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护理教学团队建设中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0-12-30崔雪艳张晓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技能

崔雪艳,张晓明

(威海市卫生学校,山东 威海 264400)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占山在工匠精神培育研讨会发言中指出,要从3个维度来理解工匠精神:在思想维度,体现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行为维度,体现为开拓创新、持续专注;在目标维度,体现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1]。

1 教学团队建设中培养工匠精神的意义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创新发展”答记者问时指出,工匠精神要从职业教育抓起[2]。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未来职业的发展[3]。

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先要有工匠型教师。教师是职校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具体执行者、组织者以及示范者,提升教师素养,打造具备工匠精神、能够践行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有利于职校生工匠精神的培育[4]。教学团队在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5]。

2 教学团队建设中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教学团队共12人(兼职教师2人),梯次结构合理,教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团队建设中注重培养、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技能大赛、科研课题等多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2.1 立德树人,名师引领,树标杆,立榜样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6]。名师出高徒。名师的言传身教是工匠精神培养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护理教学团队注重师德师风及内涵建设,团队目标明确、规划科学、分工合理。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团队带头人是“齐鲁名师”、市级教学能手、护理学科带头人,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埋头实干、专注笃定、精益求精,是躬行工匠精神的标杆,是教师群体中践行工匠精神的榜样。充分发挥名师在落实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方面的表率作用,把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到一言一行中,体现到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7]。

2.2 专注敬业,精益求精,抓技能,展风采

过硬的技能是工匠精神的载体,必须在实训操作中强化技能。技能竞赛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重要舞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做到专业全覆盖,师生全参加,是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8]。

2.2.1 以赛促教,赛训融通,锻造工匠精神 我校每年5月举办“天使之星护理技能大赛”,承办市赛,将技能大赛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教学团队成立了护理技能社团,开展“小先生”朋辈辅学活动,开放实训室,实行教师、实验员、班级、社团全方位动态管理。人人参与,层层选拔,赛考合一,人人都是比赛对象,个个都是参赛能手。练习中仔细研读操作规程,认真揣摩操作细节,手上磨起了茧子,汗水湿透了衣背,放弃寒暑假,忘记双休日,只因“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心底扎根。正是有了这份专注、敬业,护理教学团队获得教师组护理技能大赛省赛金牌1枚、银牌1枚,市赛金牌5枚。教学相长,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金牌3枚、银牌1枚,省赛金牌2枚、银牌8枚,市赛金牌5枚,校赛共计一百多人分别获一、二、三等奖。“精于工,匠于心。”无数的奖牌凝聚了工匠的心血、汗水,朝夕相处中,教师传授的不仅是技艺,还有很多做人的道理,那份责任、坚守、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着无数追梦人继续奋进、拼搏。

2.2.2 匠师传承,匠人匠心,彰显工匠精神 护理工作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服务对象是有情感的人,光有精湛的技术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心是做不好工匠的,“匠人”更要有“匠心”。学校邀请名师到校开讲座,领略名师风采,感受职教情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观。教学团队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明确目标并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师、匠师,授课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上好每一堂课,指导好每一名学生,精练每一项操作。教师精神饱满、操作娴熟、语言亲切,把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精湛的动作中、每一句体贴的话语中、每一个关切的眼神中,细微之处彰显工匠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折服于工匠的精湛工艺,真正认同和追求工匠精神[9]。

2.3 耐心严谨,一丝不苟,抓教学,促成长

耐心严谨、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刻苦钻研,反复打磨,技道合一,以高度的专业化传承、发扬、培育工匠精神。

2.3.1 青蓝工程,团队合作,传承工匠精神 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标准之一是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成长与发展。我校实施“青蓝工程”,每学期开展“我最喜欢的一堂课”评选活动,教学团队吸纳青年教师,一对一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每周轮流说一节课,每学期准备一堂精彩的公开课。教师集中点评讨论,查漏补缺,拓宽思路,不断反思,共同提升。“上精品课,上学生喜欢的课”是团队教师追求的目标,每一堂优质高效的课都凝聚着团队的集体智慧,耐心严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在师师、师生间传承。

2.3.2 苦练本领,言传身教,发扬工匠精神 匠之成就,在于细致专心;匠之名扬,在于敬业执着。团队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潜心学习理论,静心练习技能,废寝忘食,专注执着,研讨学情,探讨方法,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诠释到极致。团队中3位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位教师获二等奖。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学得更有劲儿、练得更有激情。口传身授、言传身教,团队教师的“师心”润物细无声,匠心匠艺得以传承。

2.3.3 双师建设,专兼结合,培育工匠精神“职教二十条”中第十二条指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和基本保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10]。

团队教师每年寒暑假轮流到临床实践两个月,感受医院文化,带教实习学生,服务临床患者,紧跟临床发展步伐,学习新理论、新技能。团队每位教师都拿到了护士执业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有7位教师考取了主管护师、护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聘请两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护师为兼职教师,制订详细的周计划、月计划,融入新技术、新规范、新要求。护理教师协助临床工作者进行新入职护士知识、技能培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4 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抓教研,促改革

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能否适应护理教育的变革,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10]。

2.4.1 改革创新,实践体验,共育工匠精神 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9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我校积极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线上线下互动沟通、同步学习,满足个体化及自主学习需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并引入“8S”管理理念,购置先进的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打造现代化多功能模拟病房;与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实习生带教方案,实行“医院、学校、患者”三方立体式评价;独创的“TBL结合SP”实训方法取得满意效果,实习前强化培训采用“三步走模式”,训练效率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开展体验、情景、案例、项目教学等,创设真实工作情景,在实践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教师敬业乐业,学生爱学会学。

2.4.2 互学互鉴,终身学习,深化工匠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专注做事、专心工作。团队教师参加培训百余次,与青海职业学校结对帮扶、送课下乡,深入课堂开展互学互鉴教学及教研实践活动等。通过各级培训、同行交流、专题讲座、参观考察、社会实践、阅读经典、在职研究生学习等形式,加强自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2.4.3 科研创新,团队提升,锤炼工匠精神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能使教师及时将前沿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课堂中。团队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6项,撰写论文24篇,主编著作、省“十三五”规划教材各2部,校本教材《基础护理技术实训》《实习前护理技能培训手册》在学校及市域临床医院推广应用。重新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建设护理教学资源库,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心理护理、内科护理)正在建设完善中。团队在探索、总结、归纳、反思中不断锤炼工匠精神。

融入工匠精神,凝神聚力,合作共享,护理教学团队现已成长为一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教学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工匠之师团队。但在团队建设中还存在校企合作不足,教师工作压力大、负荷重,教师发展高原期难跨越等问题。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多方协同[11]。学校方面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创新教师发展长效机制等,使教师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被肯定;教师还需加强自我修炼、团队合作,以传承大国工匠精神为己任,当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技能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工匠风采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工匠神形
光影视界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