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间故事阅读活动培养幼儿的归属感
2020-12-30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幼儿园蔺江莉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幼儿园 蔺江莉
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归属感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的幼儿发展目标,让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等。
文化归属感是归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指的幼儿归属感主要是指幼儿的文化归属感,是幼儿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接纳感,从而萌发初步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
绘本阅读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优秀的民间故事绘本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精华,开展民间故事阅读活动是培养幼儿文化归属感的有效路径之一。
◎ 关注审美体验,感受汉语言之美
汉语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音美、形美、意美等特点。关注民间故事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对汉语语言的审美体验,激发幼儿对汉语语言的喜爱之情,有利于幼儿文化归属感的培养。
1.多说多诵读,体验汉语语感的韵律美
汉语语言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其具有较强的音乐美的特点。鼓励幼儿多说、多读、多诵,在过程中体验汉语语感的韵律、节奏之美,这是语言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民间故事《咕咚》阅读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想象小老鼠、小兔子、小羊、小猪、大熊等动物的声音,模仿其声调、语调表演角色对话,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体验语感变化带来的审美愉悦。
2.多样化描述,感受汉语语汇的丰富性
汉语的词汇有六万多条,常有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等现象。在民间故事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汉语的这一特点,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词汇、语句描述绘本的内容,让幼儿在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从而激发幼儿对汉语语言的喜爱。在《东郭先生和狼》阅读活动中,在教师的不断鼓励下,幼儿用“丑陋”“凶恶”“恐怖”等多个词语描述狼的外貌;在描述老狼扑向东郭先生时可能说的话时,幼儿用“嗷,让我吃了你”“你就行行好,让我吃了你填饱肚子吧”等。幼儿发挥想象,从不同角度描述画面内容,较好地体验到了汉语词语的丰富性、多样性。
3.多形式表征,感受语言运用的趣味性。
绘本阅读给幼儿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书面语言的机会。幼儿书面语言的学习需要多通道的参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表情模仿、动作演示、情境表演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征,让幼儿在不同的体验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语义内涵,同时体验语言经验学习的好玩、有趣。在《老鼠嫁女》阅读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一边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一边模仿送亲队伍中老鼠们各自不同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情境表演——吹唢呐、打鼓、抬嫁妆、搬喜酒等,在多种形式的表征过程中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体验语言运用过程的好玩、有趣。
◎ 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对人文精神的认同感
民间故事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精华,对陶冶幼儿心灵、塑造完全人格、提升人格境界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关注绘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引导幼儿在感受与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理解、认可、接纳这些人文精神。
1.从人物形象入手,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绘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比如《西游记》中唐僧的善良、坚持,孙悟空的勇敢、乐观,猪八戒的聪明、幽默等,这些特质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从绘本作品的人物形象入手,引导幼儿发现、感受各个人物所具备的个性品质,促进幼儿民族文化归属感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围绕话题进行讨论,如:“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谁?为什么?”——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利用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感染幼儿、陶冶幼儿的心灵。
2.从故事情节入手,感受故事的思想内涵
中国文学最重要的性质是抒情,优秀的民间故事绘本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内涵所在,如民族道德观、价值观等,蕴含着能让读者为之欢愉、同情、愤怒等的情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心灵的感动和精神的提升。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关注绘本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引导幼儿通过迁移生活经验进行情感体验,以此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某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和观点,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逐步萌发和建构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等。
3.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认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些传统故事反映的是过去时代的社会观念,已不能符合现代社会与文化的需要,因此幼儿文化归属感的培养要注意民族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开展多向的对话交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师幼对话、幼幼对话、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等多种对话方式,让不同的思想得以交流、碰撞,尊重、宽容地对待幼儿的多元观点,形成尊重、和谐的对话氛围。
◎ 关注多元阅读,丰富对民族文化的多方经验
一本优秀的绘本应当是文学语言、美术语言、教育语言的有效结合。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精致优美的绘画与简练生动的语言搭配而构成的文学样式,极具艺术性、文学性和文化性,具有多元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此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传承至今一般都会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除绘本之外,还会有童谣、歌曲、动画片、戏剧等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通过开展多元阅读活动,以绘本阅读为中心,让幼儿接触其他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但丰富了阅读活动的内涵,还能够积累民族文化经验,有利于幼儿民族文化归属感的培养。
1.绘本作品的图画阅读
绘本作品因其图文结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挖掘绘本作品中的图画审美元素,丰富幼儿的经验,发挥其审美功能。在《孙悟空打妖怪》绘本中,人物形象表现具有鲜明的皮影艺术风格,绘画风格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图画的色彩、人物形象等特点,从而感受皮影这一特殊表现风格的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真的皮影偶让幼儿观察、欣赏、摆弄、表演,增加幼儿对中国皮影艺术的进一步了解,激起幼儿对皮影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2.相关联的其他阅读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资源搜集意识,尽可能搜集和绘本内容相关的其他表现形式,包括:不同版本的绘本、动画片、童话剧等,有选择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自身经验,激发阅读兴趣。在《拔萝卜》阅读活动后,教师在阅读区摆放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图书供幼儿阅读;组织幼儿共同欣赏动画片、歌曲、童谣等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幼儿在多角度的感知、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多种艺术形式的不同魅力,进一步激起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儿童文学学者朱自强曾经说过,民间故事“从一开始就具有儿童读物的性格特征”。民间故事受到幼儿的喜爱,是滋养幼儿心灵的读物。民间故事绘本阅读活动作为培养幼儿文化归属感的有效途径之一,让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幼儿喜爱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润泽幼儿的心灵,对培养幼儿的文化归属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能够萌发幼儿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