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专业化探讨

2020-12-30贺群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专业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贺群

(徐州医科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4)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现行学校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不符合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外部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学校建立现代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运行效率。建设与学校情况相适应的专业化管理制度,成为促进学校管理质量及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

1 学校管理的基础与目标

随着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日益增强,制度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凸显,逐渐成为制约学校体制建设的关键因素。专业化管理制度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促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创新,提升学校工作效率。想要建设专业化学校管理制度,必须明确学校专业化管理制度的作用与目的。只有明确建设目的,增强针对性,才能增强专业性,建设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专业化管理制度。

1.1 专业化人才是学校管理的基础

学校拥有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图书馆等教学资源。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遵循教育职员制度。19世纪末90年代初的美国,对纽约市公共学校进行改革的呼声大,这在城市公共学校的发展中是史无前例的。在各州和地方公共学校系统中,先后涌现一大批知名督学,如纽约市督学麦克斯维尔等,他们训练有素,锐意进取,或大刀阔斧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或积极探索革新教育教学内容,或潜心研究教学方式。这些督学人才的出色工作,不仅显著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学校管理效率,还促进了城市学校制度的建立健全。以麦克斯维尔为代表的专业化管理者在改革实践中规范了教育管理权力,细化了学校科层制,促进教师专业化,构建了“自上而下式”集权化管理模式,推动了学校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1.2 实现管理标准化是学校管理的目标

管理标准化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第一,明确专业边界。不同岗位的技术类人才存在极大差异,他们针对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第二,运用高度理智性技术。并不能只凭自身经验开展技术性工作,要有效运用相关科学知识进行操作,并利用关联性较强的理论进行说明。第三,长期专业教育。通过长时间学习领域知识,对领域核心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体系,提升自身操作能力,拥有非该领域人才不具备的能力。第四,自律性。通过利用相关知识,解释自己的操作行为,同时熟练掌握专业性规范,从自身知识体系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第五,以服务为动机,非营利性。在科学体系基础上开展专业化工作,不过分看重商业利益,行为根本动机是服务社会。第六,伦理纲领的应用具体化。任何领域都有一定的价值准则,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明确自身定位,建立与之适应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严格执行,促进学校发展。

2 现阶段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精英化教育向普及化及大众化教育转型,学校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学校行政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学校管理作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环节,越来越不能适应教育改革需求。

2.1 自主办学意识淡薄,学校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各级学校实行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日常管理及发展方面的众多决策成为法人行为,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已经引起教育管理部门高度关注与重视。虽然我国学校具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但政府在学校发展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为学校提供办学资源和办学经费,并通过法律进行学校管理。由于学校资源基本上来源于政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依赖于政府。加上现阶段很多学校不具有较强的自主发展意识,学校专业化管理人员办学权自由度较低,这导致学校管理出现行政化现象。而行政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并不是政府的过多干预,而是学校管理人员对政府过度依赖,换句话说就是政府控制了学校较多资源,而学校总是想从政府手中获取更多资源。目前,传统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作为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学校,要想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就必须转变自身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书写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新时代答卷。但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管理理念落后,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精神。

2.2 缺乏明确管理目标,管理效率低下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场所,承担着服务社会、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及传承文化的任务,就要求学校按照自身特点及办学规律,树立特色办学的理念,明确办学目标、方向,重视教职工在精神及物质方面的需求,构建激励约束机制。但现实中很多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方向并不明确,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学校管理效率低下。虽然有些学校近年来实施了绩效薪资制度,但却没有制定相应的激励约束制度,只强调教学时数与科研成果。对于管理岗位人员的绩效薪资,通常按照职级取平均数,对于普通员工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标准,未明确规定,个别学校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随意性较大,并且只针对基层干部。由于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标准不明确,使得专业化管理人员无法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学校现行管理制度刚性特征明显,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消耗了专业化管理人员的大部分精力,使很多管理人员形成按部就班的思维定式。

