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途径与机制建设

2020-12-30侯丽英闵建中周艳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大学

侯丽英,闵建中,周艳丽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 201318)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我校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精神与要求。大学数学课程具有课时紧张、内容难度大、课程思政元素不显见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发现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思想品德教育的现象,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团队集思广益,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充分利用第一、第二课堂,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1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实现途径

1.1 从数学文化角度开展课程思政

关于数学文化的内涵,简单说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讲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数学中的每一个重要结论和方法都凝结着无数科学家的艰辛劳动与智慧。例如,在讲解极限概念时引入魏晋时期刘徽割圆术的思想,而西方国家在17世纪才出现相关思想,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从17世纪牛顿—莱布尼兹的雏形,到19世纪的柯西最终完成,定积分两三百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没有一蹴而就的,要经历长期甚至几代人的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而这个过程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相应知识点恰当引入数学史、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数学思维、大胆质疑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2 结合专业需求开展课程思政

授课教师在了解学生后续专业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案例,例如,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针对全概率、贝叶斯公式,设计甲胎蛋白免疫检测法用于肝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问题、独立症候群的阑尾炎智能诊断问题,针对区间估计的医学参考值问题、临床样本的假设检验问题等。通过结合专业的案例教学,增强学生专业情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实现思政育人。

1.3 利用创新创业竞赛,拓宽课程思政育人渠道

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专业培养要求,加大实践育人力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锻炼成长。另外,教师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倾情付出的精神会打动、影响学生,同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言传身教也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充分利用数学文化拓展活动、科研文献导读活动、社团讲座等第二课堂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加入教师的科研项目,尝试撰写科研论文,做教师的科研助手。

2 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建设

2.1 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也是第一责任人。建设一支具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师“四个自信”与育人意识,使其做到爱学生、有学问、会传授、做榜样。转变教师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以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培育为目标,带动广大教师做好“人师”,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

2.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因材施教

全员育人理念是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人人成才。“00后”学生已经进入大学,他们成长在舆论多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伴随着他们成长。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体差异相对较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基于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特色,针对不同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想特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考核和评价标准,保证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2.3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建立服务专业的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大学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保证教育过程信息畅通,实现课堂课外多时空联动配合管理,有效达成思政教育工作与德育建设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充分运用教研室研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老教师传帮带与学科带头人引领示范等手段,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培养。鼓励教研室就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加强交流,引导教师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每一门课程教学全过程。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建立动态化、常态化、滚动式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全程,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其年终绩效考核的依据。

3 结语

大学数学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课程思政教学在新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以下培养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具备科学的数学分析理念及辩证思维能力;(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融会贯通的学习能力;(3)培养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理性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4)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5)培养职业素质,言行规范;(6)提高综合素质。

深入挖掘大学数学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数学教学各环节,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和联动育人机制,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构建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多学科协同育人机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今后要多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大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留白”是个大学问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