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混龄一日生活常规管理
2020-12-30
幼儿园常规需要建立在班级教师的科学制定上,有秩序的常规管理可以帮助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自律能力,增强幼儿有条理、有组织的办事能力。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早锻炼、早操活动、进餐活动、区域活动、午睡、集体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离园等环节。一日生活中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一日常规的建立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幼儿期是人秩序发展的敏感期,幼儿园必须重视为幼儿创建一个有秩序的外在环境以促进其内在精神秩序感的形成,让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发展,常规的培养对幼儿适应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教学活动的基础是良好的一日常规,良好的常规管理和常规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体现。
一、混龄班级的一日生活常规
幼儿园班级常规,简单来说就是幼儿遵守的一般行为规范和要求,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规定,除此还可由教师制定一些班级的规则,幼儿遵守这些规则,以维持班级的秩序。幼儿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一日生活常规对其自身的影响。
我园混龄班的一日生活活动和平行班的一日生活活动略有不同:
1.师资配备的不同。
我园混龄班改变传统班级每班两教一保共三名教师的模式,开创性的设置成“三教一保”,大、中、小年龄段各设置一名教师并共用一名保育教师。园内各班人数均在30人以内,大中小年龄段人数比例1:1:1。
2.混龄班幼儿年龄段不同。
混龄班是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的幼儿放在一起。不同年龄段幼儿在一个班级,那么混龄班的一日生活常规就要遵循3~6岁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将一日生活中常规的培养融入到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中。例如:在用餐环节,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座位,大年龄幼儿与小年龄幼儿同桌进餐,发挥大年龄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示范作用,既留给小龄幼儿模仿、观察、练习的时间,同时又可以让大年龄幼儿时刻注意规范进餐规则。混龄活动中,不同年龄幼儿的规则意识和发展水平不同,因此相应的规则要求也不尽相同,在对小年龄幼儿提出规则要求时,除了采用直接提出要求的方式外,还要着重发挥大年龄幼儿的榜样示范作用,如在维持活动秩序、设定活动规则时,大年龄幼儿要为小龄幼儿树立遵守规则的榜样。
3.与平行班一日生活时间安排稍有不同。
经过多年的尝试与探索,不断调整活动组织形式,我们制定出混龄班幼儿一日生活流程。生活、区域和户外活动时间,活动均以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孩子混合在一起的方式进行。
二、混龄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现状
1.异龄幼儿交往互动性不高
幼儿在混龄班中的角色是动态的,不断变化发展的,在这个动态的小型“社会环境”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以及社会角色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个时候与同伴的交往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具有成人无法代替的作用。
观察中,我发现在混龄班中异龄间幼儿互动的水平不高,不利于班级建构良好的常规。在一次混龄区域活动时,班内的两个大年龄幼儿在建构区搭建积木,他们两个人目标很明确,知道自己想搭建什么,需要什么形状的积木,边搭建边念叨:“看我做的高楼大厦!”“你看我做的超级汽车跑道!”在整个过程中,旁边有一个小弟弟,他一会看看哥哥,一会看看积木,一会又拿着积木模仿哥哥的搭建,几次他试图加入哥哥们的话题,但都没有成功,过了一会儿这位小弟弟将自己身前的积木推倒在地,转身离开了建构区。
2.年龄的差异导致过渡环节的消极等待
由于混龄幼儿的发展差异较大,教师统一指导容易造成对不同幼儿发展差异特点的忽视,同时造成部分幼儿在过渡环节的消极等待,导致出现幼儿无所事事的现象。如在进行混龄教学活动中,动手能力较强的大年龄幼儿总是很快地完成任务,做完后开始在教室里面四处奔跑、嬉笑打闹,与还没做完的幼儿进行交谈,影响他人。又如午睡起床后,大年龄幼儿总是很快地穿好衣服并整理好自己的被褥,而小年龄幼儿的生活能力较弱,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等待的情况。
3.年轻教师缺少混龄一日生活常规管理的系统培训
混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园混龄教师偏年轻化,普遍缺乏在混龄班中开展常规管理的经验。教师同时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会使教师的行为无法依据单一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来实行。而一日生活的常规管理又是幼儿园管理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还要及时判断和分析幼儿行为的发展意义,从而采取有效的应答与指导策略。缺少对混龄一日生活管理系统的培训,年轻的教师在班级内很难有效地维护良好的常规管理。
三、如何解决混龄一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1.建立“大带小、小促大”的方式
“大带小”活动充分运用“儿童教育儿童”的方法,如同龄促进、异龄促进、角色换位等,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主交往中学习,建构班级良好常规,拉近异龄之间交往。如:午睡时大年龄幼儿在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床铺后,主动帮助身边小年龄幼儿穿脱衣物、整理床铺——让大年龄幼儿带动小年龄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异龄同伴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发挥大年龄幼儿的主动性、自信心,而且还能增加大年龄幼儿与小年龄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
2.大年龄幼儿担任“小组长”角色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为大年龄幼儿在过渡环节做好服务支撑。我们尝试让大年龄幼儿担任“小组长”,将自己的学习经验经过思维加工与整理,表达与讲述给弟弟妹妹。我们发现大年龄幼儿在明白自己要担任小组长的角色后,学习更加专注,生怕一不留神就无法解决弟弟妹妹们的疑问;我们还发现能力较弱的大年龄幼儿与小年龄幼儿在一起,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自信心。如在盥洗时年长幼儿会主动担任维持秩序工作,督促其他幼儿遵守规则,提醒个别未遵守秩序的幼儿,在没有削弱年幼幼儿自主意识的同时,维护班级规则和秩序。大年龄幼儿在担任“小组长”的角色后,他们的责任意识与荣誉感获得充分调动与认可;小年龄幼儿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逐渐习得尊重他人、控制情绪、遵守规则等良好品质。
3.加强对年轻教师一日生活常规管理的系统性培训
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混龄一日生活常规管理制度的培训与检查,让教师了解到常规的重要性,能够适宜地安排班级的一日生活流程。混龄系统性的培训极为重要,在培训中教师学习科学的常规管理办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定期举办年轻教师与有经验教师的座谈会,提供交流的平台,还可以邀请保健室的医生为班级教师进行培训,如到班级中为教师指导健康洗手生活活动,开展爱护眼睛、保护牙齿等健康活动,充分利用园内资源,加强年轻教师专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