2.3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专业化素养较低

近年来学校管理行政化现象日益明显,管理人员官僚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不断凸显。很多行政管理领导有时身份为专家学者,有时身份为行政干部,更有甚者以自身身份进行学术资源获取与垄断,很多学校还出现了领导一人身兼多职的情况。我国很多学校领导干部工作任务多,并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学校发展规律及教学研究,影响了管理效率,不利于管理水平提升。当前很多管理人员在学校领导的“示范”效应影响下,自身行政化意识较强,没有心思对教学管理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只热衷于提出“办一流学校”和“跨越式”的口号,自身管理能力、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很多学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与学校发展要求不符。很多学校领导未对教学科研管理投入较多精力,即使开展专业化培训工作,也只是应对相关检查,未能将管理干部专业化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和重大任务来执行,并且培训内容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并不能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3 建立高效专业化管理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文化管理既是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等的体现,也是深化学校教育改革,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3.1 围绕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形成多方共赢的共识

每所学校在传承自身办学传统的过程中,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单一的校长负责制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所有事务都由校长一个人全权决定。有些时候,制度的优越性和有效性不仅会影响学校发展水平,还会影响学校特色建设方向。然而,任何制度的有效性和优越性都依赖于特定的环境或情景。离开一定的环境或情景,制度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便可能大打折扣。这种某种环境或情景下形成的专业化制度,本质上是学校与政府、师生员工、社会家庭多方长期互动的结果,是他们通过求同存异达成的制度共识。学校与政府的制度协商是“依法治校”的过程,以法规条例等形式明确政府的投资、监管责任,以及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自主办学主体责任。学校与师生员工的制度协商是“交流合作”的过程,在相互尊重、合作的基础上,学校与广大师生员工进行互动,一定程度上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制度协商是“以德立校”的过程,学校既要了解社会及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要向社会及家庭宣讲自身特色和办学理念,并引入公众监督。

3.2 加强学校专业化管理顶层设计,构建管理标准化职业体系

构建学校专业化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人、财、物三大资源支持,还涉及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领域内容,覆盖计划、决策、执行、监督全流程。必须抓好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功能与结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建立管理体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质量、效率。完善学校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及内部监督管理等,明确教学、财务、资产、基建管理等各项活动的业务流程,排查风险点并制定可控措施。加快构建管理标准化的职业体系,制定工作岗位职业标准,开展管理人员资格认定工作。现阶段职业分类中并没有专业化管理人员这一类别,只有行政业务人员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分类,造成学校管理人员只能按照教学人员要求开展工作,不利于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及管理队伍的稳定。因此,我国相关部门要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并联系人事管理部门建立标准化职业体系。

3.3 加强学校管理人员培训

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立在职业化基础上。专业在社会学范畴是指一些特定社会工作人员需具备专业能力与知识,从事一些专门化、复杂程度高的脑力劳动。学校管理人员应当首先具备职业化特点,之后才能谈专业,可以说专业化是职业化的高级形态,也可以说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初级阶段,专业化是职业化发展的结果。学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包括3方面内容。一是岗位分工专业化。现阶段学校功能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学校管理不论是作用、形态还是内涵均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特征,并且具有学校组织特殊性,因此,学校管理岗位分工必须符合社会组织管理要求,在学校整体目标功能下设置专业化管理岗位。二是管理工作专业化。管理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人员将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并且长时间内将管理工作作为主要劳动形式。三是管理人员专业化。给予相关工作人员岗前训练,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丰富的专业管理知识、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应对多种职业情景。加强学校管理人员在岗在职培训,这既是其获得个人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学校专业化管理要求。

3.4 促进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觉融合,创建学校优质管理环境

专业化管理制度是全体师生共同价值观的凝炼。文化管理的重心在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上。当前我国学校管理越来越行政化,且遵循学术至上,管理人员既管理别人,也被别人管理,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体验制约了其专业化发展与自身职业认同。不仅如此,管理人员的角色文化差异,还容易导致其理解能力与认知发生偏差,出现对抗性行为与心理应激行为。因此,学校要构建和谐管理环境与管理机制,确保不同角色互相认同与尊重,避免一种角色文化服从于另一种角色文化的情况出现。关于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有机融合,可以先通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形成规则意识和制度底线,再通过文化建设在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层面形成共识,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制度底线与文化自觉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工作。而要做到这点,需要学校领导从发展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是一个复杂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包含诸多复杂的元素。学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要立足于学校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基础,不仅需要结合外部变化、外部标准和要求,还要根据校内需求变化,伺机而动。只有增强学校文化管理工作的系统性、灵活性,才能确保学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化管理制度管理人员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盘点 政治篇:有繁有简,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