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目标视野下医学专科生志商培养的思考
2020-12-30夏西超乔曼华魏梦薇张慧子张俊峰宗玉霞张明霞张林果代红梅宋国英
夏西超,乔曼华,魏梦薇,张慧子,王 雯,张俊峰,宗玉霞,张明霞,张林果,代红梅,宋国英
(平顶山学院医学院,河南 平顶山 476000)
志商是一个人确立人生志向和目标的能力,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棵大树,心商、德商和志商是大树的根,智商、情商、逆商、悟商是大树之干,健商和财商是大树的枝与叶,即所谓的九商理论。人要成功,首先需具备要成功的意念,使成功的强烈愿望渗透到人的潜意识中。人的发展规律大致为志向—目标—梦想—欲望—性格—态度—习惯—命运,而志向与目标是决定人们命运的关键环节。许多人失败并不是因为自己缺乏才干,而是志向与目标差距太大[1]。医学是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要求相对较高[2]。与医学本科生相比,专科生步入医学殿堂后,由于各种因素干扰,容易出现学习目标缺失以及习得性无助现象,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给医学专科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3]。基于志商理论,本文分析医学专科生学习过程中人生志向和目标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及建议,以期为医学教育发展与医学专科生人生志向和目标确立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医学专科生培养质量。
1 现状分析
1.1 缺乏评判,目标偏差
很多医学生入学后会对自身成长和发展进行新规划,设定自我奋斗目标。一部分医学专科生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但是医学属于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高中阶段仅仅是初步接触基础生命科学知识和医学现象[4]。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希望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工作、才艺各方面都能符合自己的期望,然而现实与预期存在差距,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高中阶段相对优秀的学生中。
1.2 缺乏关爱,目标游离
大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之后,生活和学习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与父母沟通、交流变少,且父母关爱、监督和引导他们的机会也逐渐减少,加之自身心智尚在成长阶段,对感情有了新的期待、认识和需求[5]。一些医学专科生在茫然中寻找恋爱对象,由于方式不正确和自我认识不足,会产生一系列情感问题。一些学生沉迷于二人世界,缺乏人生斗志与目标,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成绩下滑。
1.3 缺乏约束,目标缺失
大学阶段,学生课余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部分医学专科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和专业规划,把大量时间用于网络世界,导致上网和游戏成瘾,最终自我放弃、自我封闭、自我陶醉[6]。一些学生整夜上网,白天上课时睡觉、走神、精神萎靡不振,重复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缺乏人生信念和理想。
1.4 缺乏自信,目标迷茫
地方院校的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成长空间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源学生群体,加上潜在的自卑意识作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欠缺,行为表现方面易不合群,内心充满孤独感,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困难[7-8]。此外,不能与同学协作、互助、共同追梦,在影响其身心状况的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久而久之,他们追求人生梦想的积极影响因素减少、消极影响因素增多。
1.5 对接不畅,目标懈怠
中学阶段,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情况都特别了解,班主任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绝大多数学生下一步的目标是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进入大学以后,基础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基本上只管教学,上完课走人,很少关注学生思想状况,以至于很多学生的名字都说不出来。作为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主要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管理学生的生活,培养政治素质。每位辅导员要管理几十甚至上百人,辅导员本身对学生所学专业不是很了解,所以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方面显得很无力[8]。大学生上课时间比较宽松,无教师、家长“看管”,加上多年来为了高考拼搏,进入大学后易出现身心疲惫现象,缺乏具体的奋斗目标,产生懈怠心理,出现目标综合缺失症。
1.6 缺乏激励,目标滞后
众所周知,教师是精神压力较大的职业之一。医学高等教育目前采用专业负责人制度,其负责对专科生专业规划、目标设定、从业方向、知识学习等方面予以指导。高校专业教师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职称晋升,而晋升条件除必须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有较好的科研业绩,专业负责人工作对教师个人职称晋升的作用极其微弱[8]。此外,像教学效果评定一样,该项工作的成果更难以被评价。对医学专科生的指导,其效果至少需要3年才能显现。在此期间影响因素很多,即使效果不错,也不能完全认定是专业负责人努力工作的结果。虽然专业负责人制度实施多年,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专业负责人用于指导学生目标制定、实施等方面的时间相对较少,且更好地开展该项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多见。
2 对策
2.1 以学生为中心,树立积极成长目标
医学专科生在学习中易产生学习目标障碍性心理,给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极大的挑战。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预防学生习得性无助现象产生。教学和管理时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注重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有所长、全面发展[9]。教学中遵循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优点和缺点,找到差距,正视问题,发现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行性,对自己充满信心,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2.2 树立正确教育期待,消除无助心理
教学要遵循面向全体和关注个别相结合的原则,医学教育既要关注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也要对绝大部分学生存在的消极情绪进行关注和正面引导。研究发现,提及学习目标缺失的专科生时,一些教师总是摇头、叹息、抱怨和指责,认为这些学生在学习方面已经无药可救,在教学时放弃他们。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认识到医学专科生和本科生之间的差距,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专科生的能力,关注他们身心状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对于存在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医学专科生,教师要转变以往对其放任的态度以及悲观、无奈、消极的看法,尊重、理解这些学生,相信他们具有自我认识、自我修复、自我改变、自我提升的能力。在教学中,消除对医学专科生的偏见,多鼓励,少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9]。此外,包容、支持、鼓励医学专科生,使其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2.3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对存在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医学专科生心理特征进行了解,发现他们对自己普遍持有放任、盲从、失望、消极、无奈、悲观的看法,学业自我效能感低,认为自己不具有学习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及能力,在学习中不知道采取何种有效的学习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表现在面对充满挑战的任务时,有信心并付出努力来获得成功;对现在和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对目标锲而不舍,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当身处问题情景时能持之以恒,突破障碍,取得成功[10]。自信、乐观、希望及坚韧性的心理品质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还能促进医学专科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自信、希望、乐观及坚韧性4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转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使其了解自己学习能力和优点,改变自我消极评价及消极期待,增强自信。帮助学生制定合理、具体、可行及分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其完成,从而激发医学专科生学习动力,增强自信,使其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自己能实现预期目标。要让医学专科生正确看待以往学习中的失败和错误,包容自己的过去,对以往失败形成良性的归因风格。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现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寻找机会。引导学生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面对困难情景时要有坚定的意志,不轻易放弃。此外,在必要时正视一些绝对化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在学习目标实现过程中,关注过程而不是过分强调结果。
2.4 确立远大目标导向,提高学习积极性
不同成就目标取向的学生在学习认知、情绪状态和学习方法方面会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持有远大目标定向的学生在学习中将注意力放在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上,面对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时,能够使用有效学习策略,选取适应性动机模式,在学习中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较少体会到无助感[11]。持有远大目标定向的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的是自身能力展示,希望通过取得优异成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目标涣散、目标游离、目标缺失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在学习中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把精力集中于逃避问题和避免失败方面,对学习成绩采取回避心态。这类学生容易产生无助感,态度消极。因此,教师要让医学专科生认识到远大目标定向对学习的重要影响,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学生在学习上的回避倾向,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关心、支持和鼓励学生,当学生面对学习失败时,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对其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努力就没有收获,不努力是肯定没有收获的,很多时候过程可能比结果更重要。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目标定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医学专科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医学专科生树立积极的目标定向,形成正确的学习期待,培养积极、乐观、向上、自强的心态,确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肯定和激励,增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