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繁悟道,更上层楼
——“六种意识”让小说阅读获得高分

2020-12-30山西高光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点题干人物形象

山西 高光华

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主要包括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四种能力。从文学体裁上看,2017年全国卷Ⅰ、2018年全国三套卷、2019年全国三套卷、2020年全国卷Ⅰ、2020年全国卷Ⅱ考查的都是小说。由此来看,近年的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以小说为主。因此在备考中,我们依然要把小说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在一轮复习中的重点。

从命题角度看小说阅读,全国卷的题型稳定,分析形象、体裁特征、艺术手法和探究文本是考查的重点。从具体试题来看,考题往往具有“兼容性”,也就是说有些考题不是专门针对某一考点,而是兼及多个考点。因此,要真正提升小说阅读部分的得分能力,需从繁中悟道,总结规律。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中,学生需要树立以下六种意识,才能让小说文本阅读更上一层楼。

一、回归文本意识

文本意识包含两方面含义:阅读时首先要想到该文是一篇小说,它有着其他文本不具备的特点,即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其次,解题时要带着所有问题回到文本中去思考。文后的问题都是针对文本中的信息而设置的,在解答问题时,尽管不能直接摘抄原文词句作为答案,但依然要紧紧围绕文本内容作答,脱离了文本内容去找答案等于缘木求鱼。比如,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绝不能粗略浏览一遍文本材料就凭空想象,必须从文本中筛选出与该人物有关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概括出正确的答案。其他诸如情节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以及对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手法的探究也必须坚持以文本为中心的思想。

如2019年全国卷Ⅱ第8题: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解答此题不能就表现手法泛泛而谈,而应回归文本,寻找内容区域,筛选信息要点,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找到与老舞蹈师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文中塑造人物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二、思考整体意识

整体意识指注重小说各部分的作用。小说文本阅读的整体意识表现在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情节作用的分析和对小说主题的提炼上。一篇完整的小说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读者必须把握全局,体会作者表现在小说各部分的意图。开头部分或渲染气氛,或欲扬先抑,或制造悬念为后文埋下伏笔;中间部分又常常照应开头,或插叙、补叙,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情节发展做好铺垫;每一篇小说都有情节的高潮,与前后文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最后结局往往与高潮形成对比,以此突出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对小说的构思特点方面的考查,常常表现在伏笔、悬念、线索、开头、结尾等部分。尤其短篇小说的结尾是很好的议题材料。一个构思很精彩的小说结尾如果兼顾了悬念和伏笔,给读者的感觉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6题: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要想答好这道题,需要从文本整体考虑,并熟悉结尾的构思特点,从叙述视角、情节安排和读者角度等方面分析艺术效果。

三、要素关联意识

关联意识指注意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和作品主题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而人物的形象、性格、精神面貌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的。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文中的环境描写有时看似无意,但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现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作品主题既不能脱离故事情节,也不能脱离特定的环境描写。

如2018年全国卷Ⅰ第5题:

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要想把这道题回答完整,就必须通读全文,前后关联,关注文中赵一曼与此特点有关的活动。喜欢丁香花反映了她的品味高雅;回忆当年的抗日活动,既文雅又浪漫;争取警士董宪勋、护士韩勇义的情节,体现了她的智慧;面对大野泰治的严刑拷打却未曾屈服以及被逮捕时的笑反映了她的坚强忠诚与淡定从容;结尾的遗书既包含着母爱的真情,又能反映为国捐躯的大义。由此可见,强化要素关联意识对完整准确答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精读题干意识

精读题干要明确题目的相关要求,包括答题对象、方向和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题干中获取关键词或转换问法,确认题型,这样才能有明确的思考方向及答题方向,才能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答题区域。所以,认真揣摩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按要求作答,才是得分的保证。题干是题目中的主要元素,在一般情况下,题目的分值越高,题干的要求就越多,所以考生可以给自己定一个数字,审读题干要求得出的信息不应低于三个。

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6题: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这个题干含有四方面信息,一是“多种手法”,二是“语言的幽默效果”,三是“三处手法”,四是“简要分析”。只有精读题干,才能有的放矢,准确答题。

五、自问自答意识

自问指不论在小说文本阅读,还是在具体答题的过程中,都要在内心问个“为什么”或“什么”,如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人物”;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情节或环境;命题人为什么设置这个问题;设置这一问题想考查“什么”等。这样在询问的过程中就能把问题放在文本中进行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任何要素都有一定的前因后果,自答即根据这些前因后果推测作者或命题者的用意,当然,“自答”要紧紧围绕小说文本内容进行。

如2019年全国卷Ⅲ第9题:

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结合题干中出现的两个“为什么”,考生通过自问,很容易得知首尾两次描述的是同一场景,由此可知小说开头是以倒叙起笔,然后根据不同的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继续追问“为什么首尾均出现这一细节?”这显然是让考生回答这一细节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进而引导读者思考小说的深刻意味。由此可见,这种自问自答的意识,可以使我们在层层追问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六、采分点意识

高考阅卷是电脑阅卷,每个老师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任务繁重。纵观近几年高考题的参考答案,大多数题目都要求分点作答。分值越高的题目,分点作答就越必要。因为分点作答更容易集中老师的注意力,更容易让老师找到采分点。

强化采分点意识,需要我们平时要养成分点作答的习惯。小说文本主观题答题的要点数量,是由该题的分值决定的。一般情况,最高3分一个小点,总分除以3就可以得到该题最少的采分点数量;而最低是2分一个小点,总分除以2就可以得到该题最多的采分点数量,以此可以大致判断我们需要答出的要点数量。

如2019年全国卷Ⅰ第9题: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根据本题的分值为6分这一信息,我们大致可判断需要答出3点。结合题干信息,解题时可以分别分析“故事”和“新编”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具体体现,从而进一步说明这样处理的艺术效果。即“故事”解说2分,“新编”解说2分,表达效果2分。

同时,我们在备考小说阅读专题时,要注重总结各类设问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小说“作用类题目”就可以这样套用“四循环+一读者”思路模式:①在人物方面,对主要人物……②在情节方面,这一人物串联起了……③在环境方面,特别是社会环境方面……④在主旨方面,更能深化……⑤在读者方面,吸引读者,让读者感知……

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6题: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此题要得满分,首先要明确题型,题干要求可转述为“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情节结尾”,其实就是回答该情节的作用,题型明确后就可以从该结尾与全文情节的关系、与人物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与主旨的关系以及与读者的关系来思考,从而使回答更切中答案要点。

猜你喜欢

分点题干人物形象
数字算式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来自低谷的你
定比分点之换底分点伸缩法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五禽戏“动作节分点”划分与学练建议(三)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