,我校参与“大创”的主要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医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尽管同学们有较高的参与热情,但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及操作技能,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辅导难度较大。因此,大多数高校的“大创”项目是由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任务而设计并取得的,在项目选题与设计、条件的准备以及项目实施等过程均由教师及其研究生完成,“大创”医学生的实际参与度较低,过分依赖教师导致医学生很难真正了解科研本身,仅接触一些基础的工作。由于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
1.2 急功近利,目的性较强
创新思维与科研思维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而是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训练。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及科研任务繁重,不能投入较多的精力以及耐心去培养“大创”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综合素质,只追求研究的结果,而忽视了医学生能力的逐步培养[4]。此外,大多数医学生也较为急功近利,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将参加“大创”视为获得学分、奖学金加分的方法,而不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琐碎的科研工作重视度不够、兴趣不足、投入时间少,因此无法在项目实施过程当中真正有所收获[5]。
2 教学指导模式和实施方案
为解决当前“大创”指导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团队基于近年来“大创”指导经验,经过反复探索及实践,总结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大创”指导模式,经过实践,反映良好。
2.1 多专业、多年级组合,实现知识互补
坚持在组建“大创”团队时注意团队成员的专业多样性以及年级多样性,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协调、相互帮助,实现知识互补。多年来笔者带教的“大创”团队包括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以及影像学等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的医学生。不同专业医学生间的交流能够促进多学科的沟通,不同知识背景医学生间的交流也能够产生更多新的想法,各个专业的医学生各施其能、各尽所长,有利于提升团队的创造力。
2.2 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合作精神的培养对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创”项目的顺利开展更离不开团队的分工合作[6]。分工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各个专业间知识共享,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团队创造力。在“大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本团队坚持让医学生分工合作,根据其专业及年级分配不同的任务,让每名医学生都参与其中,如擅长论文撰写的主要负责开题报告的撰写,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则负责上台汇报,高年级的医学生由于学习过统计学的课程,因此主要负责数据的分析,队长负责统筹工作,协调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工作被分解成不同的部分,但在实施过程中并不是由某位医学生独立完成,而是整个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团队合作在“大创”中的作用。
2.3 多级辅导,层层把关
建立“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多级辅导模式。在课题申报期间,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传帮带作用,研究生首先对“大创”医学生的申报书撰写进行指导,经过多次修订后再交由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对于仍存争议的问题在每周课题组会议上进行探讨。开题及结题汇报同样遵循此模式,经过多级修改汇报材料,并在课题组会议上多次演练,进行层层把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日常工作则主要由研究生与“大创”医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承担统筹工作,使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在整个带教过程,以课题组会议为契机,为医学生提供文献检索、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的相关指导,同时,根据医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因材施教,推荐合适的视频、软件、课件以及参考书籍等学习材料,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科研能力。
2.4 深入参与,不断成长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医学生深入参与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从最初的课题申报,引导医学生自主查文献以及撰写申报书,到后期的项目实施过程,指导每名医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及录入、标本收集及处理、预后电话随访以及实验室操作的各个环节;在最后的结题报告、论文撰写过程中,依然坚持以医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指导的原则,由医学生自主完成结题报告,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医学生通过参考各个阶段的工作,不仅能够体验科研工作的大致流程,而且在科研思维、自主思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均得到锻炼与提升。虽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能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医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进步明显。
3 结语
“大创”是提升学生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等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建设创新型发展战略”的号召,更是符合社会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基于课题组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指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医学生的沟通交流、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今后,本课题组将不断完善该指导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的高水平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