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创造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渗透
2020-12-30
陶行知在创造教育中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时间和空间这六方面。他认为学校的意义在于要教会每个孩子自主学习,让他们可以拥有自己发现和探索的能力,解放其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第一个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创造力为宗旨的”,他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代代相传的珍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人们从一生下来就拥有创造这个潜能,等到出现了适合的环境,人们潜在的创造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并开花结果;他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而幼儿活动的重要部分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最能体验幼儿的创造性。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方式,也是全面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教育手段。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观和区域活动理念出发开展区域活动呢?
一、提供开放的区域游戏环境,促幼儿创造意识的发展
学习性区域活动能够发挥每一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也能让孩子们的个性得以体现,帮助幼儿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室内区域活动不是只摆放一些精美有趣的成品玩具或者游戏材料,而是要教师充分利用空间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孩子们创设自由学习、自由活动的区角。只有这样,开展的区域活动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开展幼儿的个性化和主题性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在创设学习性区域活动时,应该要注意其开放性、自主性,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玩的区域。比如在表演区,幼儿选择表演“头发—肩膀—膝盖—脚”,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星级难度的表演方式,有一星级的“跟图谱演唱”、二星级的“乐器伴奏演唱”以及三星级难度的“自主创编演唱”。其实不止在表演区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在每一个区域都可以为孩子们创设不同星级难度的游戏,让孩子先掌握难度低的,再进行高难度的游戏,层层递进,这样的游戏方式不会让孩子觉得无趣,还能不断让孩子们进行挑战,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
二、运用各类低结构材料,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陶行知课程视野中的课程资源观是丰富多元的,是在生活中生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资源,而低结构材料一直是幼儿园老师的“宠儿”。
低结构材料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得的一些非常简单的、经常会使用到、接触到的材料,如纸杯、纸盘、纸箱、易拉罐、瓶子、树枝、轮胎等,这些简单的材料运用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就可以进行再利用、再变化,让孩子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发挥材料在各个不同区域游戏中的作用。通过探索低结构材料在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中的作用之后,我们发现,将这一类可操作性强、可塑性强的材料投放在游戏中,孩子们在游戏时会变得更加兴致盎然,更加专注、笃定,区域游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富有挑战性,更能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
我们班的建构区中投放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纸盒、易拉罐等低结构材料,孩子们在建构游戏时,可以随意挑选各类材料进行拼搭。例如,在建构区中,游戏开始后孩子们就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各种材料,两个男孩子选择了用纸盒进行搭建,他们拿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盒进行垒高活动,只见他们一层一层地往上垒,一直垒到不能垒为止,其中一个小男孩说:“这是我们以后的幼儿园,第一层是做操、玩游戏的地方,第二层是小班小朋友学本领的地方,第三层是中班、大班哥哥姐姐学本领的地方,四楼是老师看书的地方,五楼是大家一起吃饭的地方……”两个小男孩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们搭出来的“幼儿园”,还介绍了楼里的其它配置,比如电梯、厕所、食堂等等。其实,这栋房子的建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一层一层地垒高,可是,站在小班孩子的角度来说,能够知道从下往上数楼层就已经非常棒了,而且孩子们还能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安排好各个楼层的功能,不但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感,还发展了其创造性思维。
孩子们在游戏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像将各种各样的低结构材料进行组合再造,有时还能够一物多用。这种游戏方式不但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创造欲望和需求,还能促进发展孩子们的合作协商能力,让他们不仅感受到游戏的乐趣,也体验到创造性活动的趣味性。
三、教师适时介入,推动幼儿创新能力发展
游戏是幼儿自愿参与的活动,教师何时介入游戏会增强幼儿的游戏兴趣并提升游戏经验,支持幼儿游戏行为的意念,不让自己成为一个“不速之客”?这取决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游戏介入时机的判断和把握。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游戏的功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进行不同程度的介入,并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担当不同的角色。
1.隐性指导策略
隐性指导策略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但不与之交谈。在隐性指导中,教师起到了一个暗示和引导的作用,这样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注意到教师是如何使用材料的,并且进行模仿。例如在美工区的资源库中,教师投放了很多废旧报纸和杂志,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撕贴创作,可是在游戏时这些材料却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进行画、剪、贴,从而制作出好看的图案,孩子们在边上看到了都觉得很惊喜,纷纷围过来想尝试。教师的隐性指导不但将制作材料加入游戏中,还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创造想象。
在室内区域游戏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指导太主导、主动、突出,有时反而会影响孩子的活动,限制到孩子的发展。比如在进行区域游戏时,当孩子在区域中无所事事,这时就需要老师的隐性参与,此时的适时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老师的隐性参与指导要适度,只要引发孩子游戏兴趣即可,不必长时间地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
2.直接干预策略
在平时的室内区域游戏中,直接干预的老师会出现很多这样的语句:“不对,你应该……”或者“老师来告诉你……”但是这样的指导语会使幼儿变得很茫然,孩子们其实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在我们干预幼儿游戏时,应该给幼儿充分的信任和操作时间,尽量多地使用:“你是怎么发现的?”“我们要怎么完成?”,不要使用命令、控制式的指令去抑制幼儿的创造性发展,要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习、探索、发现,使室内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活动。
3.评价指导策略
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个客观的、宽松的游戏评价环节对培养幼儿的兴趣、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提升本次游戏的经验等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对自己本次游戏进行交流体验、分享快乐,并且能够把一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例如,在中班的建构区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先请今天的“建筑师”介绍自己完成的作品,然后让其他没有参加游戏的孩子提出各种意见,在孩子们自发的问答中提高幼儿的能力。
在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思想中,教师应在评价中多用鼓励的方式,如表扬幼儿本次游戏中的表现、鼓励幼儿进行深度探索等等,从而引起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评价语言应该是鼓励性的,如“你的想法很好”“坚持就是胜利”等;要使区域活动更具生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造能力,就要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给予其更多积极的评价。
总之,在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捕捉孩子们在游戏中透露的各种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抓住教育契机,以便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区域游戏开展得更精彩,从而促进每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学习性区域游戏已成为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将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念运用到学习性区域中,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使班级内的学习性区域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