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2020-12-30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立德弘扬中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十九届四中全会用13个坚持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 、势。其中提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早在2017年我国教育部门就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此项《意见》的颁布和实施足以彰显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高校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大学生这一广大群体,积极肩负起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过程中。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时代意义。

(一)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密切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土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出去,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与生机。培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文化自信心的培育,中国人民需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人民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强大主力军和实践者。

(二)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已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促使我国人民具有强大的文化自信心。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单单局限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也集中在文化软实力上。西方文化思想的传入无疑会冲击我国的本土文化,要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就需要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作用,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是非常深厚的,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独一无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智慧的结晶。在文化自信心的培育上,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的人格。人生中至高的境界就是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个人思想道德的论述较多,儒家著作《大学》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一个人在不断努力、发奋图强的同时,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在此基础上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除此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如积极进取的精神、勤劳勇敢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等。因此高校在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中需要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两者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德行教育,让学生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促使个人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四)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中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强国战略当中。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中,可以将高校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其指引下促使我国当代大学生不断发展自我,这才是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2]。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涵养,使之成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学生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也要自觉树立四个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三者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五)有助于大学生权衡“利”与“义”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大学生不知如何权衡“利”和“义”两者之间的关系。《孟子》中明确提出“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就是当“利”和“义”两者之间存在冲突时,要“义”字为先,先“义”后“利”。从国家层面上考虑,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两者发生冲突时,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高校立德树人教育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可以说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现状及原因

现实生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部分高校的处境不容乐观。一些高校学生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过分推崇西方文化。此外,也有部分大学生在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存在盲目性和迷茫性,缺少对我国文化的自信心[2-3]。高校教育中存在传统文化教育不足的问题。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1)从高校师资力量看,缺少兼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师资队伍。大部分高校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理论缺少必要的了解,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怎样融入立德树人教育实践 、 实践途径以及存在的不足等问题都缺少相关认识。(2)从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以及课余活动看,缺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有效模式。(3)从高校学生自身角度看,相当一部分高校学生因青睐西方文化而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部分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价值认识不足,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并且缺乏深入了解。同时,专业课课程设置过多 、学业繁重,长期形成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高校学生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所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的路径

针对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改善。

(一)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大力引导。高校为了促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培养一批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无人的问题。同时高校需要借助自身强大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加强对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的培养,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学习,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此外,高校也要积极鼓励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在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以此指导规范自身德行。只有这样才能为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高校尽快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4]。

(二)开展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之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宣传部以及学生处等相关行政部门的作用,积极借助各种途径向大学生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高校也可以成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文学社、哲学社、艺术学社等社团性组织。同样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协会,借助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真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校园活动可以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与培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校园环境下,自身综合素养也会显著提升[5-6]。

(三)立足课堂,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是高校发挥教书育人作用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人格。课堂教学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高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由此可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展开对学生德育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7]。如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传统文化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深入了解和认同,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观看《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等。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遗址、英雄事迹等人文历史资料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和教育。此外,也可以举办重大历史事件或者历史名人的纪念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精神落实在现实生活中,使学生真正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8-9]。

(五)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育和弘扬体系

科学完善的培育和弘扬体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科研体系,完善的体系能够促使高校教师自觉履行德育育人和知识教育的职责,同样也督促高校教师时刻注意自身德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需要确保文化理念与管理服务体系相融合,将道德理念全面落实。同时,高校也需要构建针对学生自身的传承体系。学生在该体系下约束自身行为,汲取中华传统道德修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作用得以全面的展现,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最终目的。

(六)加大相关部门的支持力度

培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层面需要有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实践,需要得到相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相一致,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作用。对于社会而言要为高校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互帮互助的人文关系,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爱的,能促使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时刻规范自身言行[10-11]。

综上所述,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最终目的需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立德树人教育实践中来,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只有这样才能促使高校大学生肩负起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的发展才会更具希望。

猜你喜欢

立德弘扬中华
弘扬爱国精神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严以修身”先立德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