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的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建设探究

2020-12-30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0年12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实训室职业技能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要从2019年开始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招募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2]。为保障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又随之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制度,这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作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主体,应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地方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对接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标准来完善实训室建设,掌握专业新技术、新规范、新设备。优化课程内容,将“X”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夯实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技能。

一、实训室建设的背景

2019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试点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包含了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智能新能源汽车[3]。随后,教育部决定将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评价组织,主要负责其试点工作。在新的国家政策背景下,各高职院校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但由于每所学校的基础有所不同,以致于有的学校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实训教学条件稍为逊色,不具备1+X证书制度试点条件。为贯彻落实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职院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训教学条件,为积极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打好基础。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实训室建设尚不够完善,无法满足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需求。

二、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要“持续开展高职院校应贯彻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积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文件还指出,“允许职业院校将一定比例的培训收入纳入学校公用经费”,给予了职业院校一定的政策支持,这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4]。遵义地区新能源汽车电工作业等的相关培训机构较少,大多数想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装配和充电工作的人员,只能前往其他省市地区参与培训考证工作;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毕业生也只能去校外参加作业操作证和上岗证的考试。而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建设可以为在校学生和地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支持,也是学校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有力举措。

(二)人才培养需求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应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实训操作不断提升其技术技能水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件装配、调试、质量检验和技术维修服务等岗位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能够应对汽车技术升级、智慧交通等新业态带来的挑战。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高压直流电驱动汽车行驶,并使用了大量的电子设备,所以国家规定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掌握必要的电工操作技能,才能从事专业技术性极强的新能源汽车工作。因此,要求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必须熟悉高压电的安全防护和技术措施[5]。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建设有利于学校培养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让其在毕业时就能达到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水平。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6]。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61万辆,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80万辆,增长趋势较为明显;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于近期又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形势向好,随着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的增加,国家也会采取相应措施加快其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进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人才紧缺,这就要求院校培养更多的可用人才投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来。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建设契合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有利于为地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育高质量人才。

(四)学院自身发展需求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了“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十大改革发展任务,意欲引领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7]。为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加快推进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贵州省教育厅也下发了《贵州省职业教育兴黔富民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校企应共建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8]。高职院校应坚持政策引导,坚持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实训室建设,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校就能获得直接就业的技能,努力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冲刺国家“双高计划”。

三、实训室建设的要求

(一)满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要求

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立足于产业需求,致力于培养掌握高压电安全防护、作业检测和新能源汽车生产管理、质量检验、高压驱动系统性能检测和维修技能的学生。为能够达到职业院校培养目标,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建设应满足电学基础与高压安全、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修、新能源汽车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配置新能源汽车构造拆装实训台、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实训台、电机和电驱动系统实训台等实训设施设备,并尽量保证参与上课的学生每4—6人能够使用1套设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满足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要求

2019年6月份,教育部印发了《高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指出要加强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并明确规定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具备的基本实训教学条件要求[9]。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按照实训教学内容来进行划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班级人数和教学组织模式对实训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配备相应数量的仪器或设备。

(三)满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标准要求

根据专家制定的“汽车专业领域技能等级标准”,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初、中、高三级,设置新能源汽车动力驱动电机电池技术模块、悬挂转向制动安全技术模块、电子电气空调舒适技术模块、网关控制娱乐系统技术模块、多种能源高新系统技术模块等五个模块,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提出了要求。为保障学生能够在校顺利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新能源汽车实训室的建设应能够满足申报1+X证书制度试点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四、实训室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培养

为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培育高质量人才,高职院校应注重保持师生比例以及教师职称、年龄等结构的合理性。积极参加汽车专业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关的师资培训项目,根据“X”证书课程模块打造实践教学和培训能力较强的模块化教学创新团队。注重对新能源汽车教师队伍在电工安全等各方面的培养培训,并取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低压电工操作证,使之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多层次深度合作,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从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研发和售后服务等相关企业聘任企业技术人员,积极探索与企业员工的岗位互通,实现教师与企业员工互派互用、双向流动,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开发教学资源库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深化教材改革,建立与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培训教材开发机制。采集行业企业工作项目和真实案例资源,融合行业标准和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纳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规范,依托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实训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信息化元素融合其中。校企联合开发一套集标准、课程、教材、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优质教学资源库。将职业资格证书体现的岗位标准融入到专业实训教学标准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和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面向校内外开展考证培训。

(三)构建培训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实践教学和考证培训“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严格实行培训质量管理。设置“教学(培训)反馈表”,注重学生和学员的体验感及获得感,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围绕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的目标开展实践教学和考证培训;开发一套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和具体指标,由考证培训学员、培训教师、企业共同参与培训过程的综合评价,达到以评促考、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评价效果。

(四)优化实训教学管理

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完善实训教学和证书培训质量标准建设,持续改进实训教学质量;配备实训管理员,明确其岗位职责,建立管理员培训和考核机制,提升其技能水平和管理能力;实训过程和考证培训标准化,引入企业生产制度管理实训教学,将企业技术标准和企业文化融入到实训室建设中;完善实训室、实训台等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并定期维护实训设备;拟定实训安全教育制度并贯穿于日常实训教学和考证培训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实训室管理,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通过“学分转换”模式获取学分。

1+X证书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将有益于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能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在做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的同时,不断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库,制定培训评价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对标第一轮获批建设的197个“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做好各项准备,并积极申报新能源汽车专业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授权培训站点和考核站点,施行与职业教育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证书等相结合的证书管理制度,为地方经济社会培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实训室职业技能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