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性流产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2020-12-30
侯站民/河南省伊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71300
1 流行性病学
1.1 病原体造成牛流行性流产的病原体为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阴性菌,致病性较低,但能够对牛造成隐性感染。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长度约为6~10μm左右,直径大约在0.3~0.4μm左右,形态呈现螺旋状,每个菌体大约有3~5个螺旋。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有较高的运动性,在暗视野和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做频繁的旋转和直线运动,这可能与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多层次的外鞘中包含着原生质柱有关。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也是微量需氧微生物,能够酵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因此培养液培养至一段时间后pH值呈现下降。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能够造成成年牛隐性感染性状,对于妊娠期的母牛,一定量的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则可引发胎儿感染,从而造成流产。
1.2 发病机制牛流行性流产是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与环境和皮革钝缘蜱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春夏秋三个季节处于皮革钝缘蜱活动期,因此牛流行性流产也多在这三个季节中出现。牛、鹿两种生物是皮革钝缘蜱的主要宿主,因此,在皮革钝缘蜱活动期间,携带有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的幼蜱及成年蜱可通过叮咬器官传播病原体,但较少量的皮革钝缘蜱叮咬并不会造成牛流行性流产,通常是被携带有病原体的蜱虫反复叮咬才会感染。除此之外,流行性流产也与牛感染时间、胎牛年龄以及牛的抵抗力相关,成年牛对病原体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初胎或者体格较弱的妊娠期母牛易感,胎牛在成型初期易感染皮革钝缘蜱疏螺旋体。
1.3 临床症状妊娠期在7~9个月之间的母牛最易发生流产现象,大部分胎牛在自行排出或者是正常出生前后,就已经处于死胎状态,胎牛在子宫内自溶现象较为罕见。对感染病原体的胎牛进行实验检测,可发现胎牛体内出现局部性器质坏死病灶和血管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可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有IgG与IgM反应,血管外膜也存在着颗粒性沉淀物。对器质性坏死的部位进行生理生化检验,可发现大量巨噬细胞标志物的存在。
2 临床诊断
2.1 解剖诊断对流产死胎进行解剖检查,可诊断流行性流产。死亡的流产胎儿主要发生器官和组织黏膜的病变,可视黏膜呈现出苍白缺血状态,皮肤、结膜以及口腔、气管等黏膜主要呈现出点状出血症状。通常,死胎的皮下组织会出现明显的水肿和点状出血,并且胸腔和腹腔含有大量的灰黄色脓水。最显著的解剖特征是死胎全身淋巴结出现异常肿大,并伴随大量的点状出血。除此之外,脾脏、肝脏等也出现了肿大现象。
2.2 镜检诊断淋巴器官的镜检诊断是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之一。通过镜检,可发现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含量显著增加。此外,淋巴结皮质区、副皮质区出现淋巴细胞增生,并与巨噬细胞形成滤泡。病变严重的死胎,其淋巴结、脾脏发生大量的浆细胞和增生细胞死亡,组织呈现坏死现象,坏死呈现斑点状,并伴随有不同的免疫细胞死亡碎片。
死胎的另一镜检指标为血管炎的发生。死胎所有器官内的血管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血管炎,小血管受损程度较高,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增生现象,并且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坏死碎片与组织渗出液。血管壁也呈现出急性纤维样坏死症状,大量的单核细胞发生浸润现象。对死胎脑组织血管进行镜检,也可发现脑膜等血管结构出现损伤,发生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
3 预防措施
3.1 饲养管理在春夏秋三季,要严格管理牛舍,进行清洁和除虫活动,避免皮革钝缘蜱的出现。该地区如果出现流行性流产现象,应该迅速加强对牛舍的消毒清洁工作,防止传染。此外,对于引入外来牛群时,应当引用检疫合格的牛群,避免不明来源的牛群进入牛舍。
3.2 加强饲养工作对于初胎或者是体格免疫力较低的母牛,应当在怀孕期间适度的补充营养物质,提高胎牛的免疫力。此外,也要对妊娠期母牛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出现蜱虫叮咬,引发流行性流产。
4 治疗手段
对于流产的母牛,可选用高锰酸钾稀释溶液等对母牛子宫进行清洗消毒,防止出现流产后感染。同时,也可注射相关抗菌药物,避免母牛流产后发生微生物感染,造成生殖能力损害与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