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景散文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2020-12-30广东邹志华特级教师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0年5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景物

广东 邹志华(特级教师)

散文侧重抒发对生活的感悟,求真,求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散文的主要手法。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阅读鉴赏”写景状物散文单元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文本,是写景状物类文章写作学习的典范。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阅读写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情感丰富、思维活跃,具备阅读写作写景状物散文较为充足的条件。在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要落实分析写景、体会情感、注重审美、品味语言等教学任务,同时要读写结合,将写作目标、写作要求引进散文鉴赏教学。学习课文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写小散文,挑出课文中优美隽永的语句加以品味并进行仿写。此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表达交流”板块中还有“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等教学任务。

基于以上的学习和思考,笔者认为高中语文写景散文以写促读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写景散文以写促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明确写作意义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他们的写作欲望,让他们认识到写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一理念应该贯串在写作的全过程。写前,笔者借用了潘新和教授“表现——存在论”的观点:“人类主要是通过写作、言语创造建构精神家园,彰显存在价值,从而获得归属感、尊严感、成就感的。”因此,“我写故我在”。笔者带着写作目的去观赏景物、撰写“下水作文”,自己清晰体验、实践写作的酸甜苦辣,一则以己清清,使生昭昭;二则引领示范,让学生点评教师的“下水作文”,获得写作启示或教训;三则师生同题,激发学生与教师写作竞技的兴趣和热情。在写作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分享,教师及时解疑,适时鼓励,适当点拨。学生写作之后,通过展示、分享等方式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指导他们把习作修改得更加完美。

(二)认真观察,用心体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看似日复一日、平淡无奇的生活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写作宝藏。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尤其是景物,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包罗万象的生活。不时放慢脚步,去观察校园门口的那棵树、食堂旁边的那盆花、操场上面的那片草、路上的那抹身影、天边的那朵云……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满于海。”只有经过个人情感渗透、筛选的生活素材,生命化、心灵化的生活才有表现价值、感染力和震撼力。在观察生活中的人、事和景物时,要及时记下自己的感触和情思以及联想到阅读的诗、词等。

(三)以写促读,进行单元整合

长期以来,基础领域的语文教学中“慢、差、费”的情况令人忧虑不已。教材的阅读和写作单元“各自为政”的编排又让人难以适从。能阅读不一定能写,能写又不一定能阅读的学情又使人捉襟见肘。鉴于此,笔者尝试以问题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寻找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办法,坚持以写促读,打破阅读和写作界限,进行单元整合,活用教材,把必修②“阅读鉴赏”中第一单元分析写景、体会情感、注重审美、品味语言等主要教学任务和“表达交流”中“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学的主要任务合而为一。在短短两三节课中紧紧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想,进一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有此感想。学生接受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有了感触之后,还要思考有感的缘由,读而有思,联系自我、他人和社会,把他人的认知探索、思想情意、志趣追求、审美创造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探索、思想情意、志趣追求、审美创造,并用言语把它们表达出来。

二、写景散文以写促读教学实践

教学环节一:任务布置,激发兴趣

笔者先告知学生这周有一个写秋景的整篇作文任务,然后指导学生用几天的时间思考、准备如何写好这次作文。为了使同学们能写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作文,笔者先到公园游玩,然后写了一篇《秋季游园》,课上和同学们分享。

教学环节二:思考讨论,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思考:要写好这次作文,可以从认真观察、用心体悟、学习经典和模仿创作等方面做好准备。提醒学生课余时间来到户外,走进秋天,观赏秋景,亲身感受秋日的味道和气息。接下来的语文课堂上,师生阅读写景典范文章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带着学习写作的目的,来揣摩品味文章。

教学环节三:以写促读,阅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写作的角度读经典文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时应提示以下几点:1.文章如何安排写景顺序?2.文章如何突出景物特征?3.文章如何在写景中抒发情感?4.文章如何恰当地引用古诗文……

学生阅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两篇文章,记下收获,提出疑问,教师答疑点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梳理、点拨、小结。下面笔者以《荷塘月色》为例。

1.如何安排写景顺序?

整体上以时间为序:家—荷塘—家(首尾圆融)

局部描写“荷塘月色”时,由下(荷塘)到上(月色),由上(荷叶、荷花)到下(流水);由中心(荷塘)到四周(荷塘的四面),由近(荷塘)到远(远山)。

2.如何突出景物特征?

①恰当地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描写;

②恰当地运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等表现手法;

③恰当地运用了叠词、动词;

④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

3.如何在写景中抒发情感?

使用体现冷暖、明暗、热寂等词语。

4.如何在写景中展开想象和联想?

比喻中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由此及彼。如由眼前的荷塘月色想到描写荷塘的古诗文,梁元帝的《采莲赋》《西洲曲》等。

5.如何在记叙描写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

1.要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和课堂容量。教学起点应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的,不能盲目拔高;例如大纲在词汇要求上分为四会、三会和二会,在语法要求上分为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都是教师把握教学起点的依据。课堂容量也应适度,容量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许多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提出的“Comprehensible input(i+1)”,都肯定了输入语言信息要合理性、针对性。调查表明,34%的学生认为,初中与高中最大区别是课堂上,高中要求记大量笔记,教学内容多;50%的学生认为,高中英语课难度大,听课吃力。可见教学起点过高和课堂容量过多是造成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因素。

和景色相关的诗文为表情达意之需。作者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莲花过人头”,流露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6.师生总结写景的妙法:

①选取写作对象:调动各种感官和思维认真观察,要入耳、入目、入心,精心地选取景致;

②进行合理排序:有条理、有顺序地设置景致;

③加入具体描绘:运用一些表达技巧,重视炼字、炼句;

④运用艺术辩证法:视与听、远与近、俯与仰、虚与实、正与侧、情与景;

⑤融入丰沛情感,写出独特的发现和体验。

而后,笔者展示下水作文《秋日游园》,分享写作的构思、行文过程与心得。如按游踪顺序来安排文章顺序,观察公园植物的形和色,描绘公园的景和人,捕捉公园的光和影,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思考,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艺术手法来突出景物特征,在生活的真实的基础上提炼艺术的真实,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获得的收获和启示,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等。

教学环节四:写作实践

教师出示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常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带着它独特的意蕴,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曹操看到清冷的秋风,感受到秋的萧瑟、凄凉;杜甫看到随风而逝的落叶,感受到人生苦短;郁达夫看到蓝色的牵牛花,感受到它的清静、悲凉;李煜看到深院里的梧桐,感受到寂寞、愁苦;元稹看到盛开的秋菊,感受到时序的更替……

走进秋天,在无边的秋色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秋天的景物能引发你怎样的思绪?请以“秋景”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请选择秋天的景物,抓住其特点,融入自身情感,自定立意,不得抄袭和套作。

学生利用周末观察秋景并完成写作,有问题可以向教师咨询。在布置写作任务的夜半凌晨,笔者就收到了好几个同学发来的习作。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很多学生告诉笔者,他们写前有“我想表达”的迫切需求;写中会思考如何去写这篇文章、自己的问题在哪、将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写作等,同时查找资料,阅读范文;写完感觉“很满足”,发现“写作似乎没有这么难”。有同学告知笔者写作中的苦恼,他们大脑里涌现出一些写秋天的诗文,很想都用上,但是不知怎么合理安排。笔者告知他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思考是什么,引用诗文的目的是表情达意。也有同学说没有什么可写的,笔者就告诉他去观察周边的景物,记下它们的形、色、味和自己由此纵横展开的联想。

教学环节五:作文讲评,精彩展现

孟子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笔者决定让师生共同体验一次共同的寻美、赏美旅程——欣赏学生习作的美。师生先讨论商定美的标准:①“真”,即形象逼真地展示景物的特征,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②“新”,即写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抒情能让人感受独特的体验。在阅读这样的文字时,我们能感受到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哲思美中的一种或几种美。然后学生寻找自己习作中的“美”,并用红笔勾画;接着把自己的“美”在小组内展示,并交流自己写作时的感悟;然后各小组在班级中展示本小组代表之“美”;接着小组长和语文课代表收集并筛选美之习作(含片段)在班级展示区展示;最后对班级“美”之习作拍照,发到学生QQ群、家长QQ群分享,制作成微信图文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推送。课外,学生修改自己习作,使之更“美”。

尽管学生习作之“美”处处可见,但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如:只是简单地模仿,甚至照搬经典文本中的语句;为写景而景,不知把写景和记事、写人相融合;题文不匹配,先成文,后拟题;作文选择的角度太大,中心较为散乱;景物的个体和景物和整体景物特征不一致,情感不协调;写景的技巧运用不恰当,用词不当;写景较为粗糙,不够细致,不能从多个角度观察描写等。

语文教学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语文人可谓任重道远,但只要师生肯捧起书来,拿起笔来,必有收获!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写景景物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荷塘月色
四时景物皆成趣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写写冬天的景物
写景的妙招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